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传播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一些发达国家的网络科技出版市场逐渐走向繁荣,形成了多种出版模式、多种商业形态和谐共生、欣欣向荣的良性发展局面。据统计,2004年全球STM(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Medical)出版市场约为120.1亿美元,其中爱思唯尔(Elsevier)、汤姆森(Thomson)、斯普林格(Springer)等几家大型跨国出版公司占到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而这些大型出版机构几乎无一例外地在STM数字出版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2008年,STM出版巨头爱思唯尔电子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46%,汤姆森电子产品在线收入则高达总收入的90%。目前全球数字内容产业正以两位数以上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由此可见,网络科技出版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与发达国家的STM出版商重点发展以网络出版为主的数字出版的做法不同,国内科技出版机构多注重传统图书出版。另外,我国的STM出版规模也比较小。根据出版统计资料分析,2000—2005年全国STM新书品种年均增长8.7%,产值年均增长13%以上;2005年STM出版品种达到3.04万种,产值达到98.5亿元人民币。再看我国数字学术出版领域,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期刊的收入约为7.2亿元,电子图书的收入约为3亿元,两者总额仅占2008年我国图书与期刊出版总额978.85亿元的1.04%。 在经历了十余年的艰苦求生和摸索之后,我国也涌现出诸多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具有一定规模、拥有各自竞争优势的专业数字出版企业。然而,与国外专业出版集团相比,它们无论是从销售额还是市场份额来看都无法与之抗衡。更令人担忧的是,STM出版领域的跨国企业正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像爱思唯尔、斯普林格、汤姆森、威利父子等国际出版巨头几乎垄断了我国外文在线期刊数据库市场。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的STM出版机构该采取何种策略积极应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从网络科技出版模式的本体论分析入手,结合对国内外成功个案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将当前网络科技出版模式归纳为订阅收费出版模式、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和混合出版模式三大类,并对其经营现状、发展前景和优劣势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类比和分析,最后针对中国网络科技出版的现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