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海关报关实务(第五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海关报关实务(第五版)
ISBN:978-7-5628-2923-2/F·231 条码:
作者: 谢国娥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8.00  折扣价:¥34.20
折扣:0.90 节省了3.8元
字数: 532千字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1-0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从报关单位、报关员角度出发,结合海关业务的最新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在海关及报关业务中的运用,详尽介绍了报关单位及报关员在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前应做的工作,进出口货物所受的管制,报关单的填制等许多实际内容。 本书为第五次修订。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目录






第一章海关与报关制度简介()
第一节海关概述()
第二节报关制度简介()

第二章海关对报关单位和报关员的管理()
第一节海关对报关单位的管理()
第二节海关对报关员的管理()
第三节海关其他报关管理规定()

第三章报关与进出口国家管制()
第一节进出口的国家管制()
第二节对外贸易经营者管理制度()
第三节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
第四节进出境商品检验和检疫制度()
第五节进出口货物外汇管制()
第六节对外贸易救济措施()
第七节其他特殊货物进出口国家管制()

第四章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
第一节海关监管货物概述()
第二节一般进出口货物的申报()
第三节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查验()
第四节一般进出口货物的征税()
第五节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放行()

第五章保税加工货物的报关程序()
第一节保税制度和保税货物()
第二节加工贸易进口料件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
第三节保税加工货物的报关()

第六章保税物流货物的报关程序()
第一节保税物流货物概述()
第二节保税仓库及其所存货物的报关程序()
第三节出口监管仓库及其所存货物的报关程序()
第四节保税物流中心及其所存货物的报关程序()
第五节保税物流园区及其货物的报关程序()
第六节保税区及其货物的报关程序()

第七章其他特殊货物的报关程序()
第一节特定减免税货物的报关程序()
第二节暂准进出境货物的报关程序()
第三节其他进出境货物的报关程序()

第八章进出口商品税则归类()
第一节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
第二节我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简介()
第三节进出口货物商品归类的海关管理()
第四节《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
第五节商品归类的简易方法()

第九章关税及其他税费的计算()
第一节关税的计征标准()
第二节完税价格的审定及计算()
第三节进口货物原产地的确定与税率适用()
第四节关税及其他税费的计算()

第十章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及有关单证的填制()
第一节进出口货物报关单概述()
第二节进出口货物报关单表头各栏目的填报()
第三节进出口货物报关单表体各栏目的填报()
第四节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其他栏目填制()
第五节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实例()
第六节进出口主要商业单据的填制()

第十一章与报关有关的海关法律制度()
第一节海关统计制度()
第二节海关稽查制度()
第三节海关事务担保制度()
第四节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
第五节海关行政处罚制度()

第十二章各国口岸通关实务()
第一节美国口岸通关实务()
第二节英国口岸通关实务()
第三节德国口岸通关实务()
第四节日本口岸通关实务()
第五节韩国口岸通关实务()
第六节澳大利亚口岸通关实务()




目录




附录一全国各地海关机构设置情况()

附录二中国海关实行的企业分类管理措施目录()

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一、 我国海关的起源

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是从西周开始设关的。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当时奴隶制经济已经成熟,商品交换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与周围各民族的交往日渐增多,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日趋完备。西周建国后,即开始建立管理陆路进出境事务的关卡机构,在古籍中即有“关执禁以讥”、“讥异服,识异言”的记载(讥,查问之意)。尤其注意那些说外地语言、穿外地服装、形迹可疑的人,其目的在于防止奴隶外逃和奸细潜入,带有军事色彩。
西周以后逐步进入封建社会,关卡增多,并开始征收关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由于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发达和专业商贾的兴起,各诸侯国之间以及他们与境外各国之间交往的频繁,斗争的加剧,加上内外长城的建成,城市的发展,以及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的完善等多种原因,关卡日渐增多,并开始征收关税。作为这一历史现象的反映,当时古籍中就出现了许多关于“关”、“关市之征”的记录。这可以说是我国海关的萌芽。
在中国海关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正式使用海关这一名词是在清朝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当时设立江、浙、闽、粤四海关。
新中国建立初期,设立在沿海口岸的海关机构称为“海关”,设立在陆路边境以及内陆的海关机构称为“关”。“海关”或“关”下设分关、支关。1985年2月18日,海关总署下达《关于统一海关机构名称和调整隶属关系的通知》,将原来的海关(关)、分关、支关统一改称为海关,并将全国121个海关机构(包括3所海关院校)的级别分为局、副局、处、科级。其中局级海关、部分副局级及处级海关由海关总署直接领导,称为直属海关,其余海关分别隶属于这些直属海关。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