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第二版)(“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刑法学(第二版)(“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ISBN: | 978-7-5620-3269-4 |
条码: | |
作者: |
阮齐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2-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66.00
折扣价:¥59.40
折扣:0.90
节省了6.6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865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0-03-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刑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中穿插了大量案例,使读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此外,本书还引介了西方诸多刑法学说,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价值倾向,使读者能够对刑法基本理论演进的脉络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进行比较法的学习,从而对我国理论上实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山之玉,可以攻石”,从而取长补短。本书不失为一本学习与研究的好书!
|
作者简介: |
阮齐林 男,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1957年10月出生,安徽省枞阳人,法学博士,刑法专业博士生导师。 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读法律本科,1982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读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留校任教,从事刑法教学工作。1992年10月至1994年4月由国家教委派遣赴日本东京大学进修刑法学。2000年考入北京大硕士读刑法学博士学位,2003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先后为本科生、双学士和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刑法、英美刑法、日本刑法、国际刑法、刑法实务等课程,为博士生开外国刑法、刑法讲座。 曾担任中国法学会刑学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融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01~2004届);2000年6月至2002年6月曾兼任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现担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第六届理事,国家检察官学院兼职教院。 编著有教材“《毛泽东刑事法律思想初探》(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与张穹合著)、《中国刑法上的量刑制度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刑法总则案例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刑法案例研习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与康瑛合著)。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
章节目录: |
第一编 刑法论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形式和分式 第二节 刑法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第二节 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第三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二编 犯罪论 第一章 犯罪的概念、本质和分类 第一节 犯罪的法律概念 第二节 法定犯罪概念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犯罪的分类 第二章 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构成的概念 第二节 犯罪构成要件·要素 第三节 犯罪构成的分类 第三章 犯罪客体 第一节 犯罪客体的概念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 第三节 关于犯罪客体的其他观点 第四章 犯罪主体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念 第二节 自然人 第三节 单位 第五章 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的概述 第二节 危害行为 第三节 行为对象 第四节 危害结果 第五节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六节 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工具)和状况 第六章 犯罪主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 故意 第三节 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第四节 过失的概念和种类 第五节 无罪过事件 第六节 期待可能性 第七章 排除犯罪性事由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正当防卫 第三节 紧急避险 第四节 其他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第八章 故意犯罪进程的状态 第九章 共同犯罪 第十章 犯罪的个数 第三编 刑罚论 第一章 刑罚的观念 第二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第三章 刑罚的裁量 第四章 减刑、假释 第五章 刑罚的消灭 第四编 刑法分论 导论 第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七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
精彩片段: |
第一编 刑法论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形式和分类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效果的法律。例如:第262条规定,拐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条法律包含两项基本内容:①规定了一种犯罪(拐骗儿童罪)即:拐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②规定了该种犯罪的法律效果(刑罚)即: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刑法条文,刑法就是一切具有这样内容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样的刑法条文设定了一种法律关系:假如某人实施了①中的犯罪,就应当承担②中的刑罚,①是适用②的法律前提或法律要件,②是实现①应承担的法律效果。因为刑法规定的法律效果主要是刑罚,所以一般侧重其法律效果适用的前提也可称“犯罪法”。 这种概据刑法内容所下的定义,大同小异。例如:①“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②“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及其罪刑关系的法律。任何法规范总是包含两项内容:①假定+②法律效果,具体到刑法规范就是:①犯罪+②犯罪的法律效果。上述刑法定义的分歧集中在犯罪的法律效果的表述上。首先是”犯罪的法律效果”与“刑事责任”之间的权衡取舍,就词语的普通含义而言二者似乎是同义的,即犯罪因其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刑法规定的责任。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