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大学语文读本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大学语文读本
ISBN:978-7-309-06781-1/H.1360 条码:
作者: 甘筱青 主编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9.80  折扣价:¥28.31
折扣:0.95 节省了1.49元
字数: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9-08-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前 言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壮丽诗篇,给庐山增色添辉。以庐山为地标的九江地域文化辉煌灿烂,早已成为华夏文明中十分耀眼的瑰宝。1996年,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评价是: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入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自然与文化的合璧,使庐山成为历代文人学士聚集与朝拜的圣地,慧远辟一方净土、陶渊明采菊东篱、李白香炉峰遥看瀑布、白居易浔阳江头送客、周敦颐种莲香远益清、苏轼高论庐山真面目、朱熹立白鹿洞书院揭示无不显示出庐山文化的深厚底蕴。著名学者胡适论述道:“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九江学院滨长江、临鄱湖,背靠千年文化名山——庐山,有幸植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一方沃土,吸收其滋养成为必然。2008年4月,教育部专家组在对九江学院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高度评价了九江学院的办学特色,其中之一是积极弘扬以庐山为地标的优秀文化,不断厚实大学人文精神。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凝聚这个办学特色,学校以省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为平台,先后成立了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陶渊明研究所、青阳腔戏曲研究所、东林寺隐逸文化研究所、庐山旅游文化研究所、庐山宗教文化研究所,围绕庐山及九江地区的政治、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等课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活动,出版了《庐山文化研究丛书》,硕果颇丰;为了推动庐山文化的研究,体现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的特色,学校又推出了“山江湖”学科建设工程,以庐山文化研究、沿江产业开发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为引领,促进学科建设的大发展。
“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高等学校的重视,已成为许多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将优秀的地方文化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必定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师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涵养品德,陶冶性情,提升素质。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借鉴其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丰富优秀的文化资源,编撰了这部教材,以期对这门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一、弘扬书院精神,体现地域文化
书院在江西发源较早,尤以九江的濂溪书院和白鹿洞书院名扬中外。书院教育作为古代的教育形式之一,不仅在自唐以后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推崇高尚的道德规范;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突出了书院教育的三大理念,即遵循“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人伦教化的根本方针;强调“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大要与人格基础;指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知行合一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这种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君子人格为目的,以导师引领、自主学习为特色的书院教育,既体现了以修身养性为旨的古代东方教育的神韵,也是我们现代大学教育的精神财富。学生通过诵读诗文,实地感受书院文化,能够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体会到书院文化的内涵,领会其精神而实现自我的提升。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九江的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历代许多文化巨匠都流连于此,并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精美篇章。在这部教材中我们选录了部分优秀作品,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白居易《琵琶行》、欧阳修《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周敦颐《爱莲说》等。这些作品在整部教材中约占二分之一,它们既能充分体现出教材的地域色彩,又能让学生在庐山之麓得到更多的熏陶和审美感受。 二、分立主题单元,凸显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大学语文”的永恒目标。人文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但至少应该包括知识的传授、思想品格的塑造、社会理想的建立、良好的生活观与审美观的形成等内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婚姻观等,对社会和个人无疑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这部教材既注意到入选作品的文学性,又在编排体例上兼顾了人文教育的凸显。本书“文选”部分共分九个单元:
(一)“读书致知”,选取名家有关读书的言论,让人们认识读书的重要意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二)“思乡恋国”,彰显前人思乡爱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兴衰的荣辱感,提高为民为国的责任感。
(三)“民生世情”,通过阅读,了解历史,了解人们的生存状态,增加对社会的认识。
(四)“修身养性”,感悟深邃而又平易的哲理,指导人们思索如何不断地完善自己,如何面对困境,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生命。
(五)“婚恋爱情”,品味光彩照人的爱情范例,思考爱情中蕴含的人性与理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六)“山水寄情”,在尺幅千里中欣赏山水,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无穷的天地中感受自我,超越自我。
(七)“精神个性”,展现芸芸众生的音容笑貌,品味丰富个性中蕴含的精神内核。
(八)“论史谈艺”,通过分析、评论各种事件、人物,阅读各种作品及理论,提高审美能力和理论水平。
(九)“戏曲小说”,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获得审美愉悦,锻炼写作能力。
以上分类不能涵盖人文教育的全部内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创造性地加以引导。当然,大学语文不是单纯的思想教育课,它所体现的人文教育,必须建立在文学审美的基础之上,以上的分类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三、阅读写作并重,加强自学功能
写作能力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重要的,而在科技与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写作所承担的任务显得更重,与各种专业的交互渗透也愈发突出,实用文体的写作成为一种必需的职业技能。考虑到这种实际状况,我们将教材内分为“文学作品选读”和“应用文写作”两部分。这种编排,强化了大学语文与应用技能结合的特征。
应用文体一般有程式化的特点,形式上比较好掌握,因此我们列出每一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规范,以便自学。但应用文体涉及的专业又很复杂,内容上并不容易掌握。为此,我们编排了比较翔实的例子进行说明,突出它的适用性。既有明确的规范,便于教学、便于自学;又有拓展的空间,便于深入、便于灵活运用。
这本教材的“文学作品选读”部分,也体现了既便于教学、又利于拓展的原则。每一篇作品都包括作者介绍、注释、学习导读、思考与练习和拓展阅读等几部分,前面几个部分主要为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便利,而“拓展阅读”主要为扩大学生视野、指导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作品提供参考。我们列出若干篇(部)作品以供学生课外阅读,它们与入选作品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或者是在写作方法和风格上近似的。这些拓展阅读篇目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部教材以体现地域文化、凸显人文教育、加强自学功能为特色,是我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我们希望莘莘学子以此为契机,进入阅读的广阔空间,提升审美能力,增加人文素养,热爱中华文化,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同时也恳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工作在“大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出批评和建议。

甘筱青
2009年6月1日于庐山之麓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目 录

上编 文学作品选读

一 读书致知
白鹿洞书院揭示 朱 熹
李氏山房藏书记 苏 轼
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
谈读书 朱光潜
阅读,一种业余爱好 〔英〕丘吉尔

二 思乡恋国
采薇 《诗经》
秦晋 之战 《左传》
寄东林慧海上人 岳 飞
摸鱼儿 辛弃疾
酹江月·南康军和东坡 文天祥
晓抵九江作 陈三立
故乡山水 墨 人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三 民生世情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 白
琵琶行 白居易
双井茶送子瞻 黄庭坚
醉花阴 李清照
【般涉调】耍孩儿·借马 马致远
竹枝词三十六首 江皋等
洋人与狗 蒋 彝
髻 琦 君

四 修身养性
学而·第一 《论语》
《老子》(节选) 老 子
喻 溪乡旧游 元 结
定风波 苏 轼
乐天说 石嵩隐
曾国藩家书二则 曾国藩
热爱生命 〔法〕蒙 田

五 婚恋爱情
蒹葭 《诗经》
无题二首 李商隐
江城子 苏 轼
诗八首 穆 旦
庐山恋(节选) 毕必成
当你老了 〔爱尔兰〕叶 芝

六 山水寄情
入彭蠡湖口 谢灵运
登大雷岸与妹书 鲍 照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 欧阳修
望海潮 柳 永
宿归宗寺 王十朋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陆 游
龙潭夜坐 王守仁
庐山游记(节选) 胡 适
七律·登庐山 毛泽东
寂寞 〔美〕梭 罗

七 精神个性
逍遥游(节选) 庄 子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饮酒(其五) 陶渊明
将进酒 李 白
浔阳三题并序 白居易
爱莲说 周敦颐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陈寅恪
西风不识相 三 毛
致大海 〔俄〕普希金

八 论史谈艺
垓下之围 司马迁
画山水序 宗 炳
留侯论 苏 轼
人间词话(节选) 王国维
在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节选) 〔美〕赛珍珠
一个人改变一座山的历史 方 方

九 戏曲小说
霍小玉传 蒋 防
宋刘子卿 《太平广记》
长亭送别 王实甫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施耐庵
抄检大观园 曹雪芹
青梅会·逼宫(青阳腔) 无名氏
哈姆莱特(节选) 〔英〕莎士比亚
舞会以后 〔俄〕托尔斯泰
半张纸 〔瑞典〕斯特林堡

下编 应用文写作

一 应用写作基础
二 行政公文写作
通知
通报
请示
报告
批复

会议纪要
三 事务文书写作
计划
总结
简报
调查报告
开幕词
闭幕词
会议讲话
会议工作报告
会议记录
典型材料

参考书目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