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精读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荀子》精读
|
ISBN: | 978-7-309-07502-1/B.363 |
条码: | |
作者: |
林宏星 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0.00
折扣价:¥28.50
折扣:0.95
节省了1.5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1-02-01 |
|
内容简介: |
荀子是先秦以来大部分儒家典籍的重要传承者,他的哲学著述后人名为《荀子》。荀子善为《易》、《诗》、《礼》、《春秋》,李斯、韩非、浮丘伯皆为受业弟子,在战国末期名重一时,而《荀子》一书也流传极广,向为儒者所推崇,是解读和总结先秦思想的必读作品。 《<荀子>精读》分析了《荀子》一书中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分析过程中将这些理论和概念与作者眼力所及的海内外学者之相关研究以及国外重要哲学思想进行对比,阐发荀子思想精微,以期读者对孔孟荀为代表的原始儒家乃至中国文化有所熏习和激发,是研读《荀子》非常值得参考的力作。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目录 第一讲 序说: 荀子与《荀子》 一、荀子其人 二、荀子其学 三、“哲学开始于一个现实世界的没落” 四、作为“遗嘱”的经典 五、《荀子》之成书及注译、注释(附: 荀子年表) 第二讲 “知天”与“制天” ——荀子《天论篇》解义 一、引言 二、《天论》:历史与思想背景 三、天之所以为天 四、戳破相术的欺傲 五、“知天”与“不求知天” 六、“文”与“神”的辩证 七、天人合一:现成结构抑或待完成的过程? 第三讲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的“性恶”论 一、引言 二、“性恶论”的几个相关问题 三、“性”的双重涵义 四、“性恶”及其论证 五、“伪”而成善 第四讲 “槃水”之喻与“曲得其宜” ——荀子之“心”论 一、引言 二、“能知”与“所知” 三、心之主宰性 四、治心之要 五、“曲得其宜” 六、“知有所止”与知行关系 第五讲 “言辩”与“知默” ——荀子思想中“体知”之面向 一、引言 二、“言辩”:相符抑或经验? 三、辩说:“共通感”之触发 四、“知言”与“知默” 五、“知默”与“身体语言” 六、“乐论”与审美判断力 第六讲 逻辑、语言与明道 ——荀子之“名”论 一、引言 二、名之诸义 三、制名之“三标” 四、用名之“三惑” 五、名、辞与辩说 第七讲 为仁心寻找处境 ——荀子之“礼”论 一、引言 二、礼与“客观化”问题 三、礼之起源: 建构的真实 四、明礼定分: 客观架构之极成 五、“主观意志的法”及其限制 六、礼修的道德精神现象 七、礼、法中的儒法关系 八、“统类”:礼之客观化的可能根据 第八讲 “人不能无乐” ——荀子之乐论 一、引言 二、“乐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三、“乐者,天下之大齐也” 附录《荀子》选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