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ISBN:978–7–5606–2310–8 条码:
作者: 杨君岐 邢战雷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5.00  折扣价:¥23.75
折扣:0.95 节省了1.25元
字数: 402千字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2602001-1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9-09-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内 容 简 介

本书主要介绍信息系统及其管理等有关基本概念;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开发策略;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信息系统的逻辑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物理配置以及信息系统的程序实现、系统测试、系统切换和运行;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方法。
本书可以作为计算机信息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工程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还可以作为系统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与管理变革 1
1.1.1 信息化与企业发展 1
1.1.2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7
1.1.3 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4
1.1.4 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16
1.2 我国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
思考与练习题 23

第2章 信息系统与管理 24
2.1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开发过程 24
2.1.1 信息系统 24
2.1.2 信息时代的企业发展环境 27
2.1.3 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 30
2.2 企业信息化与发展战略分析 33
2.2.1 企业经营战略分析 33
2.2.2 信息化与企业经营战略演变 36
2.3 信息时代信息系统面临的新问题 40
思考与练习题 41

第3章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42
3.1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42
3.1.1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42
3.1.2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 44
3.1.3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组织 44
3.2 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 45
3.2.1 信息系统的目标与任务 45
3.2.2 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47
思考与练习题 55

第4章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56
4.1 信息系统开发涉及的基本问题 56
4.1.1 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 56
4.1.2 信息系统开发的条件 57
4.1.3 信息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57
4.1.4 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58
4.2 几种数据库开发工具的选择与比较 60
4.2.1 几种数据库开发工具的介绍 60
4.2.2 几种开发工具在对数据库支持方面的比较分析 62
4.2.3 几种开发工具在其他方面的比较分析 62
4.2.4 综合评价 63
4.3 生命周期法 64
4.3.1 基本概念 64
4.3.2 开发过程 65
4.3.3 特点 67
4.3.4 缺点 67
4.4 原型法 67
4.4.1 基本原理 68
4.4.2 开发过程 68
4.4.3 优点 69
4.4.4 存在的问题 70
4.4.5 原型法与传统的生命周期法的比较 70
4.5 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法 71
4.5.1 基本概念 71
4.5.2 开发过程 72
4.5.3 优点 73
思考与练习题 74

第5章 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75
5.1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概述 75
5.1.1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和作用 75
5.1.2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目标 76
5.1.3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工作的组织 77
5.1.4 制订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实施方法与技术路线 78
5.2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 79
5.2.1 对当前系统的初步调查 79
5.2.2 确定新系统的目标与开发策略 80
5.2.3 可行性研究 81
5.2.4 可行性报告 82
5.3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 84
5.3.1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84
5.3.2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88
5.3.3 战略数据规划法(SDP) 89
5.4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过程 89
思考与练习题 91

第6章 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92
6.1 系统分析概述 92
6.1.1 系统分析的含义 92
6.1.2 系统分析的任务 92
6.1.3 系统分析的工作内容 93
6.1.4 系统分析的准则 93
6.2 详细调查 94
6.2.1 详细调查的目的 94
6.2.2 详细调查的范围 95
6.2.3 详细调查的内容与工具 95
6.3 用户需求分析 102
6.3.1 用户需求分析概述 102
6.3.2 确定用户需求的技术(方法) 104
6.4 结构化系统分析 104
6.4.1 系统的物理模型和逻辑模型 105
6.4.2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含义 105
6.4.3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基本思想 105
6.4.4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特点 105
6.4.5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工具 106
6.5 用U/C矩阵划分子系统 106
6.6 数据流程图 108
6.6.1 数据流程图的基本成分 108
6.6.2 数据流程图的特点 109
6.6.3 数据流程图的绘制举例 109
6.7 数据字典 111
6.7.1 数据字典概述 111
6.7.2 数据字典的内容 112
6.8 加工说明 114
6.8.1 加工说明的原则 115
6.8.2 结构化语言(Structured Language) 115
6.8.3 判断树(Decision Tree) 116
6.8.4 判断表(Decision Table) 117
6.8.5 几种表达工具的比较 118
6.9 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118
6.9.1 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 119
6.9.2 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应遵循的原则 119
6.9.3 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 120
6.10 系统分析报告 120
思考与练习题 121

第7章 信息系统的设计 122
7.1 信息系统设计概述 122
7.1.1 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122
7.1.2 系统设计的原则 122
7.1.3 系统设计的步骤 123
7.1.4 系统设计的方法 123
7.2 模块结构图设计 123
7.2.1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概述 123
7.2.2 模块结构图 124
7.2.3 模块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技术 128
7.2.4 模块结构图的绘制 131
7.3 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136
7.3.1 事务处理系统流程图 136
7.3.2 系统流程图的符号 137
7.3.3 生产企业的市场经营管理系统流程图 137
7.4 详细设计的工具 142
7.4.1 结构化程序设计 142
7.4.2 控制流程图(FC) 142
7.4.3 问题分析图(PAD) 142
7.4.4 IPO图 143
7.4.5 过程设计语言(PDL) 143
7.5 详细设计的工作 144
7.5.1 代码设计 144
7.5.2 输出设计 146
7.5.3 输入设计 147
7.5.4 人机对话设计 148
7.5.5 处理过程的设计 149
7.6 系统设计说明书 149
7.6.1 引言 149
7.6.2 系统的总体设计 149
7.6.3 系统的详细设计 149
7.6.4 系统实施计划 150
思考与练习题 150

第8章 信息系统的实施、维护与测评 151
8.1 信息系统的实施 151
8.1.1 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 151
8.1.2 程序设计 152
8.1.3 系统调试 154
8.1.4 系统转换 158
8.1.5 系统的运行和支持 159
8.1.6 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方略 164
8.2 系统维护 166
8.2.1 维护的定义及类型 167
8.2.2 维护内容 167
8.2.3 系统维护方法 168
8.2.4 工作过程 169
8.2.5 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171
8.3 系统评价 172
8.3.1 系统评价体系 172
8.3.2 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 173
8.3.3 信息系统评价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75
思考与练习题 178

第9章 数据库技术 179
9.1 数据库技术与信息系统 179
9.2 数据库系统概述 179
9.2.1 数据库及其特征 179
9.2.2 数据模型 180
9.2.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83
9.3 数据库设计 183
9.3.1 数据库设计过程 183
9.3.2 用户需求分析 184
9.3.3 数据库概念设计 186
9.3.4 数据库逻辑设计 189
9.3.5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195
9.3.6 数据库的实现 196
9.3.7 一个数据库设计的实例 196
9.4 关系型数据库及SQL语言简介 198
9.4.1 关系数据库模型 198
9.4.2 SQL语言简介 202
9.5 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 208
9.5.1 数据库系统结构的发展 209
9.5.2 并行数据库技术 210
9.5.3 分布式数据库与联邦数据库技术 211
9.5.4 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 212
9.5.5 多媒体数据库系统 213
9.5.6 模糊数据库与演绎数据库技术 213
9.5.7 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数据库的连机分析处理技术 214
9.6 MIS中DBMS用户选择方案 215
9.6.1 DBMS软件选择 215
9.6.2 软、硬件平台 215
9.6.3 管理客户连接 216
9.6.4 并行查询处理 216
9.6.5 数据库管理和监视工具 216
9.6.6 安全性 216
9.6.7 SQL 标准 216
9.6.8 对现有操作平台的支持 217
9.6.9 企业自身能力 217
思考与练习题 217

第10章 信息系统分析与建设的新发展 218
10.1 信息系统分析与建设的发展趋势 218
10.2 Internet环境下信息系统的发展 219
10.2.1 Internet环境下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220
10.2.2 Web Services技术及应用 221
10.3 软件构件和分布式构件对象标准 223
10.3.1 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 223
10.3.2 三大主流分布式软件构件对象标准 224
10.4 统一建模语言UML 228
10.4.1 UML概述 228
10.4.2 UML的概念模型和内容 229
10.5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231
10.5.1 CMM概述 231
10.5.2 CMM的模型与内容 232
10.5.3 CMM的实施过程 235
10.6 信息系统安全规划设计 235
10.6.1 信息安全概述 235
10.6.2 信息安全规划设计 237
10.6.3 信息安全技术 238
思考与练习题 239

第11章 案例:房地产产籍与产权交易管理信息系统 240
11.1 概述 240
11.2 系统需求分析 240
11.2.1 房地产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和业务流程 240
11.2.2 房地产管理业务流程详细分析 241
11.2.3 房地产管理业务功能模块分配及主要数据流图 245
11.3 系统设计 246
11.3.1 系统设计策略 246
11.3.2 数据结构和数据字典 247
11.3.3 主要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251
11.3.4 网络结构 259
11.4 系统实施及维护 259
11.4.1 实施策略 259
11.4.2 实施特色 260
参考文献 263

精彩片段:
 
书  评:

前 言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计算机应用的深入,电子商务对人们生活、生产、工作的影响无处不在,尤其是对企事业单位的传统管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从而使伴随整个管理过程的信息的地位显得空前重要。一个企业、单位或者经济体能否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的巨大作用,是关系到企业、经济体能否迅速发展壮大和生死存亡的大是大非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核心又是能否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软、硬件资源开发出适合本单位管理需要的、切实可行的信息系统。要做到以上这些的前提是必须有大量的既懂管理又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人才,为此对管理类和计算机信息类学生来讲,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显得更加重要。
本书以简明扼要、易学、易懂、易掌握为原则,通过大量实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全面介绍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书中首先分析了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管理变革与信息系统的战略性应用,讲述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开发过程,讨论了现代系统分析员的基本职责、综合素质以及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问题。然后,对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战略、组织与过程做了分析,并给出了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与基本内容,强调了技术、组织和管理的密切结合与战略性应对。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主体内容部分,以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和过程模型为基础,系统讲述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步骤及相关的模型与技术,介绍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各个阶段与基本任务。书中还对与系统分析与设计有关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各种开发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做了分析,阐述了Internet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可重构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要点,并分析了现代信息系统的行业特点。最后,讲述了有关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维护知识。
考虑到数据库,尤其是关系型数据库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和目前流行的非常成熟的技术,本书在第9章中专门介绍了关系型数据库的有关知识和SQL标准语言的用法,以方便读者查阅(本部分内容可以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 为了使大家对信息系统开发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后一章较完整地介绍了房地产管理的一个案例。
本书的目的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管理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对社会、经济、管理、工程领域中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具备承担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实施、信息系统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本书的作者是长期进行信息系统开发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本书凝聚了编者多年来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内容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相信无论是信息系统的初学者还是信息系统开发的高手,都能从本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本书由杨君岐、邢战雷主持编写,此外参加编写的还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张盈华。全书共分11章。其中,第1章、第5章5.3节和5.4节、第6章、第7章和第9章由杨君岐编写;第3章、第4章、第8章、第10章和第11章由邢战雷编写;第2章、第5章5.1节和5.2节由张盈华编写。全书由杨君岐统稿。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有关专业书籍,并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帮助;杨君岐的研究生乐甲、陈东、孙少乾、臧晓晖等对本书的文字编辑处理进行了大量协助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尽管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限于水平,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希望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教,以便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编 者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