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
|
ISBN: | 978-7-5628-2741-2/TQ·149 |
条码: | |
作者: |
邵荣许伟冒爱荣郁桂云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8.00
折扣价:¥25.20
折扣:0.90
节省了2.8元
|
字数: |
286千字
|
出版社: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0-04-01 |
|
内容简介: |
化学工程作为物质和能源生产必需的基础工程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将占据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则是培养化工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 本书根据教育部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编写。强调了“打好专业基础、拓宽就业口径、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创新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着力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在我校自编并经多年教学实践的《化工原理实验》、《化工专业实验》及《精细化工实验》讲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与改革。结合化工学科的时代发展需要,增加了设计型及研究创新型实验,在实验项目设计上突出了化工与资源环境、食品及材料等领域的交叉,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本书中还引入了实验中不确定度的评定内容,来培养学生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进行系统思考。 本教材共分为6章,其中第1章较系统地介绍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的基本理论,包括实验误差及测量不确定度、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工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技术;第2章是化工过程基础实验;第3章是化工专业实验(化学工程部分);第4章为化工专业实验(精细化工部分);第5章为化工设计型实验;第6章为化工研究创新型实验。内容涵盖化工热力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精细化学品合成等领域。在编写过程中结合相关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软件如Statistica、Excel、Origin等进行介绍,书中简明的例子可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相关方法。编写过程中编者力求概念清晰、层次分明、阐述简洁易懂,使本教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本教材可作为化学工程本科专业用书,也可供化工类科研和实验工作者作参考使用。 鉴于编者的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疏漏及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在教学及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并完善本教材(Cbsch@ecust.edu.cn)。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1章实验基础知识 1.1实验误差分析及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1.1.1实验的误差分析 1.1.2测量结果的评定和不确定度 1.2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1.2.1正交实验设计 1.2.2Statistica软件在正交实验中的应用 1.2.3实验数据的列表表示法 1.2.4实验数据的图示法 1.2.5实验数据的数学描述 1.2.6Origin软件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1.3化工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1.3.1温度的测量及控制 1.3.2流量的测量及控制 1.3.3压力、压差的测量 1.3.4液位的测量 1.3.5功率的测量 第2章化工基础实验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实验二雷诺实验 实验三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四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实验五传热实验 实验六过滤实验 实验七精馏实验 实验八吸收实验 实验九流化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 第3章化工专业实验(化学工程部分) 实验一CO2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 实验二陶瓷膜分离实验 实验三三组分液液平衡数据测定 实验四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传递性能的测定 实验五反应精馏合成甲缩醛实验 实验六连续均相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 实验七甲苯液相氧化制苯甲酸 实验八邻二甲苯气相氧化制取邻苯二甲酸酐 实验九二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测定 实验十液固催化反应动力学测定 第4章化工专业实验(精细化工部分) 实验一酸性橙Ⅱ的合成 实验二酸性橙Ⅱ的染色实验 实验三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合成 实验四洗发香波的配制 实验五杀菌剂“代森锌”的合成 实验六香料醋酸异戊酯的合成 实验七食品防腐剂山梨酸钾的制备 实验八2,6吡啶二甲醛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第5章化工设计型实验 实验一酸碱混合物测定的方法设计 实验二聚铁类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设计 实验三废旧锌锰电池中锌、锰的回收方法研究 实验四二苯甲酮的合成方法设计 实验五对氨基苯酚的合成方法设计 实验六肉桂酸的合成方法设计 实验七地表水分析监测 实验八土壤污染监测 实验九食用级L乳酸分离精制工艺的研究 实验十染料对位红的合成及染色实验 实验十一改性壳聚糖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实验十二稻壳燃烧法制备白炭黑 实验十三低交联度聚丙烯酸钠的合成 第6章化工研究创新型实验 附录 附录一实验安全教育材料 附录二常用正交设计表 附录三相关系数检验表 附录四1102气相色谱工作站操作规程 附录五TAS98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的操作规程 附录六超临界萃取装置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第1章实验基础知识 1.1实验误差分析及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1.1.1实验的误差分析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因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的限制等,实验观察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数值上即表现为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缩小实验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需要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 1.1.1.1误差的基本概念 1. 真值与平均值 真值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一般是不可能观测到的。但是若对某一物理量经过无限多次的测量,出现误差有正有负,而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是相同的。因此,在不存在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它们的平均值就相当接近于该物理量的真值。所以实验科学中定义:无限多次的观测值的平均值为真值。由于实验工作中观测的次数总是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观测值的平均值,只能近似于真值,故称这个平均值为最佳值。化工中常用的平均值有: 算术平均值 xm=x1+x2+…+xnn=∑ni=1xin(11) 均方根平均值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