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语词的模糊性及其对法律实务的影响(工具书及其他 ) - 工具书及其他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朱前鸿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用 途:工具书
中 图:政治、法律
专 业:政治法律
制 品:图书
读 者:普通读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语词的模糊性及其对法律实务的影响(工具书及其他 ) 工具书及其他
ISBN:978-7-5620-3865-8 条码:
作者: 朱前鸿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32开
定价: ¥26.00  折扣价:¥23.40
折扣:0.90 节省了2.6元
字数: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页数: 257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1-04-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语词的模糊性及其对法律实务的影响》一书开拓性的将法律语词模糊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汉语语境,利用现代符号学理论,语义分析等方法,对法律文本、实务法律文书中用词的汉语词源、语义分析方法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规避和利用模糊用词从而更好适用法律、推进法律发展的方法。
本文提出法律语词模糊现象的辩证观,一方面法律语言必然具有模糊性,另一方面法律语言需留有空间。作者深刻剖析了法律语词模糊性的成因,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用词进行的大量分析提出如何利用法律模糊语词,并消除不必要的模糊语词。
此外,作者基于常年法律实务工作积累的经验,结合理论分析总结了在合同审核和商务谈判中对法律模糊语词的处理技巧,为更好地适用法律、表达和融汇法律精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序………………………………………………………I
内容提要………………………………………………Ⅲ

第一章 引 论 ………………………………………1
第一节 法律语词模糊现象的辩证观与本书的研究
动机………………………………………………2
一、模糊理论的产生……………………………2
二、法律语词模糊性的两面性…………………5
第二节 研究汉语法律语词模糊性的意义 ………12
一、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对语义模糊性的
影响………………………………………………12
二、我国学界对法律语词模糊性研究的现状
简述………………………………………………14
三、汉语法律语词模糊性研究的现实意义……18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18
一、本书的研究范围……………………………18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19
第四节 需要说明的与本书研究有关的问题及其关系…23
一、语义与语用…………………………………23
二、法律语词的语义模糊和语义歧义…………24
语词的模糊性及其对法律实务的影响
三、法律解释和发现法律………………………25

第二章 汉语法律基本语词的模糊性及其对司法的影响
分析………………………………………………27
第一节 汉语中法律基本语词的模糊语词类型及语义
分析………………………………………………27
一、法律基本语词的界定………………………27
二、法律基本语词中常见的模糊语词类型及其
语义分析…………………………………………28
第二节 法律语词模糊性案例分析 ………………44
一、立法语言的语词模糊性案例研究…………44
二、法律解释的语词模糊性案例研究…………58

第三章 汉语法律语词模糊性的成因探析 …………68
第一节 法律语词含义的开放性 …………………68
一、符号的含义…………………………………68
二、符号的指称…………………………………86
三、符号含义和指称的关系……………………89
第二节 法律语词模糊和精确的矛盾特性 ………91
一、语词模糊和精确矛盾特性的哲学基础……91
二、法律语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互转化的
案例分析…………………………………………93
第三节 属加种差定义方法对法律语词模糊性的影响…95
一、什么是定义…………………………………95
二、属加种差定义对法律模糊语词产生的
影响………………………………………………97
第四节 受语境影响的法律语词模糊性…………………103
一、语境理论综述………………………………104
二、语境对法律语词使用的重要意义…………106
三、语境不明对法律语词模糊性的影响………113
第五节 语言选择可能导致的语词模糊…………………118
一、关于语言选择………………………………118
二、语言选择的“变异性”和“协商性”导致
语词的模糊…………………………………124
第六节 法律解释与法律规定不一致带来的模糊………127
一、法律规定的模糊造成法律解释的模糊……127
二、解释方法的不确定导致解释的模糊………128
三、司法解释立法化带来的模糊………………130

第四章 在法律实践中必要的模糊语词的应用分析………133
第一节 利用语词模糊提高法律语言表达效率 …133
一、立法语言对法律语词模糊性的运用………134
二、法律解释对模糊语词的应用………………136
第二节 利用模糊的法律语词避免法律缺漏,增强法律
语言表达的灵活性………………………………139
一、利用模糊语词避免法律缺漏………………139
二、利用模糊语词增强法律语言的活力
和灵性……………………………………………141
第三节 利用法律模糊语词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144
一、法律的人文关怀精神………………………144
二、运用模糊语词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145
第四节 常用的必要的法律模糊语词分析 ………147
一、常用于增强法律语言灵活性的模糊语词…147
二、常用于弥补法律缺漏的模糊语词…………148
三、常用于体现法律普遍适用性的模糊语词…148
四、常用于体现法律稳定性的模糊语词………149
五、常用于体现人文关怀的模糊语词…………151
六、常用于体现维护国家利益的模糊语词……152
第五节 必要的语词模糊并不等于可以超越模糊语词
的模糊度…………………………………………153

第五章 不必要的法律模糊语词的消除 ……………157
第一节 尽量不使用容易导致不必要模糊的法律语词…157
一、必须熟练掌握并尽可能不使用容易导致
不必要模糊语义的法律语词……………………158
二、通过国家颁布新法规消除没有正确定义
的模糊语词(概念) ……………………………163
三、用语义明确的语词替换易产生模糊的
语词………………………………………………165
四、通过法律解释消除立法语言中的模糊
语词………………………………………………166
五、通过模糊语词近义词的堆积使用消除
模糊………………………………………………170
第二节 对法律语词进行规范定义,做到语义明确 …171
一、做到定义相称相应,避免由于定义过宽或者
过窄导致的模糊…………………………………171
二、多使用规定的语词定义……………………173
三、对语词进行定义要避免定义项包含被
定义项……………………………………………175
四、定义用语应清楚明确,避免使用晦涩或者
隐喻、暗喻等具有修辞作用的语词……………176
五、通过揭示语词的指称来明确语词的含义…178
第三节 掌握规范命题中的规范模态词,避免产生语义
模糊………………………………………………180
一、“必须”、“禁止”、”允许”作为规范命题
逻辑常项的命题分类……………………………180
二、“必须”、“禁止”、“允许”命题之间的
关系………………………………………………182
三、掌握规范推演,准确使用模态语词………183
四、“必须”和“禁止”的转换………………184
第四节 通过语境揭示明确语义…………………………184
一、通过上下文语境显示消除语词的模糊性…185
二、通过揭示语词使用的背帚消除模糊………191
第五节 通过特征描述明确法律模糊语词的含义………194
一、特征描述消除语词符号模糊的理论依据…195
二、特征描述消除语义模糊的操作方法………195

第六章 法律实务中法律模糊语词的处理技巧分析………201
第一节 商务谈判中“生效条件”设置的技术分析……201
一、设置“生效条件”的原因…………………202
二、签署带“生效条件”合同的前提条件……205
三、设置“生效条件”的方法…………………207
第二节 “格式合同”的破与立的时机选择 ……209
一、“格式合同”的含义………………………209
二、慎用“格式合同”谨防合同陷阱…………210
三、均衡各方利益。制订合理的“格式
合同” …………………………………………213
第三节 利用合同条款“对等关系”,使商务谈判立于
不败之地…………………………………………215
一、“对等关系”原则的含义…………………215
二、巧用“对等关系”,推进合作成功………216
第四节 把握“诉讼时效”,掌握诉讼的主动权………219
一、正确理解“诉讼时效”的含义……………220
二、把握好“诉讼时效”的方法………………220
第五节 消除“优先使用权”和“合理的回报”的
模糊,实现合作方的双赢………………………223
一、对“合理的回报”的处理…………………224
二、对“优先使用权”的处理………………226
第六节 对“日常经营管理权限”的模糊性应用………227
一、对“日常经营管理权限”的理解…………228
二、对“日常经营管理权限”的规制…………229
第七节 通过调查取证,消除“虚假陈述”的模糊……230
一、利用尽责调查揭开华丽外衣………………230
二、利用取证还原真相维护权益………………233
第八节 活用模糊语词求同存异,促成合作 ……234
一、作出“法律法规许可的情况下”的约定…234
二、设置“另行约定”条款的妙用……………236
第九节 从“无”惹上官非,到“有”付出代价
——正确处理法律实务中的“有”和“无”…238
一、“无”字怎么会生“非”…………………238
二、声明“有”却付出了真实的代价…………240

第七章 结论 …………………………………………243
第一节 应辩证认识法律语词的模糊性 …………243
一、正确对待模糊语词的积极作用……………243
二、尽量规避模糊语词的消极意义……………244
第二节 只有掌握语词模糊性产生的机理及其对法律实
践的影响,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245
一、要熟悉掌握易致模糊的法律基本语词……245
二、熟悉掌握语词模糊性的制造原理…………245
三、应充分认识法律语词模糊性对法律实践的
影响………………………………………………248
第三节 充分发挥模糊语词的积极作用 …………249
一、要发挥模糊语词对提高法律语言表达效率
的作用……………………………………………249
二、利用模糊的丢律语词避免法律缺漏,增强
法律语言表达的灵活性…………………………249
三、利用法律模糊语词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249
四、掌握常用的必要的法律模糊语词…………249
第四节 消除不必要的法律模糊语词的根本方法就是
根据产生模糊的原因对症下药…………………250
一、有意识地通过语词使用消除模糊…………250
二、通过正确定义消除模糊……………………250
三、掌握规范命题中的规范模态词,避免产生
语义模糊…………………………………………251
四、通过语境显示消除模糊……………………251
五、通过特征描述消除模糊……………………25l
参考文献………………………………………………252
后记……………………………………………………256


精彩片段: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系统,是日常语言和法言法语的结合体,而说到语言,就不能不涉及其固有的模糊属性,也即行话所谓语言的“开放结构”。哲学家说“语言是家”,于是有了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中国法学受此影响,近年也出现了“方法热”,其重要特点也是对语言问.题的关注。研究法律问题、从事法律工作,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模糊语词,处理由复杂多样的原因所导致的语词的模糊性问题。在法律的制定、法律的解释和适用以及具体的法律实务活动如谈判签订商务合同中,如何有意识地利用模糊,又如何有意识地消除模糊,实为至关重要。

前鸿博士勤学精思,富有进取心。他大学主修中文,硕士、博士攻读逻辑学,出于兴趣和工作需要,他选择了法学领域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依托自己的知识和专业背景,以法律语词的模糊性问题作为研究方向。考虑到中国法学界在此方面研究的薄弱状况,这样的研究当然具有开拓性,也极具挑战性。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他提交的博士后研究报告《汉语语境下的法律模糊语词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组织的博士后出站答辩会上顺利通过,并获得评委的高度评价。

前鸿博士的报告从汉语背景出发,综合运用符号学分析方法和汉语语义分析方法,探讨法律语词的模糊语义问题,这有助于在法律实践中辩证地利用模糊或者规避模糊,具有指导意义;而对于国内的法学研究而言,则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其首创意义不言而喻。该研究报告正式出版,不仅方便更多的人了解和分享他的研究成果,而且能引发法律理论和实务界对法律语词模糊性问题的更多关注和深入研究。

好的理论需要实践检验,也需要回到实践才能发挥作用。前鸿博士在企业从事法务工作,在合同审核和商务谈判中时常碰到合同条款中的模糊语词问题,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被动甚至企业利益的重大损失,对此他熟练运用相关理论解决问题,实现了双赢甚至多赢,可谓颇有心得。这样一种直截了当的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是该研究报告的重要特色,洋溢着生活气息。

前鸿博士从事的是具体的管理工作,能够在平日繁杂的公务之余,避开喧嚣的尘世应酬,静下心来积淀平时理论探索的点滴,实属难能可贵。他邀我为本书的出版写序,我不敢当,只是作为他博士后研究报告的合作导师,亦师亦友,感佩于他的钻研进取精神,以及他富含学术建树的成果,写上几段话,以示祝贺和推介。



张志铭

2010年10月22日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