城市角落与记忆Ⅱ——社会更替视角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城市角落与记忆Ⅱ——社会更替视角
|
ISBN: | 978-7-5641-1175-5/C.28 |
条码: | |
作者: |
张鸿雁,胡小武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9.00
折扣价:¥27.55
折扣:0.95
节省了1.45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8-08-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通过对城市角落、部落、社区的专业调查,展示当今中国城市的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升华、生存与选择,记录城市社会结构的历史变迁细节,为城市化发展贡献更为鲜活的研究与调查成果,使城市建设得以和谐发展。 本书可供城市社会与研究人员、城市建设管理人员和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
作者简介: |
在现实中,城市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研究,几乎是我生活的全部,从读硕士研究生时代起,城市研究就已经成为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或许正是因为有了城市研究,才使我能够在这纷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生态坐标,能够让我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我认知的价值观和独立思考能力。或许正是因为有了城市研究,才使我找到我个体的生活主体,使我能够自觉寻找并认识到我自己的终极认知与人生价值理念——为了社会进化去研究城市,为了创造一个活着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去研究城市,为了社会进步与进化去推广城市意义,为了社会的优化与民族性的创新,去探寻、创造市民社会的文化本质属性,去探寻、创造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即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双重认知,去思考社会的存在与进化意义和个人对社会事件在研究的价值中立的取向性。 这十几年来,我一直虔诚地秉承芝加哥城市社会学派的学术思想和行为,我在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设的本科生的城市社会学、硕士生的现代社会区论和博士生的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研究等课程,在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带领并和学生一起踏遍南京城市的角角落落,了解各个阶层的生活样态,了解城市社会的生活细节,了解城市的每一种记忆,认识城市的本质,了解鲜为人知的被人遗忘的城市角落……
|
章节目录: |
第一编角落生活:价值共享1 缺环的链条:社区半公共空间与互动困境2 寻找逝去的归属13 水泥森林中的“后乡村”生活26 城市整合: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36 第二编城市更新:空间的再生产47 多元利益格局下的城市更新48 城市更新:旧城改造与特色街区56 文化生命力的复兴64 第三编社区融合:认同的力量75 夹缝中的生存76 演替式边缘社区的整合与认同85 作为文化象征的大学社区94 第四编社区治理:秩序的寻求106 缺位与失位:社区管理新老模式变革困境107 Who在管理社区?119 第五编休闲空间:城市的再生128 格调享受:滨水景观与城市休闲129 时尚街区的空间生产逻辑137 第六编街与物景:传承与升华151 从过去到未来:城市化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152 流变中的空间结构和景观161 第七编社区情感:流动的表情170 变迁中的开放式老小区社区情感流逝171 传统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代际分异184 同质社区异质混合生活体的构建193 第八编居住形态:生存与选择202 生活在城市的“低洼地”203 社区弱势居住群体研究221 非农非城:另一种状态228 侵入与接替后不能忽略的痛238 第九编城市形态:城市的增长246 立体化城市247 郊区城市化的特质254 大学新校区:城市化的“增长极”261 跋:记忆中的心灵激荡269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