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投资银行—— 财富天使 VS. 金钱魔鬼(IVENSTMENG BANKING)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投资银行—— 财富天使 VS. 金钱魔鬼(IVENSTMENG BANKING)
ISBN:978-5642-0880-6 条码:
作者: 滕泰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定价: ¥38.00  折扣价:¥36.10
折扣:0.95 节省了1.9元
字数: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0-1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魔鬼撒旦 (Satan) 曾经是上帝座前的六翼天使,负责在人间放置诱惑,后来他觉得自己强大到可以挑战上帝耶和华了,于是在欲望的蛊惑下,反叛上帝,最终堕落成为魔鬼。

  投资银行百年兴衰史表明,它可以成为企业甚至国家创造财富的天使,而一旦过分被金钱所驱使,也有可能堕落为魔鬼。

  正是出于对西方投资银行尤其是华尔街的深入研究,作者在书中客观地华尔街的投行们,以及因为华尔街的过度贪婪而造成的次贷危机,做了客观的描述。

  本书并不象有些文章或者著作那样对投资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对西方投资银行采取了全面否定的态度,有人甚至用“阴谋论”的思想对西方投行加以批判。这对于国内投资银行的创新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为什么会发生 2008 年金融危机?国内金融界人士看到西方投资银行危机,就简单攻击它们资本杠杆太高了,其实 10 年前它们就有 30 多倍的财务杠杆,也不知道它们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这么多倍的融资。按照相当于净资本 30 倍的总资产规模,只要有 3% 的总资产价格下跌就能够造成这些投资银行的资不抵债,投资银行们到底有什么绝招让它们在金融风暴之前长期稳定地运行且赚取暴利?

  本书带着这些问题深入研究了国外投资银行的类型、业务演变过程、竞争和兼并的历程、具体产品结构和风险对冲安排、资产负债各项目的明确含义,以及资金来源和资产配置的关系。用最通俗的表达方法,解决了国人对西方投资银行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问题,彻底揭开了西方投资银行——华尔街的面纱。

  中国的投资银行怎样才能依托中国大国崛起的同时,也能够屹立于世界投行之林?从这个角度出发,本书对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历史、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做一个理论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探讨。西方投资银行的倒闭从很大程度上延缓了中国证券业的创新步伐,让它们在中国资本市场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享受着垄断利润而沾沾自喜。然而,有战略眼光的人已经意识到,这个行业的又一次危机正在逼近。

  中国证券业应如何转型?怎样才能算真正的投资银行呢 ? 真正的投资银行仅仅是“服务业”,还是经营资本的企业?它们的收入是服务费,还是资本经营报酬?真正的投资银行是一味回避风险的“中介机构”,还是必须创造、吸收、对冲风险并赚取风险报酬?真正的投资银行仅仅是靠某项资格收取交易佣金或保荐承销费,还是应该成为交易成全人、流动性创造者、融资担保人和产业整合顾问? 此外,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没听说过只有 1 倍杠杆就敢号称是金融企业的——而我国证券公司平均只有不足 1 倍的财务杠杆,连金融企业的基本特点都不具备,却为什么站在那里嘲笑美国投资银行的倒闭?

  本书目还为经济和金融专业的学生们完整地阐述了投资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作者结合 12 年的投资银行从业经验和对西方投资银行和中国证券业的研究,写成一本能够作为高等财经院校金融专业投资银行课程的辅助读物。而这本教材与国内其他同类学术著作的不同之处是:力求做到内容的前沿、原创并有实践价值,而表现形式却尽量简单易懂——抛弃传统学术著作的结构,完全借鉴通俗书的写法。

  本书以历史的视角,阐述了西方投资银行,尤其是华尔街的业务发展、变迁及其局限性,也为中国的投资银行描绘了一幅巨大的蓝图。正如《公司的力量》中说过的一样:“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回眸百年华尔街,开启中国投行梦。”相信书中描绘的理想与抱负一定能实现。

作者简介:
滕泰 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和上海社科院,美国沃顿商学院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现任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证券业协会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注于经济预测和财富战略研究,代表著作《新财富论》、《财富的觉醒》。

章节目录:
序言 /1

第一篇 百年投行——“金融变色龙”

第一章 投资银行的类型——种群庞大的“变色龙”军团 /3

金融分工催生“变色龙”降临 /3

物种起源——英国商人银行与美国私人银行 /5

独立投行大航海时代开启 /7

证券承销商——发迹于战时债券 /9

证券交易商——交易大玩家的百年沉浮史 /11

经纪商——从游走于纽约街头到网上冲浪巨擘 /12

资产管理者——效力于中产阶级的掘金人 /14

卖方研究机构的崛起——大智慧赚大钱 /15

商业银行内部投行——银行大佬要分一杯羹 /17

保险公司主导型投行——保险财主闲不住 /18

重回混业经营格局 /19

次贷危机如陨石雨独立投行成恐龙 /21

融入金融控股集团航母战斗群 /22

第二章 投资银行业务变革——“变色龙”掘金术演化史 /24

颜色千变却永不褪色的投行业务 /24

二战后重拼传统业务版图 /25

70 年代掘金中产阶级崛起大潮 /26

80 年代并购咨询业务驶入高速路 /27

90 年代的辉煌与不断扩张的资产负债表 /28

当贪婪无法满足——要么走向海外 , 要么制造泡沫 /29

滚雪球——抓住时代主题,实现跳跃式发展 /32

适者生存——法律、政策与投行生态 /34

第三章 破译投资银行 DNA ——组织构架与成长模式 /36

直线管理型——权力集中,决策简单 /36

事业部制——与跨国巨头亦步亦趋 /37

重归混业——多维矩阵式重装上阵 /39

外部成长 PK 内部成长 /40

内部成长的典型——高盛和雷曼 /41

花旗集团——外部成长高手 /42

美林——最忙碌的并购者 /43

摩根士丹利的并购足迹 /45

UBS 与瑞士信贷溯源 /45

投行进退之道——成长空间和最优规模 /47

第四章 利益相关人、社会约束与经营目标大博弈 /49

合伙人制——姜还是老的辣 /49

变形公众持股公司 /51

内部人控制与天价薪酬 /52

信披、监管一个都不能少 /55

利润最大化与市场规模最大化——谁更重要 /56

绑架政府——天使变魔鬼 /57

魔鬼藏在贪婪背后 /58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隐身金融控股公司 /59

第二篇 透视投资银行业务——天使离魔鬼只有一念之差

第五章 证券交易与经纪业务的魔力 /63

历史最悠久的专家经纪人制 /63

疑似“庄家”的交易成全人——做市商 /66

电子通讯网络制——后发者的选择 /69

不同交易制度造就不同交易与经纪业务模式 /70

从经纪人到投资顾问 /72

资产管理“助跑”经纪业务 /73

融资融券——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市场 /75

谁家的货架最丰富——券商“理财超市” /76

潘多拉魔盒——金融衍生品 /77

信息技术革命革——动了经纪商的奶酪? /80

高频交易异军突起 /82

谁还停留在佣金战的原始阶段? /83

价格战阵营分化——全服务型、折扣型和深度折扣型 /85

证券经纪商四大竞争模式 /86

第六章 一手缔造神话的融资业务 /90

融资业务——字典里没有不可能 /90

化腐朽为神奇的股权融资 /95

融资一哥——债券 /97

“进可攻、退可守”的可转债 /102

权证——馅饼还是陷阱 /103

“一箭 N 雕”的私募融资 /106

资产证券化——数学天才竞折腰 /108

承销与发行——紧张熬人的战斗 /112

路演推介——上市前的面试 /114

定价——高难度规定动作 /115

过桥贷款——企业资金桥风投试金石 /117

绿鞋——发行价安全带 /118

发行上市——投行大考日 /119

第七章 并购咨询——没有硝烟的战争 /121

投行业并购鼻祖——约翰·皮尔彭特·摩根 /121

并购流程 ABC/123

目标企业估值三杆秤 /125

投资银行——并购战的灵魂 /126

并购业务赚钱术 /127

明媒正娶 VS. 抢亲 /129

反收购防御术 /133

收购与反收购 /135

垃圾债券与杆杠收购——蚍蜉撼大树 /136

并购——内幕交易高发区 /138

第八章 买方业务——高等级魔法 /139

买方业务是把双刃剑 /139

证券自营投资——市场景气定成败 /140

风险投资 (VC) ——投行变身“天使” /141

抢滩布局私募股权( PE ) /143

地产泡沫投行造? /145

大宗商品大鳄 /146

量化投资——在数学家的领地开疆拓土 /147

代客理财舍我其谁 /149

亡羊补牢的《多德—弗兰克法案》 /152

第三篇 价值创造 VS. 财富掠夺

第九章 独特的价值创造体系 /159

经纪业务是不是盐碱地 /159

证券融资和并购的价值魔方 /162

买方业务——优化资源配置的加速器 /165

投行的综合价值——把“死变活”,把“小变大” /165

第十章 金融服务主守 资本经营主攻 /168

是靠服务赚钱,还是靠玩资本赚钱? /168

资产负债的匹配与对冲 /170

成全业务还是赚取利差 /172

第十一章 不会经营风险 只能固守中介? /174

“没了风险才行动永远一事无成” /174

如果每一分钱的占用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177

左手市场份额,右手风险报酬 /179

传统风控理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80

风控不该是战略决策失误的替罪羊 /183

第十二章 从软价值创造到软财富掠夺 /185

一级增值——把硬财富变成软财富 /185

二级增值——用软财富改变价值创造的方式 /186

三级增值——用软财富加速价值实现的过程 /187

四级增值的可能性——软财富与软价值 /188

四级增值 VS. 财富掠夺 /190

第十三章 魔鬼终结者——垄断、欺诈、内幕交易与金融操纵 /192

不完全竞争带来的超额利润 /192

难以界定的欺诈行为——正面我赢,反面你输 /194

内幕交易与金融操纵——诱惑难以抗拒 /196

第四篇 中国投资银行的命运——向左走?向右走?

第十四章燃烧的火鸟——中国投资银行二十年 /201

脱胎银行、信托——出生先天不足 /201

“战国时代”群雄争霸 /202

倒闭潮涌——涅槃不期而至 /204

上市潮换装新引擎 /206

加入“航母”战斗群——向综合经营进军 /207

先开放后国际化 /208

第十五章 “后垄断时代”何去何从 /210

阵痛加剧中的经纪业务 /210

融资业务变革大潮拍岸 /214

并购咨询业务雄起 /216

战略性扩张买方业务? /219

第十六章 资本经营涉世未深,成长模式尚在摸索 /222

跳不出中介定位窠臼难言蝶变 /222

资产配置战略战术 /224

资产配置的三大原则 /227

外部资本进入与规模扩张——时机选择有门道 /230

中国式成长——“灵魂”跟不上脚步 /232

第十七章 成长与变革——空间广阔 /236

背靠中国崛起的广阔空间 /236

如何成为财富“天使” /238

主要参考文献 /241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