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赛博空间的舆论行为——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工具书及其他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赛博空间的舆论行为——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工具书及其他
ISBN:978-7-5620-3871-9 条码:
作者: 刘建华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32开
定价: ¥24.00  折扣价:¥21.60
折扣:0.90 节省了2.4元
字数: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页数: 277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1-04-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刘建华博士的《赛博空间的舆论行为》一书立足于以大学生为多数网民主体的高校校园环境,以“校园网络舆论结构的形成研究”为研究内容,试图从思想政治的视角研究网络舆论,通过运用网络的方式考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以期为赛博空间的舆论秩序的建构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运行提供方法。该书稿为实现校园网络场域中网民之间以及网民与现实之间的理性对话和秩序化重构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对网络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一种全新的解读和阐释。从网络舆论的角度观察思想政治教育的走向,引人深思。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引 言/1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问题的界定/1
(一)选题缘由/l
(二)研究问题的界定/3
二、文献综述/6
(一)国内外关于公共领域的研究/6
(二)国内外关于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8
(三)国内外关于网络舆论的研究/1l
(四)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20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20
(一)研究目的/20
(二)研究意义/20
四、研究技术路线、方法与创新点/23
(一)研究技术路线/23
(二)研究方法/24
(三)创新点/25
第一章 网络公共领域与虚拟空间社会生活公共化/26
一、公共领域的定义/26
二、现实世界公共性的蜕变/30
三、虚拟空间公共性的重构/32
四、中国公共领域的有限建构/35
(一)中国公共领域的嬗变/35
(二)中国公共领域的有限建构/38
第二章校园网络舆论概述/42
一、舆论的定义/42
二、网络舆论的定义/46
三、网络舆论的客观存在/49
四、校园网络舆论场域的界定/53
(一)校园网络舆论场域的含义/53
(二)校园网络舆论场域的表现/54
(三)校园网络舆论场域的舆论传播特点/60
五、校园网络舆论在虚拟社区的互动/63
第三章校园网络舆论的结构与特点/67
一、校园网络舆论的基本结构/68
(一)校园网络舆论主体/69
(二)校园网络舆论客体/76
(三)校园网络舆论介体/80
(四)校园网络舆论本体/86
二、校园网络舆论的标示结构/88
(一)校园网络舆论数量/88
(二)校园网络舆论的持续性/90
(三)校园网络舆论的强烈程度/92
(四)校园网络舆论的质量/94
三、校园网络舆论结构的特点/95
(一)网络舆论主体的分散化/96
(二)网络舆论客体的复杂化/97
(三)网络舆论介体的虚拟化/98
(四)网络舆论环境的多元化/98
(五)网络舆论传播的群极化/99
第四章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10l
一、影响校园网络舆论形成的宏观因素/101
(一)公众环境/102
(二)舆论环境/103
(三)校园网络舆论场/104
(四)舆论波/105
二、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机理/106
(一)物理学的波动原理/106
(二)社会学的社会差异理论/108
(三)心理学的行为强化理论/110
三、校园网络舆论的一般形成过程/111
(一)浅舆论阶段/113
(二)显舆论阶段/118
(三)舆论化阶段/121
(四)舆论消减阶段/124
四、校园网络舆论的生成模式/126
(一)沉默的螺旋模式/127
(二)引发模式/128
(三)1顷泻模式/129
(四)爆发模式/130
(五)突变模式/131
第五章校园网络舆论的功能与影响/134
一、校园网络舆论的角色扮演/134
(一)粘合剂角色/135
(二)传声带角色/136
(三)言论场角色/137
(四)减压阀角色/138
(五)风向标角色/139
二、校园网络舆论的功能发挥/140
(一)网络舆论社会目标的设定/140
(二)网络舆论社会效果的反馈/141
三、校园网络舆论的社会操作过程实现/142
(一)校园网络舆论的社会关注/142
(二)校园网络舆论的社会决策/143
(三)校园网络舆论的社会实践/143
(四)校园网络舆论的社会反馈/144
四、校园网络舆论对高校发展的影响/145
五、校园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46
(一)校园网络舆论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
新视野/147
(二)校园网络舆论的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强
有力的挑战/148
第六章校园网络舆论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运用/151
一、校园网络舆论的目标构建/152
(一)和谐高校网络舆论的内涵/153
(二)和谐高校网络舆论的特征/155
二、校园网络舆论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运用的
原则/160
(一)方向性原则/160
(二)主体性原则/162
(三)交往性原则/163
(四)发展性原则/165
(五)系统性原则/167
三、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169
(一)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169
(二)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分析/172
四、校园网络舆论的教育策略/185
(一)高校网络舆论进行教育的必要性/186
(二)校园网络舆论的教育策略分析/188
结论/199
附录一2008年11月调查问卷/204
附录二 围绕本课题研究公开发表的论文/208
论文1
网络文化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消极效应/208
论文2
虚拟与现实的错位/218
论文3
网络时代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的文化意义探寻/225
论文4
网络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中突与虚实
结合/233
论文5
高校网络办公系统讨论区的功能及其舆论影响/240
论文6
网络时代国家信息安全的文化意义诠释/249
参考文献/260
后记/275

精彩片段:

第四章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

影响校园网络舆论形成的宏观因素有公众环境、舆论环境、校园网络场域和舆论波。校园网络舆论按照波动原理,一般经历浅舆论、显舆论、舆论化和舆论消减四个阶段。在生成模式上表现为沉默的螺旋模式、引发模式、倾泻模式、爆发模式、突变模式等。

一、影响校园网络舆论形成的宏观因素

舆论是社会皮肤,是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北川隆吉等人在论述舆论形成时认为:“舆论的形成过程受到下面诸因素的影响:心理的歪曲、感情的反映、陈旧的想法等个人标准在这里起作用,传统、大众媒介常有的偏见、政治权利的干涉、提供给人们的信息的质和量的制约作用,其中,以报纸为代表的大众媒介的商业性、新闻记者的认识错误等造成的报道不正确、读者大众作为局外人对公共事务的不大关心等也在这里起作用。”这里,北川隆吉实际上说到了影响舆论形成的诸多个人因素(个人心理、情感、思想、观念)和社会因素(传统道德、大众传媒、政治权力、信息质量)等方方面面的影响。

校园网络舆论是舆论通过校园网络媒介进行传播的意见和观点,一方面要受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受网络媒介及其传播特点的影响。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