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 - 21世纪信息通信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数字通信
21世纪信息通信系列教材
|
ISBN: | 7-5635-0541-5/TN.250 |
条码: | |
作者: |
桑林 郝建军 刘丹谱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1.00
折扣价:¥20.77
折扣:0.67
节省了10.23元
|
字数: |
425千字
|
出版社: |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2-02-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数字通信技术为主线,对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复用及复接原理、数字传输 系统、同步系统、多址技术及蜂窝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注意结合实际的数字通信系统 ,并特别介绍了一些数字通信技术新的应用;既适应了当前通信领域发展的现状,又反映了 这一领域发展的最新进展。 本书系统性强,除必要的数学推导外,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阐述,注重数字通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吸收新的技术成果,各章均有习题。 本书阐述简练,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适用面较宽,既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专业和相近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目 录
第l章 绪 论1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1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3
1.2.1 模拟通信系统4
1.2.2 数字通信系统4
1.2.3 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缺点6
1.3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概况7
1.3.1 通信发展简史7
1.3.2 通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8
1.4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0
1.4.1 一般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10
1.4.2 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指标的具体表述11
1.4.3 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具体表述12
1.5 本书讨论的数字通信的主要问题13
1.5.1 信源编码/译码13
1.5.2 复接技术13
1.5.3 基带传输技术13
1.5.4 频谱利用率和调制解调技术13
1.5.5 同步技术14
1.5.6 多址技术、扩频技术及蜂窝技术14
1.5.7 纠错编码/译码14
1.5.8 通信标准14
1.5.9 其他技术14
习 题15
第2章 信源编码16
2.1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16
2.1.1 抽 样16
2.1.2 量化理论18
2.1.3 编 码26
2.2 语音编码技术27
2.2.1 语音编码概述27
2.2.2 语音信号的波形编码31
2.2.3 语音信号的参数编码36
2.2.4 语音信号的混合编码42
2.3 图像编码技术45
2.3.1 图像信号及其数字化46
2.3.2 数字图像压缩编码48
2.3.3 图像压缩编码标准58
习 题66
第3章 数字复接技术68
3.1 数字信号的复接68
3.1.1 数字信号的复接方式70
3.1.2 同步复接与异步复接71
3.1.3 数字复接的码速调整73
3.2 时分多路复用原理和典型终端设备80
3.2.1 时分多路复用原理80
3.2.2 PCM 30/32路系统简介82
3.2.3 时分复用系统中的同步技术84
3.3 同步数字系列86
3.3.1 同步数字系列的基本概念及特点86
3.3.2 同步数字系列的结构89
3.3.3 SDH的复用结构和复用方法93
习 题103
第4章 数字传输技术104
4.1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104
4.1.1 数字信号的频谱特性104
4.1.2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组成106
4.2 传输码型设计106
4.2.1 线路编码的必要性106
4.2.2 常用传输码型107
4.2.3 传输码型变换的误码增殖112
4.3 扰码与解扰112
4.3.1 m序列的产生及性质113
4.3.2 扰码和解扰的原理120
4.4 时域均衡121
4.4.1 时域均衡的原理122
4.4.2 时域均衡器的实现126
4.5 回波抵消的原理128
4.6 数字调制的基本方法129
4.7 几种现代数字调制技术134
4.7.1 正交振幅调制134
4.7.2 交错正交相移调制137
4.7.3 最小频移键控与高斯最小频移键控138
4.8 应用举例142
4.8.1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142
4.8.2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特点144
习 题147
第5章 同步技术149
5.1 概 述149
5.2 载波同步技术150
5.2.1 插入导频法150
5.2.2 直接法153
5.2.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156
5.3 位同步技术157
5.3.1 插入导频法157
5.3.2 自同步法158
5.3.3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162
5.4 群同步164
5.4.1 起止式同步法165
5.4.2 集中插入法165
5.4.3 分散插入法169
5.4.4 群同步的保护169
5.4.5 群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171
5.5 网同步的基本概念172
习 题175
第6章 多址技术与蜂窝技术177
6.1 引 言177
6.2 几种多址方式的原理及特点178
6.2.1 频分多址——FDMA方式178
6.2.2 时分多址——TDMA方式179
6.2.3 码分多址——CDMA方式180
6.2.4 空分多址——SDMA方式181
6.3 扩频的基本原理及特点182
6.3.1 扩频的基本原理182
6.3.2 扩频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184
6.3.3 扩频通信系统的特点及扩频方式185
6.4 码分多址通信188
6.4.1 码分多址基本工作原理188
6.4.2 地址码和扩频码的生成及其特性190
6.5 蜂窝技术192
6.5.1 蜂窝的概念192
6.5.2 蜂窝网的接续技术195
6.5.3 越区切换198
6.5.4 漫游功能 201
6.6 卫星通信系统202
6.6.1 概 述202
6.6.2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204
6.6.3 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207
6.7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11
6.7.1 移动通信的概念及发展 211
6.7.2 GSM数字蜂窝通信系统214
6.7.3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21
习 题225
第7章 差错控制编码227
7.1 概 述227
7.1.1 差错控制方式228
7.1.2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230
7.1.3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231
7.2 几种常用的简单分组编码233
7.2.1 奇偶监督码234
7.2.2 行列监督码234
7.2.3 恒比码235
7.2.4 群计数码235
7.2.5 ISBN国际统一图书编号236
7.3 线性分组码236
7.3.1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236
7.3.2 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239
7.3.3 汉明码241
7.3.4 交织技术242
7.4 循环码243
7.4.1 循环码的基本原理243
7.4.2 BCH码249
7.4.3 RS码250
7.4.4 CRC码251
7.5 卷积码252
7.5.1 卷积码的结构和图解表示252
7.5.2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255
7.5.3 卷积码的译码259
7.6 网格编码调制264
习 题268
参考文献270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