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制冷空调自动化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数据制冷空调自动化
|
ISBN: | 978-7-5606-2185-2 |
条码: | |
作者: |
姜周曙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4.00
折扣价:¥32.30
折扣:0.95
节省了1.7元
|
字数: |
564千字
|
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2477001-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9-06-01 |
|
内容简介: |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制冷空调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基本工作原理与其运行中所涉及的各类参数的调节以及各设备系统的控制方法、实施手段和实施过程。本书共八章, 主要内容包括: 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基础,各类常用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等。通过全书的学习,学生可初步定量地分析、设计各类常用制冷空调的自动控制系统,正确地选择调节设备,并具备一定的系统调整能力。本书既能作为热工、制冷、空调及其相关专业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能作为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与工程技术人员的进修或自学读物。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目 录
第1章 热力学基础 1
1.1 热力学基本定律1
1.1.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能及比焓1
1.1.2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比熵4
1.2 水蒸气及其形成过程6
1.2.1 饱和与非饱和状态6
1.2.2 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6
1.3 压缩式制冷循环9
1.3.1 逆卡诺循环9
1.3.2 变温热源的逆循环10
1.3.3 蒸气压缩式理论制冷循环11
1.4 制冷剂和载冷剂20
1.4.1 制冷剂20
1.4.2 载冷剂22
1.5 溶液热力学基础23
1.5.1 溶液的基本概念23
1.5.2 二元溶液的温度-质量分数图25
习题 26
第2章 传热学及流体力学基础31
2.1 传热学基础31
2.1.1 导热31
2.1.2 对流换热34
2.1.3 热辐射和辐射换热35
2.1.4 传热及换热器39
2.1.5 传质过程基础43
2.2 流体力学基础46
2.2.1 流体的概念及其性质46
2.2.2 流动的形态及流动阻力计算48
2.2.3 泵与风机55
习题 60
第3章 空气调节系统62
3.1 空气调节系统概述62
3.1.1 空气调节的原理与空调系统的分类62
3.1.2 空调系统的组成65
3.1.3 空调室内空气设计参数66
3.1.4 湿空气的性质、焓湿图及其在空调中的应用70
3.2 空气调节系统热、湿负荷的计算81
3.2.1 计算空调热、湿负荷的目的81
3.2.2 室内热源造成的负荷81
3.2.3 室外热源造成的负荷83
3.2.4 空调房间送风量和送风状态参数的确定95
3.2.5 送风中的新风量98
3.2.6 空调负荷概算指标98
习题 99
第4章 小型制冷装置100
4.1 家用房间空调器100
4.1.1 家用房间空调器的分类与组成100
4.1.2 家用房间空调器的结构107
4.2 家用电冰箱和冷柜125
4.2.1 家用电冰箱和冷柜的分类125
4.2.2 家用电冰箱和冷柜的结构134
4.3 家用热泵热水器140
4.3.1 热泵的分类与组成140
4.3.2 热泵的形式与结构144
4.3.3 热泵热水器的分类与特点144
4.3.4 热泵的发展状况与需要解决的问题148
习题 152
第5章 冷库154
5.1 冷库的分类、组成及容量确定154
5.1.1 冷库的分类154
5.1.2 冷库的组成156
5.1.3 冷库的冷加工能力和冷间容量158
5.1.4 冷库各冷间制冷温度的一般要求160
5.2 冷库的结构及建筑热工162
5.2.1 冷库的结构162
5.2.2 冷库的隔热和防潮164
5.2.3 冷库地坪结构的防冻处理165
5.2.4 冷库围护结构隔热层的计算166
5.2.5 冷库围护结构的隔热、防潮材料170
5.3 冷库热负荷的计算171
5.3.1 冷却设备负荷和机械负荷的计算172
5.3.2 冷间各类热流量的计算173
5.3.3 各类冷间热负荷的经验数据179
5.3.4 冷库节能概要182
习题 183
第6章 自动控制概述 184
6.1 自动控制简介 184
6.1.1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184
6.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86
6.1.3 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指标 187
6.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189
6.2 自动控制规律 192
6.2.1 双位控制 192
6.2.2 比例控制 195
6.2.3 比例积分控制 198
6.2.4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200
6.2.5 串级控制和补偿控制 201
6.3 制冷与空调装置基本控制电路 208
6.3.1 电气图形符号及其使用原则 208
6.3.2 制冷电机的启动 211
6.3.3常用控制与保护电路 217
习题 223
第7章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控制 225
7.1小型制冷装置的控制 225
7.1.1家用房间空调器的控制 225
7.1.2家用电冰箱和冷柜的控制 249
7.2典型活塞式制冷机组的控制 269
7.2.1空调用制冷装置的控制 269
7.2.2氨制冷装置的控制 271
7.3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的控制 274
7.3.1微机控制系统检测、预报和记忆功能的实现 274
7.3.2微机控制系统执行功能的实现 278
7.4螺杆式制冷机组的控制 288
7.4.1能量调节与安全保护系统 288
7.4.2程序与微机控制系统 291
7.4.3机组的群控与远程通信 293
7.5离心式制冷机组的控制 294
7.5.1能量调节系统 294
7.5.2机组安全保护、保护型控制与故障处理 295
7.5.3程序控制系统 297
7.5.4机组的群控 299
7.6空气调节系统的自动控制 299
7.6.1空调系统温度控制的方法 299
7.6.2空调系统湿度控制的方法 303
7.6.3空调系统静压控制的方法 307
7.6.4典型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309
习题 313
第8章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 314
8.1智能控制 314
8.1.1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314
8.1.2模糊控制 321
8.1.3神经网络控制 324
8.2电力电子技术在制冷技术上的应用和发展 330
8.2.1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发展及应用 330
8.2.2智能功率模块(IPM)的应用 333
8.2.3变频调速技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337
8.2.4逆变器脉宽调制(PWM)控制方法 339
8.3电子膨胀阀在制冷技术上的应用 344
8.4变频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346
8.4.1变频空调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 346
8.4.2智能变频空调电控系统的硬件方案 348
8.4.3智能控制在变频空调中的应用 358
8.4.4变频中央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 359
8.5制冷与空调系统电气控制技术未来的发展 361
8.5.1智能信息家电及家庭网络技术简介 361
8.5.2信息家电平台内部连网接口方案 364
8.5.3家庭网络布线系统 366
8.5.4基于网络环境的制冷家电的设计与功能 367
习题 369
参考文献 370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前 言 为了满足生活、生产和科研活动对环境的要求, 人们往往采用制冷设备对某一空间内的空气进行适当的处理, 以使该空间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压力、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多项参数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动化技术在制冷设备中的应用与推广, 大大提高了设备与系统的性能参数和经济指标, 提高了制冷设备作为商品的附加值, 改善了设备的可靠性、使用方便性和舒适性。 常见的制冷设备主要有家用电冰箱、家用房间空气调节器、冷库、大型氨制冷装置和中央空调系统等几种形式。其制冷工艺系统都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元件四大部件组成的。自动控制是通过自动化仪表和自控元件完成的。自动控制技术在制冷设备中的主要应用如下: (1) 对制冷工艺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等)进行自动检测。参数检测是实现控制的依据。 (2) 自动调节某些工艺参数, 使之恒定或者按一定规律变化。 (3) 根据编制的工艺流程和规定的操作程序, 对机器和设备执行一定的顺序、程序或智能控制。 (4) 实现自动保护, 保证制冷设备的安全运行。 本书的特点是: 兼顾了自控原理的基础理论, 考虑了近年自控理论在现代控制论方面的最新发展,联系制冷空调工业实际, 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制冷空调自动控制典型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全书的学习,读者可初步定量地分析、设计制冷空调的自动控制系统, 正确地选择调节设备, 并具备一定的系统调整能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姜周曙教授任本书主编并编写第1~3章,顾四方高工编写第4章的4.1、4.2节和第7章的7.1节,江爱朋博士编写第4章的4.3节、第5章和第7章的7.6节,王剑副教授编写第6章, 丁强高工编写第7章的7.2~7.5节, 黄国辉高工编写第8章, 谢美英绘制了部分图稿, 杨象忠高工负责统稿工作,赵建教授任本书主审。 本书既能作为热工、制冷、空调及其相关专业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也能作为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与工程技术人员的进修或自学读物。 限于编者的水平, 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 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