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高等教育学新探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高等教育学新探
ISBN:978–7–5606–2242–2 条码:
作者: 杜希民 梁克荫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6.00  折扣价:¥34.20
折扣:0.95 节省了1.8元
字数: 298千字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2534001–1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9-06-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内 容 简 介
本书突破了一般高等教育学著作的常规体系结构,沿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活动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在上篇中,对高等教育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回溯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探讨了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学科定位、理论体系构建、研究方法,以新的视角剖析了高等教育的本质与属性、基本规律、结构和功能、体制及运行机制。在中篇中,在对高等教育机构概述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机构的主体——高等学校的类型、分类、职能进行了介绍;对高等学校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学从理念、组织、制度、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透视。在下篇中,分别对高等教育的三大活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析,对高等学校课程的类型、特征、价值取向、具体编制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本书可作为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目 录
上篇 高 等 教 育
第一章 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学 3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及概念解读 3
第二节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定位及发展 11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本质与属性 31
第一节 教育本质研究的哲学基础 31
第二节 高等教育本质 37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属性 44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50
第一节 高等教育规律概述 50
第二节 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再认识 61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66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结构 66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 75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功能 83
第五章 高等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 94
第一节 高等教育体制的含义和分类 94
第二节 外国高等教育体制简析 97
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 101
第四节 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 105
中篇 高等教育机构
第六章 高等学校 121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类型 122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职能 133
第七章 大学 145
第一节 大学理念 145
第二节 大学组织 178
第三节 大学制度 192
第四节 大学文化 202
下篇 高等教育活动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 223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 223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体系与方法 235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设计 264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课程 284
第一节 课程的概念及高等学校的课程 284
第二节 高等学校课程的价值取向 298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课程编制 303
第十章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323
第一节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与任务 323
第二节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组织原则与方法 326
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 332
第一节 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孕育 332
第二节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 339
第三节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定位 341
参考文献 351

精彩片段:
 
书  评:
前 言
《高等教育学新探》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说实话,编写这本书我们始终是心存压力的。一者同类书籍已经上市不少,再者近年来学界对本学科的建设颇有异议,在这样的情况下做这样的事情,有可能是自讨苦吃。但是,现实的工作需要和教学需要又迫使我们不得不做这件事情,再加上近几年在该领域受贤人学者们的启发,有一些浅薄看法,有些竟还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如此只能挥笔一试了。
在本书的成书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在思想上缠绕较深。一是体系的把握问题,学界新意不穷,时有眼花缭乱之感。我们的原则是,既不墨守教育学领域的既成规则,也不刻意追求完善或创新,只把本书的完成过程当作我们探索研究工作的继续。本书的编写体系,在思路上,是按照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常规认识进行的,即沿着什么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应该由谁完成,怎样完成这样的思路进行的;在结构上,将其分为三大部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活动;在写法上,考虑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从选材到写作,可能介于高等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原理之间。这样的安排主要是从有利于教学的角度考虑的。
第二个问题是内容的取舍问题。我们的主观愿望是尽可能为读者朋友奉献更新的东西。在理论方面,我们广泛收集近年来本领域的各种观点、成果,并阐述我们自己的观点,以期为大家带来一丝新意,如在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律章节,就有这方面的尝试。在高等教育的体制及运行机制章节,则总结归纳了我国近几年来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尽管这种总结可能还显粗糙,但总比空洞的说教前进了一步。在高等学校的课程一节,除了进行常规的理论叙述外,对高等学校的课程编制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这部分内容,从高等教育学体系看,可能有画蛇添足之嫌,但从高等教育学科当前的教育现实看,增加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还是有好处的。
在本书的编写上,我们尝试突破教科书的常规写法,着眼点不仅反映过去,还要导向未来,注意引导读者的探索能力。因此,书中除了对已经形成结论的东西进行常规陈述外(有些就直接引用原作者的叙述,不再耗费笔墨),也对那些尚未形成结论或正在探索中的东西进行了讨论或介绍。这种写法可能给部分读者带来某种困惑,但同时带来的也有不同角度的观察与思考。如果因为本书的抛砖能够引出读者朋友的洁玉,则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本书由杜希民、梁克荫同志初拟提纲后,全体编写人员参加讨论修改。本书初稿第一章由尹伟巍同志执笔,第二、三、九章由杜希民同志执笔,第四章由刘静、尹伟巍同志执笔,第五、八、十章由梁克荫同志执笔,第六、七章由于东红同志执笔,第十一章由周燕来、杜希民同志执笔。初稿完成后,由杜希民同志负责修改统稿,周燕来、于东红同志协助,最后由杜希民同志定稿。特别要提出感谢的是,苍向荣同志帮助完成了第九章第三节的部分初稿,吕抗美同志在书稿的录入、校对等方面做了非常辛苦而繁杂的工作,这些无私的帮助让人难以忘怀!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吸收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论著、论文,有些地方甚至直接引用了有关学者的精辟论述,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水平所限,本书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