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原理与实践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发酵工程原理与实践
|
ISBN: | 978-7-5628-2809-9 |
条码: | |
作者: |
葛绍荣乔代蓉胡承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5.00
折扣价:¥31.50
折扣:0.90
节省了3.5元
|
字数: |
246千字
|
出版社: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1-09-01 |
|
内容简介: |
本教材着重介绍发酵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发酵的历史,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生产菌种的选育.构建与保藏,包括基因,遗传,细胞,酶工程在发酵工程育种上的应用;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及培养基的设计与制备,发酵设备的类型.设计和操作原理,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的过程及管理事项,酒精和啤酒的发酵生产,现代化技术在传统发酵工艺上的应用;发酵产品的提取工艺和提取设备以及发酵的生产举例。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一篇生产菌种的选育、保藏及发酵准备(上游工程)
第1章概论
11发展史
111纯培养技术(初期发酵技术)
112深层发酵(近代发酵技术)
113发酵工程(第三代发酵技术)
12发酵工程理论
121发酵工程定义
122发酵工艺、发酵工程和发酵原理
123发酵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
124发酵工程的进展
125人在发酵工程领域的主观能动作用
13发酵工程的实践与应用
131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132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33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34在冶金中的应用
135在高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思考题
第2章野生型菌种的分离筛选
21我国微生物发酵现状
211抗生素的生产
212氨基酸发酵
213维生素与甾体激素
214微生物多糖
215单蛋白
216生物能源
217化工原料
22野生型生产菌株的筛选
221微生物是丰富的生命物质资源
222生产菌种的选育
223菌种标本的采集
224标本的预处理方法
23菌种分离
231选择培养分离法
232随机分离法
思考题
目录
第3章优良菌株的选育
31自然选育
32诱变育种
321诱变处理方法
322变异株的分离和筛选
323突变类型
33杂交育种
331准性生殖
332营养缺陷型
333原生质体融合
334原生质体融合操作步骤
34基因工程技术
34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42生产基因工程菌的主要程序
343原核表达系统
344真核表达系统
345表达载体
346重组DNA的操作步骤
思考题
第4章菌种退化的复壮和保藏
41菌种的退化
411退化现象
412退化的原因
413防止退化的措施
42退化菌种的复壮
43菌种的保藏
431冷冻保藏
432其他保藏方法
433基因工程菌的保藏
434微生物活力和稳定性测定
44菌种的合理使用
45菌种保藏机构
451国外菌种保藏机构
452国内菌种保藏机构
思考题
第5章微生物代谢及其调节控制
51微生物的酶及功能
511酶的组成与特性
512酶的类群
513酶的特性
514酶的活力单位
515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52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与产能代谢
53常见微生物的酶及应用
54代谢及调控原理
541发酵过程分类
542发酵过程的操作
543发酵的典型流程
544发酵的典型机理
545发酵过程的控制
55微生物的代谢调控与发酵生产
551酶活性的调节
552酶的合成调节
553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554次生代谢产物
思考题
第6章微生物的营养及培养基
61微生物的营养
6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621光能自养型
622光能异养型
623化能自养型
624化能异养型
63培养基的类型
631根据营养物的来源分类
632根据状态分类
633根据用途分类
64基础培养基
641细菌培养基
642放线菌培养基
643真菌培养基
644食用菌菌种培养基
645特殊培养基
思考题
第7章发酵条件的控制
71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711温度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712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713发酵热的测定
714发酵中最适温度的选择
72pH对发酵的影响及调控
721pH对发酵的影响
722发酵过程中pH变化的原因
723最适pH的选择与调节
73氧的传递和传质方程式
731氧对需氧发酵的意义
732氧在传递过程中的阻力
733氧的传质方程式
74菌体对氧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741菌体对氧需求及利用
742影响需氧方面的因素
743影响供氧方面的因素
744培养基的物理性质
75氧的吸收系数的测定
751亚硫酸盐法
752取样测定法
753排气测定法
754复膜电极测试法
思考题
第8章发酵原理和参数检测及自动控制
81发酵工程概念
811发酵工程的三个发展阶段
812发酵工程进入生物工程行列
813发酵工程的组成
814发酵工程的基本任务
815发酵工程的应用前景
82发酵过程中的参数检测
821物理参数检测
822化学参数检测
83发酵的自动控制
831自动控制系统类型
832自动控制的硬件组成
思考题
第9章培养基的灭菌与灭菌设备
91灭菌方法
911化学药剂灭菌
912加热灭菌
913射线灭菌
914过滤除菌
92培养基的灭菌
921热灭菌法原理
922培养基灭菌温度的选择
93批量灭菌
931升温阶段的计算
932冷却阶段所需时间及冷却水用量计算
94连续灭菌
941连续灭菌流程
942加热设备
943冷却设备
95连续灭菌的计算
951灭菌时间的计算
952加热蒸汽用量计算
思考题
第二篇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及其运作过程(中游工程)
第10章发酵设备
101通用式发酵罐
1011发酵罐的基本条件
1012标准发酵罐的几何尺寸
1013发酵罐的结构
102其他类型的发酵罐
1021带升环流式发酵罐
1022自吸式发酵罐
1023高位塔式发酵罐
1024文氏发酵罐
1025伍氏发酵罐
103发酵原料处理设备
1031锤式粉碎机
1032辊式粉碎机
1033原料输送设备
104生物反应器的发展
1041按微生物生长代谢需要分类
1042按照生物反应器特点分类
1043按容积分类
1044按微生物生长环境分类
1045按操作方式分类
思考题
第11章空气除菌设备
111空气除菌方法
112空气除菌流程
1121压缩空气的预处理
1122压缩空气的冷却
1123压缩空气的除油除水法
1124几种典型的空气净化流程
113空气除菌设备
1131粗过滤器
1132空气储罐
1133空气冷却器
1134气液分离器
1135其他空气过滤器
思考题
第12章厌氧发酵及其设备
121厌氧发酵工艺
1211固态发酵
1212液态发酵
1213连续发酵
1214固定化技术用于发酵
122厌氧发酵设备
1221酒精发酵罐
1222啤酒发酵设备
1223固定化细胞反应器
123现代啤酒发酵
1231啤酒工艺
1232啤酒种类
1233生啤酒和普通熟啤酒的区别
1234纯生与生啤的区别
1235鉴别啤酒
1236啤酒的度数
1237啤酒的饮用
124生物能源
思考题
第13章发酵工艺条件的确定
131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132培养基的用途
1321培养基的分类
1322天然培养基
1323合成培养基
1324半合成培养基
1325发酵生产中的培养基类型
1326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1327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和注意事项
1328pH的具体控制方法
133培养基组成物质的营养与作用
1331碳素化合物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32氮素化合物
1333水
1334微量元素(无机盐类)
1335生长因子
134培养基确定方法
1341根据菌株对营养的要求
1342根据代谢物的合成途径和化学性质
1343根据菌株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情况
1344根据菌株对其他成分的利用情况
1345根据补料及前体情况
1346根据生产的需要来选择
1347根据经济效益选择
1348正交试验在培养基确定中的应用
135培养条件的确定
136种龄与接种量
1361菌种扩大培养
1362主要培养方法及特点
1363几种深层培养法
1364载体培养
1365影响种子培养的因素
1366染菌的控制
137厌氧培养
1371深层穿刺分离培养
1372深层穿刺与化学吸氧相结合
1373液体培养基法
1374厌氧罐培养法
1375厌氧箱培养法
思考题
第三篇产品的分离提取及制备方法(下游工程)
第14章提取与精制
141发酵液的预处理
1411无机盐去除
1412蛋白质去除
1413杂质去除
142选择提取方法的依据
1421根据产物的物化性质
1422根据产物的稳定性质
143各类提取方法
1431吸附法
1432溶剂萃取法
1433离子交换法
1434沉淀法
1435蒸馏法
144各类精制方法
1441除盐
1442盐析
1443脱色和去除热原质
1444重结晶
1445抗氧化剂
1446脱水剂
1447透析和电透析
1448凝胶过滤法
145薄膜浓缩
1451结晶洗涤
1452干燥
146某些物料和原液的提取与精制
1461水提醇沉法
1462醇提水沉法
1463蒸馏法
1464萃取法
1465酸碱沉淀法
1466透析法
1467超滤法
147发酵的香料产物提炼的步骤和方法
1471发酵液的预处理
1472发酵液预处理的要求
1473发酵液预处理具体操作
1474菌体的分离
1475固体悬浮物以及蛋白质胶状物等去除
思考题
第15章产品提取纯化设备
151过滤设备
1511板框过滤
1512离心过滤和离心沉降分离设备
1513真空过滤机
1514加压过滤机
152离子交换设备
1521离子交换树脂
1522离子交换装置
153蒸发设备
1531薄膜蒸发器
1532管式薄膜蒸发器
1533刮板式薄膜蒸发器
154干燥设备
1541空气干燥法
1542加热面传热干燥
1543红外干燥
1544高频干燥
1545喷雾干燥
1546冷冻干燥
155蒸馏设备
1551蒸馏方法
1552单塔式酒精连续蒸馏
1553双塔式蒸馏器
1554三塔式酒精蒸馏器
思考题
第四篇生产举例与科研实践(理论与实践)
第16章发酵工程生产举例
161谷氨酸发酵
162单细胞蛋白
1621单细胞蛋白的生产工艺流程
1622单细胞蛋白的营养
1623单细胞蛋白的优点
1624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
1625单细胞蛋白的应用
1626单细胞蛋白的安全性
163生物农药苏菌制剂的生产
1631苏菌制剂的用途
1632生产工艺
1633培养基(参考)
164抗生素发酵
1641抗生素发酵工艺流程(以青霉素为例)
1642工艺控制
1643工艺控制要点
第17章乳酸高产菌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
171材料与方法
1711样品
1712主要培养基
1713基本发酵工艺
1714检测方法
1715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172诱变育种步骤
173结果与分析
1731L乳酸高产菌的分离与筛选
1732菌种遗传稳定性的研究
174发酵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
1741二水平设计
1742响应面分析
1743最佳条件的验证
1744小结
第18章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质量的影响
181材料和方法
1811实验材料
1812实验方法
182结果与分析
1821电镜下观察芽孢生长
1822室内药效结果分析
183讨论
第19章井冈霉素高产菌株的制备和发酵条件的优化
191链霉素抗性筛选井冈霉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1911材料与方法
1912实验方法
1913结果与分析
1914讨论
192井冈霉素生产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1921材料与方法
1922实验方法
1923结果与分析
1924讨论
193微生物遗传育种技术的研究概况
1931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1932自然选育
1933诱变育种
1934杂交育种
1935代谢控制育种
1936基因工程育种
1937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展望
第20章利用ISSR分析野生蘑菇与双孢蘑菇的亲缘关系
201材料与方法
2011供试菌株
2012基因组DNA的提取
2013引物和试剂
2014ISSRPCR扩增
2015相似分析
202结果与分析
2021蘑菇ISSR标记电泳结果
2022菌株亲缘关系分析
2023ISSR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
发酵工程思考题100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第1章概论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命体,遍布于土壤、水、空气和各种有机物及生物体内外,其特点是种类多,繁殖快,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类型。它们包括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类病毒、原生动物及单细胞藻类等。 微生物工程又称微生物发酵工程(简称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生产人类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一种技术体系。它主要包括菌体的生产和应用,代谢产物的生产,微生物机能的利用以及菌种的选育和保藏等技术。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已与基因重组、细胞融合、蛋白质和酶工程等新技术相结合,发展成为现代微生物工程,并形成了抗生素、酶制剂、维生素及氨基酸等新兴产业。 当今的发酵工业,是从家庭作坊似的酿造食品工业演变而来的,已有很长历史,但由于对其主角——微生物的本质长期缺乏认识,因而发展缓慢。真正使发酵工业崛起的因素是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需用大量火药原料(丙酮、甘油的需要),促使丙酮、丁醇发酵的诞生;然后随着工业酒精的生产,发酵工业成为向化学工业发展的开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盘尼西林)用于医疗的需要,以青霉素发酵工业的诞生为转机,引发了一系列发酵工业的出现,使发酵工业成为合成化学的独特领域而席卷制药工业界。 通观发酵工业,产生于食品酿造工业,因有抗生素工业而大大发展,又随着采用控制发酵技术的氨基酸、核酸发酵的出现而使技术水平更加提高。目前涉及多分支生物化学反应的发酵工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已处于向人类提供粮食资源这一空前的方向发展。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