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研究(其他) - 其他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研究(其他)
其他
|
ISBN: | 978-7-5620-3973-0 |
条码: | |
作者: |
赵卯生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22.00
折扣价:¥19.80
折扣:0.90
节省了2.2元
|
字数: |
185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25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1-08-01 |
|
内容简介: |
什么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旨是什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研究》一书以探索和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旨为中心线索,通过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诸理论全面系统地阐释、评介与比较,为读者揭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希冀超越资本主义,建构生态社会主义,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的思想内涵,呈现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状态。本书对我们研究和超越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深度挖掘和系统建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理论,以及更深入地理解与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与精神、社会主义的内涵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涵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
作者简介: |
赵卯生,1969年生,山西省阳泉市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北京市高教学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副秘书长。目前主要从事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近年来,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一项,在《国外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新视野》、《行政法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数十篇。
|
章节目录: |
序 言……………………………………………………………I
导 论……………………………………………………………1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1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9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1
第一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的确立………………………13
第一节 阿格尔对马克思的辩证法的理解………………14
一、异化理论和人的解放观……………………………15
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理论……………………………16
三、资本主义危机模式理论……………………………17
四、危机理论应根据时代变化而修正…………………19
第二节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考量………………………20
一、第二国际中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消极
主义的机械决定论…………………………………20
二、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I:革命性质日渐淡
化的阶级意识理论…………………………………23
三、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Ⅱ:革命传统日渐消
失的支配理论………………………………………26
四、个人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激进主义新形式
………………………………………………………29
第三节 走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33
一、当代资本主义危机模式新探索……………………34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变革………………37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的确立……………………38
第二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的展开………………………40
第一节 阶级激进主义需求理论的重建…………………40
一、危机形式的转换与阶级激进主义需求理论的
重建…………………………………………………41
二、“异化消费”和“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42
第二节 人的满足最终在于生产活动而不在于消费活动
……………………………………………………46
一、分散化和非官僚化…………………………………47
二、管理生产资料和拥有生产资料同等重要…………49
第三节 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嫁接在美国民粹主义之上
……………………………………………………51
一、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的结合……………………52
二、从官僚主义批判到资本主义批判…………………54
第四节 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考量……………55
一、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旨……………55
二、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评析………………56
第三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当代推进的两种路向……………64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视阈的开启…………………64
一、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64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当代研究的两种路向…………67
第二节 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研究……………68
一、马克思主义当代可信度的确立……………………68
二、文化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复兴
………………………………………………………70
三、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理论:对资本主义的生
态批判………………………………………………77
四、劳工斗争与生态运动内在联合的社会主义变革
道路…………………………………………………87
五、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旨……………95
第三节 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研究……………96
一、唯物主义与自然:马克思生态唯物主义原貌的
恢复…………………………………………………97
二、“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对资本主义
的生态批判………………………………………105
三、社会正义运动与环境正义运动内在联合的社会
主义变革道路……………………………………118
四、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旨…………128
第四节 奥康纳与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比较…128
一、开启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视阂……………………129
二、工人斗争与生态运动内在联合的社会主义变
革道路……………………………………………130
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改变资本主义政治
制度………………………………………………132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135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与生态危机理论的比较
…………………………………………………135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与生态危机理论的差异
……………………………………………………136
二、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理论的局限与不足…………148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比较
…………………………………………………153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差异
……………………………………………………153
二、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与不足………………162
第五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研究的当代意义…………168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建构的借鉴…………168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哲学基础:人与自然
是对立统一的整体………………………………169
二、共产主义财富观:人类社会的财富既来源于
劳动又来源于自然………………………………172
三、“普遍污染”: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175
四、共产主义: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自身的
和解………………………………………………179
第二节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借鉴……………181
一、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182
二、当代关怀:马克思主义研究视阂的扩展………186
三、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旨趣…………190
第三节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195
一、人的发展与人类新生活方式的内在统一………195
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限制资本逻辑………204
参考文献………………………………………………………212
后 记…………………………………………………………224
|
精彩片段: |
序 言
马克思主义创立至今已近一百六十多年了。在这一百六十多年里,它的激荡与起伏,没有任何一个学说可与之相比。在福山自豪地宣称“历史终结了”的前后,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的西方学者仍大有人在,而且将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理论视阈加以了拓展。以阿格尔、奥康纳、福斯特等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当属此列。“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最近四十年主要在北美兴起的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其所关切的问题即生态与环境问题,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也是最为急迫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两个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和环境问题”,当然也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人所热切关注的。这也是赵卯生同志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之意义所在。
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这是一个无论中国还是国外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关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又与时代、民族、地域等因素紧密相联,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就有一个特殊性的问题了: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在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的创立之时,选择了一条与苏俄马克思主义不同的道路,这也是西欧几次无产阶级的武装起义失败的产物。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创始人物在面对现实不再显示革命的情势之时,他们转身到文化批判,并且越来越脱离对资本主义具体的经济、政治结构的分析。在生态与环境问题日益突显为全球性问题之时,阿格尔将目光转向了生态问题,这无疑超离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局限于意识形态的文化批判。阿格尔的一个判断是:在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性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因此,他倡导,应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阐释与重新建构使其适应当代新社会运动的斗争需要,以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功能,从而引导生态运动等新社会运动转向社会主义变革道路,最终实现生态社会主义和人的解放。生态危机,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但生态危机是否可以代替经济危机,并不是一个言之凿凿的事情。也许,生态危机正是经济危机的外在表现。
福斯特的理论意义更为重大。他不仅充分挖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中的生态学内容,而且,他还有两点值得充分肯定:一是他认为解决生态问题并不能完全信赖某种观念的转化。这种信赖,就如部分国内学人所说的,只要我们坚持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观念,改变“天人两分”的思维,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生态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对此,环境学家与历史学家说得很朴实:中国传统社会重大的天灾确也并不少见,“人”想避祸,祈“天”之善心,以达于“天人合一”之美妙境界,其心可谓至真至诚,可“天”也并不答应!二是福斯特强调要认识自然及其规律,所以,他对蔑视“自然辩证法”的做法提出了批评。福斯特认为,对于“自然辩证法”的拒斥是基于这样一种观念,即辩证法只与实践有关,因而也只与社会一人类世界有关。福斯特则认为,这致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家渐渐远离了自然科学,但是,任何对变化的历史发展的研究都不能脱离对自然一物理科学的研究,因为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进化的物质关系。福斯特认为,对于“自然辩证法”的拒斥,也不符合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呕心沥血,终其一生,不懈地与自然科学的发展保持一致。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这只是恩格斯的固有做法,而与马克思无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与许多证据相矛盾的——在马克思的另一批关于自然科学的笔记出版之后,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比在10年前就更加清楚了”。西方学者否认自然辩证法的一个理由就是,辩证法只能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不然,就无以彰显马克思辩证法的革命性。其实,“主体”并不就是意识。所以,日本学者岩佐茂就说得很明确,必须把“主体一客体的辩证法”归于广义的自然辩证法的一种形态来理解,“这是因为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自身就是物质相互作用的一种形态。
再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就是,福斯特对于生态问题的分析,总是结合着对于具体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结构的分析。他认为,生态危机也就是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个无法弥补的裂缝”,其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因此,他认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是把“物质变换”作为了一个重要概念,据此,“使马克思把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三个重点内容批判联结在一起:对直接生产者的剩余产品的剥削,相关的资本主义地租理论,以及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福斯特的理论剑锋直指资本的社会本性。在《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之中,明确地指出:“为什么现代社会要拒绝承认人类也需依附于自然,则很大程度上还要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主义逻辑中寻找答案。这种制度把以资本的形式积累财富视为社会的最高目的”。生态问题的核心观念就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是,“这与冷酷的资本需要短期回报的本质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他认为,只有在一种合理的社会之中,即他所说的“生产者联合起来的社会”中,才能解决生态危机问题。
以上这些个人看法,没有赵卯生同志在这部著作中的研究来得精当和全面,所以还是建议读读这本专著。赵卯生同志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也有不少认真的、独到的思考。我想,读之是会有所启发和收益的。
文兵
2011年6月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