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有机合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有机合成
ISBN:978-7-5628-2888-4/O·231 条码:
作者: 杨光富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9.00  折扣价:¥35.10
折扣:0.90 节省了3.9元
字数: 381千字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0-1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有机合成化学是有机化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最有效工具。经过近200年的发展,有机合成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完善,有机合成方法、技术和手段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如今,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但可以相信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化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化学家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来操控分子结构,无论是复杂的天然产物,还是纳米颗粒,甚至是全基因组。这其中,有机合成就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正因为如此,有机合成化学是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决定组织编写供本科生使用的《有机合成》教材,并获得了“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立项。承担这样一项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一方面,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内容极其丰富,如何能够从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合理选材,提取出既能反映当前有机合成化学发展趋势,又能够符合本科生学习特点的内容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另一方面,面向本科生的有机合成化学类的教材已经出版较多,要想写出一本具有新意和特点的教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经过反复讨论,我们确定了本书的编写原则:教材体系方面,以有机合成的基本理论为主线,以键的构建进行章节划分;在内容的选取上,既要注意到与基础有机化学的衔接,又要能反映当前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趋势,尽可能选取那些涉及基础有机化学中的基本反应理论,又要突出有机合成中高效性、选择性以及绿色化的合成实例;在写作方式上,既注重对有机合成基本原理的描述,又要注意对具体实例的描述,通过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合成实例的描述,来启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
按照以上编写思路,全书共分10章。第1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有机合成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第2章主要介绍逆合成分析,包括逆合成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合成子的概念,对常用的合成子进行重点介绍,并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阐述逆合成分析的应用。第3章和第4章主要讨论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形成。第5章主要介绍碳环的形成和断开。第6章主要介绍有机合成中的官能团保护,重点介绍常见官能团(如羟基、羰基、羧基和氨基)的保护与去保护策略。第7章重点介绍有机合成中的选择性,重点讨论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以及立体选择性控制的策略。第8章主要介绍多步骤有机合成,选取一些典型的药物和农药分子进行介绍,在介绍这些目标分子合成时,所涉及的有机反应大多数属于本科生在知识水平范围内可以理解的反应,同时还着重强调有机合成的高效性以及选择性控制,并进一步强化逆合成分析原理的应用。第9章主要介绍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杂环化合物是最重要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但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对本科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因此,本章主要选取一些典型的五元和六元杂环进行介绍,对稠杂环化合物基本上不涉及。第10章主要对有机合成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介绍,着重体现有机合成朝着高效性、经济性、绿色化的趋势向前发展。每个章节后面均附有参考文献,可作为进一步阅读的材料。除了第1章和第10章之外,其他章还附有少量的思考题,有些还标注了相应的参考文献,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1章绪论


1.1有机合成的发展历程 /

1.2有机合成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

参考文献 /





第2章逆合成分析



2.1逆合成分析的基本原理 /

2.2合成子 /

2.2.1常见的a合成子和d合成子 /

2.2.2极性转换 /

2.3逆合成实例分析 /

2.3.1单官能团化合物的逆合成分析 /

2.3.2双官能团化合物的逆合成分析 /

2.3.3复杂化合物的逆合成分析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3章碳碳单键的形成


3.1烷基化反应 /

3.1.1简单酮、醛、酯及腈的烷基化反应 /

3.1.2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烷基化反应 /

3.1.3双负离子的烷基化反应 /

3.1.4烯胺的烷基化反应 /

3.2缩合反应 /

3.2.1羟醛缩合反应 /

3.2.2Claisen缩合反应 /

3.3麦克尔(Michael)加成反应 /

3.4应用有机金属试剂的反应

3.4.1有机金属试剂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

3.4.2偶联反应 /

3.5自由基加成反应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目录◇





◇有机合成◇



第4章碳碳双键的形成



4.1消除反应 /

4.1.1β消除反应 /

4.1.2热解顺式消除反应 /

4.1.3缩合反应 /

4.2Wittig反应 /

4.3β内酯的脱羧 /

4.4炔烃的还原 /

4.5由邻二醇制备烯烃 /

4.6烯烃复分解反应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5章碳环的形成与断开



5.1分子内的亲核环化 /

5.1.1烃化反应成环 /

5.1.2分子内Claisen缩合成环(Dieckmann缩合反应) /

5.1.3分子内羟醛缩合和Robinson环合反应成环 /

5.1.4分子内BaylisHillman反应成环 /

5.2亲电反应成环 /

5.3分子内自由基反应成环 /

5.3.1分子内偶姻缩合反应 /

5.3.2二元醛酮的分子内片呐醇反应 /

5.3.3分子内的McMurry反应 /

5.3.4分子内自由基加成反应 /

5.4环加成反应成环 /

5.4.1DielsAlder反应——六元碳环的合成 /

5.4.2碳烯对烯烃的加成——三元碳环的合成 /

5.4.3[2+2]环加成——四元碳环的合成 /

5.5电环化反应成环 /

5.5.14n体系 /

5.5.24n+2体系 /


5.6中环和大环的形成 /

5.6.1高度稀释法 /

5.6.2模板合成法 /

5.6.3偶姻反应 /

5.6.4关环复分解反应 /

5.6.5炔的偶联反应 /

5.7开环反应 /

5.7.1水解、溶剂解和其他亲电试剂与亲核试剂的相互作用 /

5.7.2氧化开环 /

5.7.3Cope重排反应 /

5.7.4周环反应开环 /

5.7.5ROM反应开环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6章有机合成中的官能团保护



6.1醇羟基的保护 /

6.1.1醚保护法 /

6.1.2羧酸酯保护法 /

6.21,2二醇的保护 /

6.2.1缩醛、缩酮保护法 /

6.2.2碳酸酯保护法 /

6.3酚羟基的保护 /

6.3.1醚保护法 /

6.3.2酯保护法 /

6.4羰基的保护 /

6.5羧基的保护 /

6.5.1羧酸甲酯或乙酯保护法 /

6.5.2叔丁基酯保护法 /

6.5.3苄酯保护法 /

6.6氨基的保护 /

6.6.1N烷基胺保护法 /

6.6.2酰胺类保护法 /

6.6.3氨基甲酸酯保护法 /

6.6.4酰亚胺保护法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7章有机合成中的选择性



7.1化学选择性 /

7.1.1定义 /

7.1.2选择性控制方法 /

7.1.3实例分析 /

7.2区域选择性 /

7.2.1定义 /

7.2.2选择性控制方法 /

7.2.3实例分析 /

7.3立体选择性 /

7.3.1定义 /

7.3.2烯键几何异构体的选择性控制 /

7.3.3非对映选择性控制 /

7.3.4对映选择性控制 /

7.3.5实例分析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8章多步骤有机合成



8.1环丙沙星的合成 /

8.1.1背景介绍 /

8.1.2合成 /

8.2吗啉酮的合成 /

8.2.1背景介绍 /

8.2.2合成 /

8.3阿托他汀钙的合成 /

8.3.1背景介绍 /

8.3.2合成 /

8.4嘧菌酯的合成 /

8.4.1背景介绍 /

8.4.2合成 /

8.5保幼酮的合成 /

8.5.1背景介绍 /

8.5.2合成 /

8.6青蒿素的合成 /

8.6.1背景介绍 /

8.6.2合成 /

8.7番杏科生物碱(±)Mesembrine的合成 /

8.7.1背景介绍 /

8.7.2合成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9章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9.1五元单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

9.1.1呋喃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

9.1.2苯并[b]呋喃的合成 /

9.1.3吡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

9.1.4吲哚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

9.1.5噻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

9.2单氮杂六元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

9.3双氮杂六元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

9.3.1嘧啶的合成 /

9.3.2吡嗪的合成 /

9.4三氮杂六元杂环化合物——三嗪的合成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10章有机合成新技术与新方法




10.1固相合成与组合化学 /

10.2微波辅助有机合成 /

10.3多组分反应 /

10.4水相有机合成 /

10.5生物催化的有机合成 /

10.6靶标导向的有机合成和多样性导向的有机合成 /

10.7基于一锅反应方法学的有机合成 /

参考文献 /



主要参考书 /
精彩片段:
第1章
绪论




有机合成是指通过对一系列有机化学反应路线的合理设计,利用相对比较简单的分子来制备比较复杂的目标分子的过程。我国2008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徐光宪院士曾经指出,化学合成技术是人类社会20世纪的七大技术之一。如果没有发明合成氨,合成尿素和第一、第二、第三代新农药的化学合成技术,世界粮食产量至少要减半,60亿人口中的30亿就会饿死;如果没有发明合成各种抗生素和新药物的药物合成技术,人类平均寿命要缩短25年;如果没有发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以及合成塑料的高分子合成技术,人类生活要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没有合成大量新分子和新材料的化学工业技术,人们常说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科学和核武器技术、航空航天和导弹技术、激光技术以及纳米技术这六大技术根本就无法实现。因此,合成化学是化学的核心,它使化学成为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