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第二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数字电子技术(第二版)
|
ISBN: | 978-7-5609-3949-0 |
条码: | |
作者: |
佘新平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31.80
折扣价:¥30.21
折扣:0.95
节省了1.59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9-07-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数字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有:数制与编码、逻辑门、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存储器与可编程器件、D/A与A/D转换器、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电路等。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突出工程应用,便于自学。书中提供的400多张图、表,700多道自测练习、例题和习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电子信息类和部分非电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的教材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目录
第1章 数制与编码
1.1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1.1.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1.2 数字电路的特点
1.2 数制
1.2.1 十进制数
1.2.2 二进制数
1.2.3 八进制数
1.2.4 十六进制数
1.3 数制转换
1.3.1 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1.3.2 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1.3.3 十进制数与任意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1.4 二进制编码
1.4.1 加权二进制码
1.4.2 不加权的二进制码
1.4.3 字母数字码
1.4.4 补码
本章小结
习题一
第2章 逻辑门
2.1 基本逻辑门
2.1.1 与门
2.1.2 或门
2.1.3 非门
2.2 组合逻辑门
2.2.1 与非门
2.2.2 或非门
2.2.3 异或门
2.2.4 同或门
2.3 其它逻辑门
2.3.1 三态逻辑门(重点介绍其应用)
2.3.2 集电极开路逻辑门(重点介绍其应用)
2.4 集成电路逻辑门
2.4.1 概述
2.4.2 TTL集成电路逻辑门
2.4.3 CMOS集成电路逻辑门
2.4.4 集成逻辑门的性能参数
2.4.5 TTL与CMOS集成电路的接口*
本章小结
习题二
第3章 逻辑代数基础
3.1 概述
3.2 逻辑代数的运算规则
3.2.1 逻辑代数的公式
3.2.2 逻辑代数的定理
3.2.3 逻辑代数的三个规则
3.3 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
3.3.1 并项法
3.3.2 吸收法
3.3.3 配项法
3.3.4 消去冗余项法
3.4 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
3.4.1 最小项与最大项
3.4.2 标准与或表达式
3.4.3 标准或与表达式
3.4.4 两种标准形式的相互转换
3.5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3.5.1 卡诺图
3.5.2 与或表达式的卡诺图表示
3.5.3 与或表达式的卡诺图化简
3.5.4 或与表达式的卡诺图化简
3.5.5 含无关项的逻辑函数的化简
3.5.6 多输出逻辑函数的化简*
本章小结
习题三
第4章 组合逻辑电路
4.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4.1.1 组合逻辑电路的定义
4.1.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步骤
4.1.3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举例
4.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4.2.1 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设计步骤
4.2.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举例
4.3 编码器
4.3.1 编码器的概念
4.3.2 二进制编码器
4.3.3 BCD码编码器
4.3.4 编码器应用举例
4.4 译码器
4.4.1 译码器的概念
4.4.2 二进制译码器
4.4.3 BCD码译码器
4.4.4 用译码器实现逻辑函数
4.4.5 显示译码器
4.4.6 译码器应用举例
4.5 数据选择器与数据分配器
4.5.1 数据选择器
4.5.2 用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
4.5.3 数据分配器
4.5.4 数据选择器应用举例
4.6 加法器
4.6.1 半加器
4.6.2 全加器
4.6.3 多位加法器
4.6.4 加法器应用举例
4.6.5 二进制补码的加法运算电路*
4.7 比较器
4.7.1 1位数值比较器
4.7.2 集成数值比较器
4.7.3 集成数值比较器应用举例
4.8 码组转换电路
4.8.1 BCD码之间的相互转换
4.8.2 BCD码与二进制码之间的相互转换
4.8.3 格雷码与二进制码之间的相互转换
4.9 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与冒险
本章小结
习题四
第5章 触发器
5.1 RS触发器
5.1.1 基本RS触发器(要求介绍集成RS触发器74LS279)
5.1.2 钟控RS触发器(简单介绍)
5.1.3 RS触发器应用举例
5.2 D触发器(不介绍内部电路)
5.2.1 电平触发D触发器
5.2.2 边沿D触发器
5.2.3 D触发器应用举例
5.3 JK触发器(不介绍内部电路)
5.3.1 主从JK触发器
5.3.2 边沿JK触发器
5.3.2 JK触发器应用举例
5.4 触发器之间的相互转换
5.4.1 概述
5.4.2 D触发器转换为其它触发器
5.4.3 JK触发器转换为其它触发器
本章小结
习题五
第6章 寄存器与计数器
6.1 寄存器概述
6.2 移位寄存器
6.2.1 串行输入/串行输出移位寄存器
6.2.2 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移位寄存器
6.2.3 并行输入/串行输出移位寄存器
6.2.4 并行输入/并行输出移位寄存器
6.2.5 集成移位寄存器及应用举例
6.3 计数器概述
6.4 异步n进制计数器
6.4.1 异步2n进制计数器
6.4.2 异步非2n进制计数器
6.5 同步n进制计数器
6.5.1 同步2n进制计数器
6.5.2 同步非2n进制计数器
6.6 集成计数器
6.6.1 集成同步二进制计数器
6.6.2 集成同步非二进制计数器
6.6.3 集成异步二进制计数器
6.6.4 集成异步非二进制计数器
6.7 集成计数器的扩展
6.8 集成计数器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
习题六
第7章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7.1 概述
7.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7.2.1 基本分析方法
7.2.2 分析举例(3-4个例子)
7.3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7.3.1 设计的一般步骤
7.3.2 设计举例(3-4个例子)
本章小结
习题七
第8章 存储器与可编程器件
8.1 存储器概述
8.1.1 存储器的分类
8.1.2 存储器的相关概念
8.1.3 存储器的技术特性参数
8.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8.2.1 RAM的分类
8.2.2 静态RAM(SRAM)
8.2.3 动态RAM(DRAM)
8.3 只读存储器(ROM)
8.3.1 ROM的分类
8.3.2 掩膜ROM
8.3.3 可编程ROM
8.4 快闪存储器
8.4.1 快闪存储器的电路结构
8.4.2 快闪存储器与其它存储器的比较
8.5 存储器的扩展
8.5.1 存储器的位扩展
8.5.2 存储器的字扩展
8.5.3 存储器的扩展例子
8.6 可编程阵列逻辑PAL
8.6.1 PAL的电路结构
8.6.2 PAL16L8器件介绍
8.6.3 用PAL实现组合逻辑电路
8.6.4 用PAL实现时序逻辑电路*
8.7 通用阵列逻辑GAL
8.7.1 GAL的电路结构
8.7.2 GAL22V10器件介绍
8.7.3 用GAL实现组合逻辑电路
8.7.4 用GAL实现时序逻辑电路*
8.8 在系统编程(ISP)技术
8.8.1 ISP技术简介
8.8.2 几种典型ISP器件
8.9 硬件描述语言VHDL*
8.9.1 VHDL的基本结构与语法
8.9.2 利用VHDL语言实现组合逻辑电路
8.9.3 利用VHDL语言实现时序逻辑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八
第9章 D/A转换器和A/D转换器
9.1 概述
9.2 D/A转换器
9.2.1 D/A转换器的电路结构
9.2.2 二进制权电阻网络D/A转换器
9.2.3 倒T型电阻网络D/A转换器
9.2.4 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9.2.5 集成D/A转换器及应用举例
(DAC0832或DAC0808)
9.3 A/D转换器
9.3.1 A/D转换的一般步骤
9.3.2 A/D转换器的种类
9.3.3 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9.3.4 集成A/D转换器及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
习题九
第10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电路
10.1 概述
10.2 多谐振荡器
10.2.1 由门电路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简单介绍)
10.2.2 由石英晶体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包括门电路和CD4060构成的两种电路形式)
10.2.3 多谐振荡器应用举例
10.3 单稳态触发器
10.3.1 由门电路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包括微分型、积分型两种,简单介绍)
10.3.2 集成单稳态触发器
10.3.3 单稳态触发器应用举例
10.4 施密特触发器
10.4.1 由门电路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简单介绍)
10.4.2 集成施密特触发器(74LS14、74LS13、74LS132等)
10.4.3 施密特触发器应用举例(参考文献[14] p140等)
10.5 555定时器
10.5.1 555定时器的电路组成与功能分析
10.5.2 555定时器应用举例(构成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和施密特触发器)
本章小结
习题十
第十一章数字集成电路简介
11.1 TTL门电路
11.2 CMOS门电路
11.3 数字集成电路的使用
本章小结
习题十一
|
精彩片段: |
前言 当今正处于一个学习的时代,知识的不断膨胀和更新,给学习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学习者提供一本深入浅出、适于自学的教材,是作者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一本合适的教材,除了在内容方面符合规定的教学要求外,更要立足于读者的基础和需求,按照科学的认知规律,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学习新的知识。 基于上述目的,作者根据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与体会,参考了大量的国外教材,并吸收了它们的写作风格。与目前国内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在章节编排顺序及编写内容两个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希望能对读者的学习有所帮助。 本书以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为背景,全面地介绍了数字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全书共分11章,第1章介绍了各种数制及其相互转换、常用的二进制编码;第2章介绍了各种集成逻辑门的功能及外部特性,完全不涉及逻辑门的内部电路分析,便于学生接受;第3章介绍了逻辑代数的基础知识以及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第4章介绍了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并分节讨论了各种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器件及应用;第5章、第6章和第7章为时序逻辑电路的内容,以触发器、寄存器和计数器为主线进行介绍,并讨论了典型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第8章介绍了各种存储器包括目前流行的快闪存储器,以及PAL、GAL等可编程器件的应用;第9章和第10章简要介绍了D/A和A/D转换器、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和施密特触发器的基础知识及实际应用。最后一章对TTL和CMOS集成电路的内部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该章不影响前面所有内容的学习。此外,限于篇幅,本书没有介绍利用EDA工具软件对数字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和设计,这部分内容以及本书的电子教案、自测练习和习题的全部解答均放在与本书配套发行的光盘里,供读者参考。 本书由长江大学佘新平任主编,负责制定写作提纲、第6、10章以及全书的修改和统稿。湖北工业大学刘歆编写第1、2、11章,武汉工程大学戴丽萍编写第4、9章,武汉科技大学张彦编写第3、7章,中南民族大学吴桂华编写第5、8章,全书由湖北工业大学张小华担任主审。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长江大学教务处和电子信息学院的大力支持。长江大学罗炎林教授、张明波副教授和邹学玉博士对本书的编写提出过不少指导性、建设性建议,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王红梅对本书进行了认真修改。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与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7.1 修订版前言 本书自2007年3月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厚爱。连续3次印刷,发行量达到1万册。在本书的使用过程中,作者广泛收集了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增删。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对原书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及不妥之处进行了修正; (2)第1章中增加了1.5节“带符号二进制数的加减运算”的内容; (3)改写了第2章中的2.3节和2.4节,加强了OC逻辑门、三态逻辑门和TTL与CMOS门电路的接口等内容; (4)改写了第4章中4.6.5节的内容; (5)考虑到当前CPLD/FPGA可编程器件的大量应用,重新编写了第8章中的8.8节,用较大篇幅介绍了CPLD/FPGA可编程器件在数字电路中的两个应用实例。读者可参照例子,一步一步进行设计和实践,即可快速入门。 (6)重新整理和整删了各章的例题、自测练习和习题; (7)对书中的插图进行了规范和美化。 本版各章主要由佘新平负责修订,参加人员还有原编者刘歆、戴丽萍、吴桂华、张彦等。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湖北省教学名师罗炎林教授的帮助与指导,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还会有不足之处,恳请使用本教材的师生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不断提高。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