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近代中国城市江湖社会纠纷解决模式----聚焦于汉口码头的考察(法理学、法史学著作) - 法理学、法史学著作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近代中国城市江湖社会纠纷解决模式----聚焦于汉口码头的考察(法理学、法史学著作) 法理学、法史学著作
ISBN:978-7-5620-3413-1 条码:
作者: 易江波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32开
定价: ¥28.00  折扣价:¥25.20
折扣:0.90 节省了2.8元
字数: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页数: 323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0-0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江湖社会的存在与活跃时近代中国的一个日常现象。通过本书的研究,作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江湖社会解纷模式可以概括为“帮权自治型”解纷模式。在“强化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的现代性的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江湖社会解纷模式蕴涵的本土自治能力、自治经验极易被忽视。针对于此,本书以“汉口码头”这一近代中国城市基层空间为研究场域,描述、解释在这场域中的江湖社会如何解决纠纷,他们解决纠纷的模式在近代中国法律发展、法制变迁过程中有何特质与意义,这是一项以大量原始档案为基础的“城市区域法制史”范畴的研究。本书试图探讨,在近代中国继受法与固有法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法律发展大势中,底层社会力量的纠纷解决活动具有哪些内在机理、常变之道,这些“内在机理”、“常变之道”在中国法治进程中有何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
本书引用史料翔实,研究领域及角度比较新颖,语言通俗易懂,作者能够站在一个客观中立的角度认识和看待中国近代城市江湖社会及其各构成要素,包括其纠纷解决模式的利与弊。本书研究在选题上的特殊性注定了其研究所涉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无论对中国城市区域法制史还是对于中国法律文化多元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总序 1
序 X
导论 1
一、本书关注什么问题 1
二、基本概念阐释与学术史回顾 4
(一)江湖社会:从“造反”、“革命”到“日常生活” 4
(二)近代汉口:从码头到市镇到近代城市 20
(三)纠纷解决:在司法技术之外的功胄乏与意义 24
三、方法与材料:微观的区域社会史与底层视野中的
法律史 27
第一章 底层营生:近代汉口码头江湖社会及其纠纷
一、近代汉口码头江湖社会的存在形态 33
(一)底层:江湖社会的空间特征 34
(二)帮:江湖社会的组织形态 43
(三)抱团的共同体:江湖社会的内在属性 69
二、近代汉口码头江湖社会纠纷 74
(一)近代汉口码头江湖社会纠纷的日常图景 74
(二)近代汉口码头江湖社会的纠纷种类 78
(三)“业”的纠纷:汉口码头江湖社会纠纷的基本属性 87
第二章 谁来摆平:江湖社会的解纷主体及借助力量
一、主力型力量:江湖社会内部的解纷力量 94
(一)当事人自身 95
(二)民间权威:江湖精英 99
(三)特殊阶层:流氓 123
二、助力型力量之一:被江湖社会借助解纷的
其他社会力量 134
(一)亲族、同乡及街邻 134
(二)自由职业者 135
三、助力型力量之二:被江湖社会借助解纷的国家力量 139
(一)基层行政机关 141
(二)基层司法机关 153
第三章 黑白两道:江湖社会的解纷途径与手段 158
一、江湖社会力量白行解纷的途径 159
(一)调解的缓:中与互惠机制 159
(二)公议处罚的集体惩戒机制 175
(三)“打码头”的集体决斗机制——以大智门码
头工人纠纷为例 181
(四)刺杀的复仇与铲除机制——以码头头佬易祥
泰被枪击案为例 193
二、江湖社会借助其他社会力量解纷的途径 202
(一)亲族、同乡、街邻的参与和善后机制 202
(二)报界的舆论公示机制 207
(三)律师的促进调解机制 211
三、江湖社会借助基层国家力量解纷的途径 213
(一)国家力量辅助解纷的确权与缓冲机制 213
(二)江湖社会解纷途径中对国家力量的非法借助:
贿赂请托机制 231
第四章 交织的“法网”:江湖社会的解纷规则与依据 244
一、习惯 245
(一)传统法制下的习惯 246
(二)民国法制下的习惯 252
二、帮规 259
(一)地缘型帮规 259
(二)业缘型帮规 264
(三)秘密结社型帮规 277
三、国家法 282
(一)传统的国家法 283
(二)民国的国家法 286
结论 “帮权”解纷模式与本土自治资源
一、帮权自治型解纷模式 297
二、谁之自治、何种资源 301
参考文献 315
后记 322

表1—1汉口码头船帮纠纷情形列表 79
表1—2汉口码头工人纠纷列表 80
表2—1 江岸码头帮一览表(节选) 109
表2—2汉rn Tfli码头帮头佬一览表(节选) 111
表2—3汉口市码头业工会第七分会小组统计表 114
表2—4竹枝词中展现的汉口流氓行径 126
表3—1汉口码头船帮纠纷解决情形统计表(1948年) 159
表3—2汉I-i;.马头工人纠纷解决情形统计表(1946年) 161
表3—3码头工作权纠纷调解文书构成分析表 168
表3—4与解纷活动有关的江湖社会隐语列表 176
表3—5 汉口市码头业务管理所三十六年六月份上旬
解决纠纷表 216
表4一l 汉口码头工人纠纷解决依据情形调查表 257
精彩片段:
一、 本书关注什么问题
二十一世纪伊始,随着法律的文化解释、法人类学及法社会学等思路在法学研究中的运用,法律史研究在题材、材料、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局面。其间,近代中国法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与近代中国所处的“古”与“今”、“中”与“西”交汇的“变局”时代具有的学术吸引力有关。[1]这是一个法文化的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舶来、固有与继受诸多形态彼此冲突、相互磨合的历史时段。无论是描述法制沿革、观念更替、司法过程,还是解释法律现象的内在机理、探寻法律发展的常变之道,近代中国法律史均有亟待开发的学问空间。
以法律多元论为基础的“本土资源”说、“民间法”论等法学思潮的冲击,使法律史学突破了既有的专注于正史典籍、专注于“大传统”的研究取向。一些与“小传统”相关联的问题和史料被纳入研究视野。“中国法律传统”、“传统法文化”气象万千、头绪众多,“纠纷解决机制”是转换角度审视中国法律传统的一个切人点,而新的分析视角常常赋予历史新的意义。在传统中国的治理模式中,除国家司法之外,存在着血缘社会、地缘社会、商业社会、江湖社会等类型的民间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在这些民间社会类型中,江湖社会显得比较“另类”、诡异。
江湖社会与游民社会、底层社会、秘密社会等概念有密切联系,但并不等同。在近代中国,由于人口剧增、商贸发展、灾荒战乱频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游民、底层社会人口的数量极其庞大。这些人中有形形色色的江湖骗子,有干着非法勾当的所谓江湖好汉,而更多的底层人则是同颠沛流离、含辛茹苦的江湖艺人一道,从事各种不“正规”、不“体面”的“生意”、“勾当”,聊以糊口。江湖社会汇聚着各种穷人的生计,它的存在与活跃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日常现象。姑且不论它对近代中国政治生活的种种影响,单是人数的庞大、群体的复杂,就使江湖社会的纠纷解决模式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由此,江湖社会纠纷解决模式成为中国近代法文化的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有学者指出:“在国内外既有的中国观中,‘乡土中国’作为传统中国的别称,广被接受”;“以乡土性概括中国的传统性,多少也与社会人类学中国研究的传统有关……而这一种被单性化了的中国传统性想象也易导致将本来就蕴含在中国传统性内部的‘非乡土’的特征,诸如城镇社会结构、城乡纠葛、商业传统,以及这些特征在现代转型过程中的问题等,想象为西方城市性、现代性植入中国的结果。”[2]这种“被单性化了的中国传统性想象”体现在法律史学领域,即是本土城市法制史、本土城市法文化的研究常被忽略。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