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风云际会——五四历史文化名人掠影》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风云际会——五四历史文化名人掠影》
ISBN:978-7-81129-141-4 条码:
作者: 臧伟强 编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大16开
定价: ¥98.00  折扣价:¥93.10
折扣:0.95 节省了4.9元
字数: 364千字
出版社: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9-08-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风云际会——五四历史文化名人掠影》以五四时期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手迹、照片为基点,采用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直观、生动地再现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始末及其历史轨迹。书中所刊手迹、照片皆为作者独家收藏的、有的甚至被国家档案馆视为文物的手迹和照片,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献价值。

作者简介:
  臧伟强,男,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特聘研究馆员,黑龙江大学博物馆副馆长。近年来从事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思想研究及其手迹集藏,相继在哈尔滨、杭州、福州、北京等地举办历史文献资料收藏展及学术研讨活动。

章节目录:
序 红色近代史的磨痕 新文化运动的刀锋

导语
上篇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及其主流派代表人物
陈独秀(1879—194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胡适 (1891—1962),文学革命的发起人,著名学者。
李大钊(1889—1927),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之一。
刘半农(1891—1934),著名学者、教授,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钱玄同(1887—1939),著名学者、教授,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鲁迅 (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蔡元培(1868—1940),著名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
矛盾 (1896—1981),现代著名作家,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非主流派代表人物
康有为(1858—1927),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曾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尊孔复辟”的代表人物。
辜鸿铭(1856—1928),著名学者,学贯中西,才华横溢,精通数国语文,守旧派代表。
黄侃(1886—1935),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国学大师,尊崇文言,反对白话,守旧派代表。
吴宓 (1894—1978),著名学者,宣扬“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学衡派主将。
章士钊(1881—1973),著名学者,甲寅派代表。
杜亚泉(1873—1933),著名学者,与新派学者展开多轮论战的东方文化派代表人物。

下篇 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核心人物及其相关人物
顾维钧(1888—1985),杰出外交家,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五位首席代表之一出席巴黎和会。
王正廷(1882—1961),著名外交家,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五位首席代表之一出席巴黎和会。
梁启超(1873—1929),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
林长民(1876—1925),著名文化人士,五四运动最关键的人物之一。
蔡元培(1868—1940),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
段锡朋(1896—1948),五四时期北京大学学生,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傅斯年(1896—1950),五四时期北京大学学生,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罗家伦(1897—1969),五四时期北京大学学生,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索引

精彩片段:

红色近代史的墨迹 新文化运动的刀锋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来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合作成为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观,无所不在地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运行的各个层面,形成个体的生存模式和社会运行的内在机理。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是个体素质的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社会的进步发展部可或缺的价值力量和道德力量。
人总是文化的人,人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文化的世界;人总是生活在文化中,文化现象在人的世界中无所不在;一部人类历史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或各种文化生生灭灭的历史,用斯宾格勒的话说,是“一群伟大文化组织的戏剧”。 《风云际会》作为红色文化发展的新文化运动,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使命。《风云际会》的问世,使我们真切地接触到中国近现代史的磨痕,感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刀锋,在墨香后的烽火中徜徉,在反思与借鉴中进取。历史虽已过去,文化长存史册;硝烟虽已消遁,墨迹却在眼前。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