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女性社会空间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城市女性社会空间研究
|
ISBN: | 978-7-5641-1331-5/TU.166 |
条码: | |
作者: |
黄春晓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9.00
折扣价:¥27.55
折扣:0.95
节省了1.45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8-08-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基于女性主义角度的城市空间研究,也是对空间性别问题的探索性研究。本书从西方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女性主义空间研究出发,深入阐释了女性主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可能,并在总结和借鉴西方国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女性社会空间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探讨,试图构建我国的女性空间研究框架。本书首次对我国女性社会空间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了中国古代、近现代、现代和当代四个历史时期女性空间发展的重要特点。 同时,本书还以南京作为实证地区,运用大量的人口普查数据、居民问卷调查数据以及实地调查数据,对当前女性的就业空间、居住空间和休闲空间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女性社会空间发展的一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女性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系统,为城市规划、空间设计和空间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和社会学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城市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师生学习。
|
作者简介: |
女性主义地理学是20世纪后半叶地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影响。女性主义认为,传统的地理学是建立在男性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的,缺乏性别差异的眼光,采用“中性的”或者说“男性的”标准来解决空间问题,这是造成女性在空间中的艰难处境的根本原因。空间资源的分配存在着严重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是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重要体现。女性主义致力于揭示和改变地理学的男权制本质,并试图建立女性的地理学,以区别于现存体制下的地理学理论体系。无论其实践成功与否,女性主义对地理学空间认识论的改造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性别差异、性别平等已经成为地理学研究思维中的一个要素,与阶级、阶层、民族、种族、地域、文化等因素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但在我国,地理学研究对女性主义的关注还很少,一方面,对女性主义缺乏了解,在理论认识上存在严重的偏差;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没有考虑性别差异的因素,总是把经济、社会和地域的因素置于首位,与女性主义对性别和文化的强调不同。而实际上,尽管我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妇女解放运动,女性的经济地位和就业水平相对比较高,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的性别平等状况就很好。许多研究表明,中国的女性地位在全世界只处于中等水平,在收入、教育和权能等方面,与许多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女性正在面对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例如严重的失业、离异和单身数量的增加、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分化等。女性在空间中的经验还没有被地理学考虑,这些新的现象也只是被视作社会经济结构演化的一部分而被提及,并没有真正与女性的生活相联系。目前,我国的地理学还处在男性思维的强大控制之下,忽视了对性别差异,尤其是对女性的考虑。同时,宏观社会经济结构的男权化,也给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带来了巨大困难。 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对女性在城市中的空间体验进行验证、分析和阐释。以南京市作为实证研究地域,从女性的日常生活需求、日常行为特征出发,分析了女性就业、居住、休闲三个方面的空间分布、空间选择、空间需求等问题,对不同性别在日常生活中的空间经历进行对比,从而能够得出在我国当前的城市中关于性别的空间关系和空间平等状况的基本结论。这还属于较为初步的性别差异性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本的女性主义空间研究框架,发现空间中存在的普遍性别问题,以及揭示不同性别对空间的不同的理解和体验;但对于更多的差异性因素,例如年龄、收入、职业等,都未及考虑。在女性空间研究领域,还有更多的差异性问题有待验证。
|
章节目录: |
1绪论1 2女性空间研究综述19 3中国女性社会空间的历史变迁37 4城市女性的就业空间66 5城市女性的生活空间95 6城市女性的休闲空间124 7女性社会空间动力学研究144 8结论和讨论161 附件167 附件一:南京市居民居住意向与家务劳动情况调查问卷167 附件二:对湖南路人流的休闲生活调查问卷170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