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ISBN:978-7-309-06683-8/B.318 条码:
作者: 广超法师 讲述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6.00  折扣价:¥24.70
折扣:0.95 节省了1.3元
字数: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9-07-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序 言

《大乘百法明门论》简称《百法》,是世亲菩萨在世间的森罗万法中取出一百种法,以唯识观点分成五类,认为这一百种法是万法的总纲,所以又称为“五位百法”。我个人认为,《百法》是大乘法相的精髓,加上一些唯识见解的著作。其实本论中只有两种法是唯识宗的法相,那就是“阿赖耶识”和“末那识”;在佛学思想上,五位中的“所现影故”是唯识思想;除此之外,其余的法皆出现在各大小乘部派的法相里,只是大乘的五位分类比小乘部派的分类来得正确。
《百法》比《俱舍论》多二十五种法,然而并不见得圆满,以“善”心所来说,“四无量心”是很重要的心所,“喜”可归入“受”心所,“慈”和“悲”不属于“受”,应当与“舍”心所同类,但是本论只列出舍心,没有慈心和悲心。再来看“烦恼”,佛经处处说众生“忧悲苦恼”,而本论中的“小随烦恼”却只见“恼”,不见“忧悲”。
《百法》虽然有不完善之处,但是它还是非常可取的,如佛法所说:人的心念繁杂难知。大乘佛教将它划分为八大“心王”,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他随着心王而生起的心念,皆称为“心所有法”,简称“心所”。本论中重要的心所有五十一种,若以善恶来分,“烦恼”与“随烦恼”这二十六种心所是恶的;十一种是善心所;四种“不定”心所是善恶不定;“遍行”和“别境”这十种心所是没有善恶的。修道者应当知道如何断除所有的恶心所,保持善心所,将不定心所转化为善性,使善心所一直生起;同时,觉知“遍行”、“别境”心所,只有这样才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其他心念。
由于人的心念生灭神速,所以有些心所必须有相当的定力才能觉察到,不过先知道这些心王与心所,对于静坐会有很大的好处。我们学佛法应以修心为主,修持戒、定、慧皆为了明心见性,能把握自心者,就能把握生死。所以这五十一种心所法是学佛者不可不知的法。我个人认为,不论学习大乘佛教的哪一宗,都应深入了解《百法》,因为它是大乘佛学的“基本法相”。

释广超
2009年3月修订于上海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目 录

序言

大乘百法明门论

绪引
《百法》简介
一、作者
二、释论题

第一章 总释
一、万法可分五类
二、分五类的缘由

第二章 心法
一、略说心、意、识
二、第六意识
三、前五识
四、前六识了别后,意识才分别
五、第六意识活动有二类
六、五俱意识的境
七、现量的了别与比量的分别
八、第七末那识
九、第八阿赖耶识
十、心王总结

第三章 心所有法
一、遍行位
二、别境位
三、善位
四、烦恼位(根本烦恼)
五、随烦恼位
六、不定位
七、心所总结

第四章 色法
一、五根
二、五尘
三、法处所摄色
四、色法总结

第五章 心不相应行法

第六章 无为法

第七章 无我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