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新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研究》
|
ISBN: | 978-7-81129-291-6 |
条码: | |
作者: |
刘文勇 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9.80
折扣价:¥28.31
折扣:0.95
节省了1.49元
|
字数: |
215千字
|
出版社: |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0-07-01 |
|
内容简介: |
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分析,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对于新农村建设而言,属于“瓶颈性”战略重点问题。从居民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分析,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状态为“均衡的供给状态”。本书回顾以政府为主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历程,借鉴国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经验。提出制度创新思路,即基于有效需求表露的民主决策机制、基于权责对等的地方政府行为规范、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供给体系、来自于“连带团体”和“公共风险”的机制设计等等。围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内容,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公共政策等展开了具体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
作者简介: |
刘文勇,1975年生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黑龙江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长期以来从事国民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EI等转载、检索5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省级课题10余项;获得黑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理论青年人才荣誉称号;担任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博士学术成果研究会常务秘书等学术职务。
|
章节目录: |
导 论 第一章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述评 第一节 国外理论研究述评 第二节 国内理论研究述评 第二章 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重点 第一节 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战略重点的规范性分析 第二节 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战略重点的实证性分析 第三章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分析 第一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标准 第二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多层次分析 第三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差异性分析 第四节 影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因素分析 第五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分析的实证检验 第四章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失衡的制度分析 第一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失衡制度分析的视角 第二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比较与评价 第三节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表露机制的理论、实践与评价——诱致性制度变迁视角的分析 第四节 影响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均衡的其他制度性因素分析——二元经济结构制度 第五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国际经验分析 第一节 美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特点与启示 第二节 韩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特点与启示 第三节 日本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特点与启示 第四节 印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特点与启示 第六章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的重要特征:政府的主体性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之一——基于有效需求表露的民主决策分析 第四节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之二——基于权责对等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第五节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之三——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 第六节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之四——来自于“连带团体”和“公共风险”研究的启示 第七章 我国新建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之一——义务教育 第一节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 国外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验借鉴 第四节 促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八章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之二——医疗保障 第一节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演化 第二节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国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的经验借鉴 第四节 促进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九章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之三——公共政策 第一节 城乡协调发展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基于转型期公平标准的认识 第二节 城乡协调发展公共政策的一般性认识 第三节 城乡协调发展公共政策的再认识 第四节 对农倾斜公共政策的必要性分析9.5对农倾斜公共政策的基本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
精彩片段: |
一直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