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网上德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王荣发等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网上德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王荣发等著
ISBN:978-7-5628-2593-7/G.397 条码:
作者: 王荣发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定价: ¥16.00  折扣价:¥14.40
折扣:0.90 节省了1.6元
字数: 185千字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9-09-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网上德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Evolution of Social Space in Chinese Metropolis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章趋利避害: 探讨应对之策1
一、 大学生网络沉迷及防治2
二、 网络社会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范式重构7
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设定与价值导向16
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有效利用23
第二章化虚为实: 构建网德工程32
一、 网络德育的合理定位33
二、 网络德育的平台效用41
三、 网络德育的环境建设48
四、 拓展空间,构建网络德育工程53
第三章另辟蹊径: 实施网上德育60
一、 德育课网络教育方式新探61
二、 大学生网络党建的实践探索68
三、 依托BBS开展思想政治教育76
四、 倡导网络文明培养网络道德83
第四章润物无声: 心灵在线交流89
一、 学会适应积极发展90
二、 入党的要求98
三、 恋爱的建议101
四、 择业·就业·创业104
五、 性格及其优化110
六、 人生与生死113
七、 阅读与教学123
第五章别有洞天: 走进课程网站132
一、 网站地图133
二、 围炉论道134
三、 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145
四、 实践性教学具体方案156
五、 课程考核方式177
六、 德育素质考核及制度安排182
参考文献191
后记194

精彩片段:
我们正生活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第四媒体,具有时效性、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隐匿性、随意性和不可控性等特点,形成了信息丰富、传播迅速、影响广泛、能控率低、参与平等、服务个性化的网络文化特征,成为人们思想交汇、情感碰撞、信息传播、情绪宣泄的互动平台,显示出其他任何类型的传媒文化所无法比拟的影响力,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过亿的互联网用户,青少年占其主体,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在校大学生融入网络社会,关注网络信息,投入网络生活。互联网既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网络社会的出现,不仅冲击着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重塑着现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使其从单一的“课堂灌输”向多维的“网络互动”发展。面对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分析网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所具有的新特点、带来的新问题,探讨规避网络风险、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建构一种功能完整与体系规范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机制,实现课堂教学——生活指导——网络互动的相互协调和有效对接,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在自身与社会和网络良性互动中健康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现实课题。
一、 大学生网络沉迷及防治
互联网不仅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信息通道,也代表着最时髦和最前卫的生存方式。大学生不仅是年轻人中的高知识阶层,而且有着充裕的时间探寻网络奥秘。种种因素很自然地促成了大学生与互联网的紧密联系。大学生的网络生存既为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正面价值,也带来很多令人堪忧的负面效果。当网络生存演化成网络沉迷的时候,人们甚至认为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予以限制。在全国众多大学中,有相当比重的大学生对于网络生活达到了沉迷的程度,他们大学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网络中度过。网络沉迷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业甚至健康状况都带来了损害。网络沉迷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一种心理障碍,但是对于这种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对策却不能仅仅从心理学角度着手。实际上,网络沉迷现象是一个牵涉多方面、多维度的社会问题。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