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通信对抗原理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通信对抗原理
ISBN:978-7-5606-2320-7 条码:
作者: 冯小平 李 鹏 杨绍全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9.00  折扣价:¥27.55
折扣:0.95 节省了1.45元
字数: 478千字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2612001-1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9-09-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内 容 简 介

本书重点介绍通信对抗系统中对通信信号的截获、定位、处理、干扰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通信信号的频率测量、到达方向测量和定位技术,通信侦察系统的信号
处理技术,对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通信干扰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对扩频通信系统、通信链
路和通信网等特殊通信系统的对抗技术等。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本科生、研究生通信对抗课程的教材,也可
作为通信对抗及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通信对抗概述 1
1.2 通信对抗的含义 3
1.3 通信对抗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4
1.3.1 通信对抗系统的组成 4
1.3.2 通信对抗系统的分类 7
1.4 通信对抗系统的特点 7
1.4.1 信号环境 7
1.4.2 通信对抗系统的工作特点 9
1.4.3 无线电频段划分 10
1.5 通信对抗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1
1.6 通信侦察的应用领域 12
1.6.1 通信侦察在非军事领域的应用 12
1.6.2 通信对抗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12
习题 14
第2章 通信侦察和通信信号频率的测量 15
2.1 通信侦察系统概述 15
2.1.1 通信侦察系统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15
2.1.2 通信侦察系统的任务 17
2.1.3 通信侦察系统的用途 19
2.1.4 通信侦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21
2.1.5 通信侦察系统的组成 22
2.1.6 通信侦察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23
2.2 通信系统和通信信号的基本特点 25
2.2.1 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25
2.2.2 模拟通信信号基本类型和特点 27
2.2.3 数字通信信号基本类型和特点 30
2.3 频率测量的技术指标和分类 34
2.3.1 频率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35
2.3.2 频率测量技术分类 36
2.4 通信信号频率的直接检测方法 36
2.4.1 频率搜索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36
2.4.2 频率搜索方式 38
2.4.3 频率搜索时间和速度 39
2.4.4 信道化接收机 40
2.5 通信信号频率的变换域检测方法 44
2.5.1 声光接收机 44
2.5.2 压缩接收机 47
2.6 通信信号的数字化测频方法 51
2.6.1 数字化技术基础 51
2.6.2 宽带数字化接收机 55
2.6.3 数字信道化接收机 58
2.6.4 数字测频算法 61
习题 63
第3章 通信信号的测向与定位 64
3.1 测向与定位概述 64
3.1.1 通信辐射源测向系统组成 64
3.1.2 通信测向和定位技术分类 65
3.1.3 通信测向和定位设备的主要指标 65
3.2 测向天线 66
3.2.1 概述 66
3.2.2 线天线 68
3.2.3 口径天线 70
3.2.4 有源天线 71
3.2.5 阵列天线 71
3.3 振幅法测向 72
3.3.1 最大幅度法 72
3.3.2 最小振幅法 74
3.3.3 单脉冲比幅法 74
3.3.4 沃森-瓦特比幅法 75
3.4 相位法测向 78
3.4.1 单基线干涉仪测向 78
3.4.2 一维多基线相位干涉仪测向 79
3.4.3 二维圆阵相位干涉仪测向 80
3.5 相关干涉仪测向 82
3.5.1 双通道相关干涉仪的组成 82
3.5.2 双通道相关干涉仪的测向过程 83
3.5.3 相关干涉仪的特点 83
3.6 多普勒测向 84
3.6.1 多普勒效应 84
3.6.2 多普勒测向原理 84
3.6.3 数字化多普勒测向 86
3.7 到达时差测向 87
3.7.1 到达时间差测向的基本原理 87
3.7.2 相关法时差测量 88
3.7.3 循环自相关法时差测量 88
3.8 空间谱估计测向 91
3.8.1 均匀线阵 91
3.8.2 MUSIC算法 92
3.9 通信辐射源定位 94
3.9.1 测向定位技术 94
3.9.2 时差定位技术 96
3.9.3 差分多普勒定位 97
3.9.4 联合定位 99
习题 99
第4章 通信侦察系统的信号处理 100
4.1 概述 100
4.2 通信信号参数的测量分析 100
4.2.1 通信信号的载频测量分析 101
4.2.2 信号的带宽测量分析 103
4.2.3 信号的电平测量分析 104
4.2.4 AM信号的调幅度测量分析 104
4.2.5 FM信号的最大频偏测量分析 105
4.2.6 通信信号的瞬时参数分析 106
4.2.7 MFSK信号频移间隔测量分析 107
4.2.8 码元速率测量分析 108
4.3 通信信号调制类型识别 112
4.3.1 调制类型识别概述 112
4.3.2 常用通信信号的瞬时特征 115
4.3.3 基于统计矩的模拟通信信号调制识别 123
4.3.4 基于统计矩的数字通信信号调制识别 126
4.3.5 基于统计矩的通信信号调制识别 131
4.3.6 基于统计参数的通信信号调制识别 133
4.3.7 基于高阶累积量的通信信号调制识别 137
4.3.8 基于星座图的数字通信信号识别 139
4.4 通信信号解调 140
4.4.1 概述 140
4.4.2 MFSK信号盲解调 142
4.4.3 MPSK信号盲解调 143
4.4.4 幅度调制信号盲解调 145
习题 146

第5章 通信侦察系统的灵敏度和作用距离 148
5.1 通信侦察接收机灵敏度 148
5.1.1 噪声系数 148
5.1.2 接收机灵敏度 149
5.2 通信侦察系统的作用距离 150
5.2.1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模型 150
5.2.2 地面反射传播模型 151
5.2.3 侦察作用距离 152
5.3 通信侦察系统的截获概率 153
习题 154

第6章 通信干扰原理 155
6.1 通信干扰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55
6.1.1 通信干扰的基本概念 155
6.1.2 通信干扰的特点 157
6.1.3 通信干扰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 158
6.1.4 通信干扰的分类 160
6.1.5 通信干扰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61
6.2 通信干扰体制和基本原理 162
6.2.1 通信干扰体制 162
6.2.2 通信干扰的基本原理 163
6.2.3 有效干扰准则和干扰能力 166
6.3 通信干扰样式 170
6.3.1 压制式通信干扰样式 170
6.3.2 欺骗式通信干扰样式 185
6.4 对模拟通信信号的干扰技术 189
6.4.1 对AM通信信号的干扰 189
6.4.2 对FM通信信号的干扰 193
6.4.3 对SSB通信信号的干扰 195
6.5 对数字通信信号的干扰技术 197
6.5.1 对2ASK通信信号的干扰 197
6.5.2 对2FSK通信信号的干扰 200
6.5.3 对2PSK通信信号的干扰 206
习题 210

第7章 通信干扰方程和干扰效果评价 212
7.1 通信干扰方程 212
7.1.1 理想条件下的通信干扰方程 212
7.1.2 修正的通信干扰方程 213
7.1.3 通信干扰有效辐射功率计算 214
7.1.4 干扰压制区分析 216
7.2 通信干扰效果评价准则 219
7.2.1 概述 219
7.2.2 干扰效果评价准则 220
7.3 通信干扰效能检测和评估方法 222
7.3.1 对语音通信系统干扰效能的检测和评估 222
7.3.2 对数字通信系统干扰效能的检测和评估 225
7.4 对语音信号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 226
7.4.1 概述 226
7.4.2 语音信号的失真测度 229
7.4.3 基于Mel谱失真测度的干扰效果评价 232
7.5 通信干扰效能评估的仿真技术 238
7.5.1 通信干扰效能评估的物理仿真 238
7.5.2 通信干扰效能检测与评估的计算机仿真 242
习题 245

第8章 对特殊通信系统的对抗技术 247
8.1 概述 247
8.2 扩频通信系统及其特点 248
8.2.1 直接序列扩频(DSSS) 248
8.2.2 跳频扩频(FHSS) 249
8.2.3 跳时扩频(THSS) 251
8.3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对抗技术 252
8.3.1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信号的截获技术 252
8.3.2 直扩信号参数估计和解扩技术 258
8.3.3 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干扰 259
8.4 跳频通信系统对抗技术 269
8.4.1 跳频通信信号的侦察技术 269
8.4.2 跳频通信信号分析技术 276
8.4.3 对跳频通信系统的干扰 282
8.5 通信链路对抗技术 286
8.5.1 数据链概述 286
8.5.2 典型的战术数据链分析 288
8.5.3 数据链对抗技术 293
8.6 通信网对抗技术 295
8.6.1 通信网的分类 296
8.6.2 典型军事通信网的基本原理 299
8.6.3 对通信网的侦察技术 303
8.6.4 对通信网的综合干扰技术 308
8.6.5 对通信网对抗的效能评估技术 310
习题 311
参考文献 312


精彩片段:
 
书  评:

信息对抗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学科之一,作为信息对抗学科的重要方向之一的通
信对抗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重视。为适应信息对抗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国内很多高
等院校相继设立了信息对抗技术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2000年开始,恢复了信息对抗
专业,目前已经设立了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在内的信息对抗方向的完整的培养体系。为了
满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在总结多年通信对抗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汲取了
国内外专家和同行的研究成果,完成了这本通信对抗原理教材的编写工作。
  作为面向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本书在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侧
重于介绍通信对抗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信号处理技术。其基本特点是,全面地反映了近几
年通信对抗领域的研究成果,力求使通信对抗系统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系统地介绍了
通信对抗系统先进的信号处理原理和技术,反映信号处理软件化和数字化的趋势。在重点介
绍通信对抗系统中对通信信号的截获、定位、处理、干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
还介绍了通信对抗领域的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研究成果,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熟悉和掌握通
信对抗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本书分为8章,第1章为绪论,简单介绍通信对抗领域的基本特点。之后通过三部分介
绍通信对抗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技术。第一部分为通信侦察原理和技术,包括第2~5章,分
别介绍通信侦察系统的测频、测向、信号处理和侦察截获方程等内容; 第二部分为通信干扰
原理和技术,包括第6、7章,分别介绍通信干扰技术和干扰效果评估技术; 第三部分为对
特殊通信系统的对抗技术(第8章),介绍对扩频通信、数据链和通信网的对抗技术。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本科生、研究生通信对抗课程的教材,也可
作为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通信对抗是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其先修课
程为电子线路、随机信号分析、通信原理、雷达对抗原理等。后续课程为信息战导论、信息
对抗新技术等。本书内容丰富,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选择,介绍主要内容
或者全部内容。作者建议对本科生只介绍前7章的主要内容。
  本书由冯小平、李鹏和杨绍全共同编著。杨绍全教授负责第1章、李鹏教授负责第3
章、冯小平教授负责其余各章的编写工作并统编全书。赵国庆教授参与了编写
大纲的评审,并且仔细地审阅了全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作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电子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张亚苹、卢璐参与了部分图表的仿真和绘制工作,作者在此也对他们
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的出版列入了学校“十一五”重点教材计划,编写过程中得到
了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得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大
力支持与帮助,作者在此对他们的工作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和时间的限制,书中难免存在不完善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指正。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