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
|
ISBN: | 978-7-81124-290-4 |
条码: | |
作者: |
端木赐香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9.80
折扣价:¥28.31
折扣:0.95
节省了1.49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9-05-01 |
|
内容简介: |
在一个地方跌倒,就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
拙著《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出版后,很多读者反映:看得不够过瘾,什么时候出版“第二次挨打”?
他们把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简称为“第一次挨打”(也有戏称为“一鸦”或者“一丫”的),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当然就是“第二次挨打”了(顺理成章被戏称为“二鸦”或者“二丫”)。
其实,写“一鸦”的过程中我就有了写“二鸦”的心思与准备,甚至,“二鸦”的名字我都想好了:《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问题是读者比我要俏皮,致信表示要跟我预订以下几本书:《那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那一次,我们再挨打——中日甲午战争始末》、《那一次,我们怎么还挨打——1国对11国战争始末》……目睹这些书名,滑稽与悲哀同时涌上心头。
不得不承认,天朝毕竟是天朝,有着不一般的禀性。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朝并没有受到什么触动,被时人称作“雨过忘雷”。总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十年时间,清政府白白浪费了,并等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愣是在世界史上创造了这样一种奇迹——在一个地方跌倒,就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
虽然不是大清国的子民,对它的颟顸与挨打也用不着多情。但是,谁让历史中总有现实的影子,现实中总有历史的遗传信息呢?我们至今仍没有走出历史,又怎能置身局外?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道光皇帝在羞愤与委屈中惨淡执政,没几年就把大清这艘带漏的破船丢给了皇四子奕■,年号咸丰。现在的学人习惯把咸丰称作苦命天子。苦不苦另当别论,这命本身很大程度上却是他自找的,具体来讲,是依仗儒术玩来的。当时道光在老四奕■与老六奕?之间选择皇太子时,一直犹豫不决,中间经过了三次测试:
第一次,诸皇子校猎南苑,老六获禽最多,老四却未发一矢,问之,就把老师杜受田预先教的那套背出来了:“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杜老师不愧是山东大儒,给老四编的这套话哄得道光乐开了花,说:“此真帝者之言!”
第二次,道光弄了两个盒子,一个金制,一个木制,金制的雕着龙,金光闪闪;木制的刻着麒麟,漆得油黑发亮。道光让兄弟两个各挑一个。老四说:六弟先挑吧。老六听了,好像没听过儒家炮制的孔融让梨故事似的,下手就把金盒抓到了自己手里。老六不知道,手里抓获的是金盒,屁股底下失去的却是龙椅啊,最终只混得个恭亲王的名号。老六笨就笨在这里,当皇帝都要三却之呢,自己面对一个盒子就急得猴儿似的,估计跟他的老师、来自四川的卓秉恬教导无方有关!
第三次,道光生病时召二皇子入对以最后决定储位。二皇子各请命于其师,卓秉恬对自己的学生说:“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受田对自己的学生说:“阿哥如条陈时政,智识万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当道光托付后事的时候,老六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老四则在一旁撅着屁股只管哭,痛苦得那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是乎,老四就当上皇帝了。水平可以啊,凭这套瞒和骗的统治方术去对付中国四亿愚民,够了;可是用来对付西方世界,不够用不说,它还招打哪!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本认为,中国进入条约时代了,只要按照条约来,平等会有的,生意也会有的。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清政府依然一厢情愿自作多情地把外国当进贡国看待。监修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的清国大学士贾桢在给同治帝的进书表中云:“钦惟我文宗显皇帝,仁义兼施,恩威并用,体天地好生之德,扩乾坤无外之模,率俾遍于苍生,润泽流于华裔。较之汉家盛德,呼韩向化而款关,唐室中兴,回纥输诚而助顺,有其过之,无不及焉。而宵旴忧勤,犹恐中外子民未尽出水火而登衽席,如伤之隐,时切圣怀。”① 清国大学士约相当于现在的科学院院士,看他把天朝吹的,远超汉唐不说,全世界人民都心向北京了。清国的任务就是拯救全天下那三分之二——致命的多情!
其次,如果说道光是抚夷派的话,那么咸丰就是剿夷派了,御前集中了一批嗷嗷叫的强硬份子,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敬酒不吃吃罚酒”、“挨整砖不挨半截砖”的二百五、半吊子精神跟西方外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乃是两广总督叶名琛。西方人的印象里,叶名琛是“死不交涉的代用词”②。于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烟火依然是由广东点起,一路烧到了天津,烧出了一个天津条约。如果第二次鸦片战争到此为止,那么英法联军进北京、火烧圆明园的事儿就不会发生。可是咸丰又玩起了他那套坑蒙拐骗的老把戏。他与僧格林沁合谋,在大沽口诱击西方前来换约的人马。当西方前来报复,双方再次坐下谈判时,他又指示谈判大臣怡亲王载垣扣押西方谈判人员、虐杀西方俘虏。人家39个活的,还回去19个喘气的。卖瓜的,世界上哪有这样野蛮的政府?这样野蛮的政府,中国人习惯了,西方人怎么能容忍?
咸丰不按国际游戏规则出牌,屡次玩失信与悔约,其理论支撑来自于儒家孔夫子的要盟不信——和约是你们强迫俺签的,俺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不予遵循。再说了,那和约条款打死也不能接受啊:公使驻京也就罢了,居然还要求中国皇帝亲自接见;亲自接见也就罢了,居然不执中国通行的三跪九叩之礼。咸丰小脸拿不下来啊:全国人民都在我脚下匍匐着,他们中的一小撮才有资格在我面前下跪三次,且每次下跪后都得额头贴地屁股朝天。周边的朝鲜、越南、琉球使者都是这样来的,就尔们西夷不跪,全国人民得知后,皇上的脸面何在?威风何在?当然了,脸面与威风的背后,藏着所谓的“礼”,即儒家的政治诉求,比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君臣之礼;三从四德的妇人之礼;融四岁能让梨的孝悌之礼;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中国中心之礼;怀柔远人教化夷狄的夷夏有别之礼等等。老六恭亲王奕?虽然没做成皇帝,但他在《礼可以为国论》的文章中强调:“辨上下而定民志者,礼也。上下之分既明,则威福之权皆出自上。君君臣臣,国本固矣”。
一句话,礼就是清政府的基本国策,延伸到叩头上,叩头就可以兴国,不叩头就足以亡国。于是我们看到的历史情形就是,大清为保住一个儒家的叩头之礼而导致英法联军进北京,为遵循儒家的要约不信而导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理清了历史的内在逻辑与发展线索后,谁还会否认,咸丰这挨打的苦命不是他自找的?
他自找挨打也就罢了,问题是,放到历史的长时段里,按着民族主义的情绪,他这种找打很让当代国人难为情。按照正常的逻辑,爹挨了打,儿子该长记性呢。清国倒好,爹(道光)挨打,儿子(咸丰)还挨打,子子孙孙竟永远挨了下去。更让人难为情的是,清国挨打,从中长记性的却是邻居日本。
众所周知,小日本的闭关锁国比大清的年头还要早,开始于1636年(这时候大清还没有入关呢)。当时的小日本跟未来的大清一个德行,实行单口贸易制度,仅开放一个长崎。而且,这贸易还限对象,仅限中国、荷兰、朝鲜、琉球等。站在文化交流的层面,按着社会学的概念,这种闭关锁国政策简直就叫近亲结婚,所以小日本跟大清国是一样的愚昧!
不过,愚昧也分境界的高低。1840年至1842年,中英发生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消息传到日本,日本马上睁开了一只眼;1856年,中英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日本马上睁开了另一只眼。睁眼的结果,就是主动和西方各国签约,门户洞开,自由贸易,彻底开放,全面维新!相形之下,清国挨了两次打,依然处于稀里糊涂半睡半醒中,扭扭捏捏地搞了个只改器物不改制度的洋务运动,仅仅走向了传统儒家理念上的同治中兴,三十年后中日甲午战起,日本全歼中国北洋海军,既标显日本维新之路的正确,又标显中国洋务运动的后发劣势。这个时候,清国才再次扭扭捏捏地走向光绪维新,问题是没走三步就被慈禧使个绊子栽死了。恩格斯所向往的“亲眼看到全亚洲新纪元的曝光”和马克思所幻想的“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①就这样沦为历史深处的呓语。
为什么,中国没有选择日本的应对方式?
为什么,中国的选择只会招致一次又一次的挨打?
现在,让我们走进历史的现场,去体味那再次挨打的痛楚吧!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签约,签来了十年的休战 条约签订了,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1 条约虽然签了,但俺们都是被逼的12 英国傻佬:高兴得过早了16 广州故事:俺最会说“不”了19 福州故事:曲线爱国惹着了谁32 第二章科举举出个造反派,修约修出了战争派 洪秀全高考落榜,反了45 外国听说拜上帝教,乐了49 1854年:英国带头要修约55 上海:华夷和平共处的模范根据地63 1856年:美国带头要修约67 第三章英法联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 亚罗号事件,巴夏礼恼了71 广州开打,英国议会开吵74 马赖事件,拿破仑三世不安了80 英法联手上树,美俄提篮上场84 第四章广州又开战,这回彻底玩完了 广州:这回彻底玩完了89 叶名琛:自号“海上苏武”92 柏贵:绰号“匹克威克”95 广东三绅:将团练进行到底98 第五章第一次大沽口之战 大沽口:开战了101 咸丰:广东干得咋样104 天津:难产的条约107 上海:难缠的修约119 咸丰:备战备荒为悔约134 第六章换约换来了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俄国公使狡猾:最先换了约140 英国公使:换约之前先换了一肚子气144 大沽口二次开战:英法进了僧王的套147 美国公使华若翰:就这样被大清玩了一把154 大沽失败传出:傲慢伦敦与浪漫巴黎同时大哗161 第七章第三次大沽口之战 咸丰:亢奋得有些过头了166 英法联军:第三次光临大沽口169 北塘天津:一股脑儿地陷落了175 惠亲王:着天津百姓对着夷人故作愤愤之势180 英明领导咸丰:把谈判使臣给我拿下181 咸丰想先跑,发下的红头文件却是亲征184 英法使者:在北京体验中国特色的刑罚188 蒙古骑兵:在京津之间体验英法特色的骑兵战术190 第八章英法联军进北京 大臣的弱智方略和咸丰的领导先跑197 北京同仁堂:牛啊羊啊,送到鬼子那里去202 圆明园:爱新觉罗家的处女地,留守的却是太监204 奕䜣:有困难,找俄国;额尔金:我放火,我有理210 北京条约签订,亲王自尊受伤了213 额尔金的疑心,咸丰帝的心病216 俄国调停,中国谢媒219 第九章盘点战争之后事 孟托班凯旋而归,迎接他的是冷嘲热讽222 雨果流亡国外,大骂政府是强盗225 额尔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28 黄宗汉:俺的跨年度述职报告232 战争结束了,历史却仍在重演234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