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发酵工程原理与实践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发酵工程原理与实践
ISBN:978-7-5628-2809-9 条码:
作者: 葛绍荣乔代蓉胡承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5.00  折扣价:¥31.50
折扣:0.90 节省了3.5元
字数: 246千字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1-09-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教材着重介绍发酵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发酵的历史,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生产菌种的选育.构建与保藏,包括基因,遗传,细胞,酶工程在发酵工程育种上的应用;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及培养基的设计与制备,发酵设备的类型.设计和操作原理,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的过程及管理事项,酒精和啤酒的发酵生产,现代化技术在传统发酵工艺上的应用;发酵产品的提取工艺和提取设备以及发酵的生产举例。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篇生产菌种的选育、保藏及发酵准备(上游工程)



第1章概论



11发展史

111纯培养技术(初期发酵技术)

112深层发酵(近代发酵技术)

113发酵工程(第三代发酵技术)



12发酵工程理论



121发酵工程定义



122发酵工艺、发酵工程和发酵原理



123发酵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



124发酵工程的进展



125人在发酵工程领域的主观能动作用



13发酵工程的实践与应用



131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132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33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34在冶金中的应用



135在高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思考题



第2章野生型菌种的分离筛选



21我国微生物发酵现状



211抗生素的生产



212氨基酸发酵



213维生素与甾体激素



214微生物多糖



215单蛋白



216生物能源



217化工原料



22野生型生产菌株的筛选



221微生物是丰富的生命物质资源



222生产菌种的选育



223菌种标本的采集



224标本的预处理方法



23菌种分离



231选择培养分离法



232随机分离法



思考题



目录





第3章优良菌株的选育



31自然选育







32诱变育种



321诱变处理方法



322变异株的分离和筛选



323突变类型



33杂交育种



331准性生殖



332营养缺陷型



333原生质体融合



334原生质体融合操作步骤



34基因工程技术



34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42生产基因工程菌的主要程序



343原核表达系统



344真核表达系统



345表达载体



346重组DNA的操作步骤



思考题



第4章菌种退化的复壮和保藏



41菌种的退化



411退化现象



412退化的原因



413防止退化的措施



42退化菌种的复壮



43菌种的保藏



431冷冻保藏



432其他保藏方法



433基因工程菌的保藏



434微生物活力和稳定性测定





44菌种的合理使用



45菌种保藏机构



451国外菌种保藏机构



452国内菌种保藏机构



思考题



第5章微生物代谢及其调节控制



51微生物的酶及功能



511酶的组成与特性



512酶的类群



513酶的特性



514酶的活力单位



515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52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与产能代谢





53常见微生物的酶及应用



54代谢及调控原理



541发酵过程分类



542发酵过程的操作



543发酵的典型流程



544发酵的典型机理



545发酵过程的控制



55微生物的代谢调控与发酵生产



551酶活性的调节

552酶的合成调节

553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554次生代谢产物



思考题



第6章微生物的营养及培养基



61微生物的营养



6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621光能自养型



622光能异养型



623化能自养型



624化能异养型



63培养基的类型



631根据营养物的来源分类



632根据状态分类



633根据用途分类



64基础培养基



641细菌培养基



642放线菌培养基



643真菌培养基



644食用菌菌种培养基



645特殊培养基





思考题



第7章发酵条件的控制



71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711温度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712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713发酵热的测定



714发酵中最适温度的选择



72pH对发酵的影响及调控



721pH对发酵的影响



722发酵过程中pH变化的原因



723最适pH的选择与调节



73氧的传递和传质方程式



731氧对需氧发酵的意义



732氧在传递过程中的阻力



733氧的传质方程式



74菌体对氧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741菌体对氧需求及利用



742影响需氧方面的因素



743影响供氧方面的因素



744培养基的物理性质



75氧的吸收系数的测定



751亚硫酸盐法



752取样测定法



753排气测定法



754复膜电极测试法



思考题



第8章发酵原理和参数检测及自动控制



81发酵工程概念



811发酵工程的三个发展阶段



812发酵工程进入生物工程行列



813发酵工程的组成



814发酵工程的基本任务



815发酵工程的应用前景



82发酵过程中的参数检测



821物理参数检测



822化学参数检测



83发酵的自动控制



831自动控制系统类型



832自动控制的硬件组成



思考题



第9章培养基的灭菌与灭菌设备



91灭菌方法



911化学药剂灭菌



912加热灭菌



913射线灭菌



914过滤除菌



92培养基的灭菌



921热灭菌法原理



922培养基灭菌温度的选择



93批量灭菌



931升温阶段的计算



932冷却阶段所需时间及冷却水用量计算



94连续灭菌



941连续灭菌流程



942加热设备



943冷却设备



95连续灭菌的计算



951灭菌时间的计算



952加热蒸汽用量计算



思考题



第二篇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及其运作过程(中游工程)



第10章发酵设备



101通用式发酵罐



1011发酵罐的基本条件



1012标准发酵罐的几何尺寸



1013发酵罐的结构



102其他类型的发酵罐



1021带升环流式发酵罐



1022自吸式发酵罐



1023高位塔式发酵罐



1024文氏发酵罐



1025伍氏发酵罐



103发酵原料处理设备



1031锤式粉碎机



1032辊式粉碎机



1033原料输送设备



104生物反应器的发展



1041按微生物生长代谢需要分类



1042按照生物反应器特点分类



1043按容积分类



1044按微生物生长环境分类



1045按操作方式分类



思考题



第11章空气除菌设备



111空气除菌方法





112空气除菌流程



1121压缩空气的预处理



1122压缩空气的冷却



1123压缩空气的除油除水法



1124几种典型的空气净化流程



113空气除菌设备



1131粗过滤器



1132空气储罐



1133空气冷却器



1134气液分离器



1135其他空气过滤器



思考题



第12章厌氧发酵及其设备



121厌氧发酵工艺



1211固态发酵



1212液态发酵



1213连续发酵



1214固定化技术用于发酵



122厌氧发酵设备



1221酒精发酵罐



1222啤酒发酵设备



1223固定化细胞反应器



123现代啤酒发酵



1231啤酒工艺



1232啤酒种类



1233生啤酒和普通熟啤酒的区别



1234纯生与生啤的区别



1235鉴别啤酒



1236啤酒的度数



1237啤酒的饮用



124生物能源



思考题



第13章发酵工艺条件的确定



131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132培养基的用途



1321培养基的分类



1322天然培养基



1323合成培养基



1324半合成培养基



1325发酵生产中的培养基类型



1326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1327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和注意事项



1328pH的具体控制方法



133培养基组成物质的营养与作用



1331碳素化合物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32氮素化合物



1333水



1334微量元素(无机盐类)



1335生长因子



134培养基确定方法



1341根据菌株对营养的要求



1342根据代谢物的合成途径和化学性质



1343根据菌株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情况



1344根据菌株对其他成分的利用情况



1345根据补料及前体情况



1346根据生产的需要来选择



1347根据经济效益选择



1348正交试验在培养基确定中的应用



135培养条件的确定







136种龄与接种量



1361菌种扩大培养



1362主要培养方法及特点



1363几种深层培养法



1364载体培养



1365影响种子培养的因素



1366染菌的控制



137厌氧培养



1371深层穿刺分离培养



1372深层穿刺与化学吸氧相结合



1373液体培养基法



1374厌氧罐培养法



1375厌氧箱培养法



思考题



第三篇产品的分离提取及制备方法(下游工程)



第14章提取与精制



141发酵液的预处理



1411无机盐去除



1412蛋白质去除



1413杂质去除



142选择提取方法的依据



1421根据产物的物化性质



1422根据产物的稳定性质



143各类提取方法



1431吸附法



1432溶剂萃取法



1433离子交换法



1434沉淀法



1435蒸馏法



144各类精制方法



1441除盐



1442盐析



1443脱色和去除热原质



1444重结晶



1445抗氧化剂



1446脱水剂



1447透析和电透析



1448凝胶过滤法



145薄膜浓缩



1451结晶洗涤



1452干燥



146某些物料和原液的提取与精制



1461水提醇沉法



1462醇提水沉法



1463蒸馏法



1464萃取法



1465酸碱沉淀法



1466透析法



1467超滤法



147发酵的香料产物提炼的步骤和方法



1471发酵液的预处理



1472发酵液预处理的要求



1473发酵液预处理具体操作



1474菌体的分离



1475固体悬浮物以及蛋白质胶状物等去除



思考题



第15章产品提取纯化设备



151过滤设备



1511板框过滤



1512离心过滤和离心沉降分离设备



1513真空过滤机



1514加压过滤机



152离子交换设备



1521离子交换树脂



1522离子交换装置



153蒸发设备



1531薄膜蒸发器



1532管式薄膜蒸发器



1533刮板式薄膜蒸发器



154干燥设备



1541空气干燥法



1542加热面传热干燥



1543红外干燥



1544高频干燥



1545喷雾干燥



1546冷冻干燥



155蒸馏设备



1551蒸馏方法



1552单塔式酒精连续蒸馏



1553双塔式蒸馏器



1554三塔式酒精蒸馏器



思考题



第四篇生产举例与科研实践(理论与实践)





第16章发酵工程生产举例



161谷氨酸发酵





162单细胞蛋白



1621单细胞蛋白的生产工艺流程



1622单细胞蛋白的营养



1623单细胞蛋白的优点



1624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



1625单细胞蛋白的应用



1626单细胞蛋白的安全性



163生物农药苏菌制剂的生产



1631苏菌制剂的用途



1632生产工艺



1633培养基(参考)



164抗生素发酵



1641抗生素发酵工艺流程(以青霉素为例)



1642工艺控制



1643工艺控制要点



第17章乳酸高产菌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

171材料与方法

1711样品

1712主要培养基

1713基本发酵工艺

1714检测方法

1715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172诱变育种步骤

173结果与分析

1731L乳酸高产菌的分离与筛选

1732菌种遗传稳定性的研究

174发酵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

1741二水平设计

1742响应面分析

1743最佳条件的验证

1744小结



第18章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质量的影响

181材料和方法

1811实验材料

1812实验方法

182结果与分析

1821电镜下观察芽孢生长

1822室内药效结果分析

183讨论



第19章井冈霉素高产菌株的制备和发酵条件的优化

191链霉素抗性筛选井冈霉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1911材料与方法

1912实验方法

1913结果与分析

1914讨论

192井冈霉素生产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1921材料与方法

1922实验方法

1923结果与分析

1924讨论

193微生物遗传育种技术的研究概况

1931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1932自然选育

1933诱变育种

1934杂交育种

1935代谢控制育种

1936基因工程育种

1937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展望



第20章利用ISSR分析野生蘑菇与双孢蘑菇的亲缘关系

201材料与方法

2011供试菌株

2012基因组DNA的提取

2013引物和试剂

2014ISSRPCR扩增

2015相似分析

202结果与分析

2021蘑菇ISSR标记电泳结果

2022菌株亲缘关系分析

2023ISSR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



发酵工程思考题100

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第1章概论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命体,遍布于土壤、水、空气和各种有机物及生物体内外,其特点是种类多,繁殖快,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类型。它们包括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类病毒、原生动物及单细胞藻类等。

微生物工程又称微生物发酵工程(简称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生产人类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一种技术体系。它主要包括菌体的生产和应用,代谢产物的生产,微生物机能的利用以及菌种的选育和保藏等技术。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已与基因重组、细胞融合、蛋白质和酶工程等新技术相结合,发展成为现代微生物工程,并形成了抗生素、酶制剂、维生素及氨基酸等新兴产业。

当今的发酵工业,是从家庭作坊似的酿造食品工业演变而来的,已有很长历史,但由于对其主角——微生物的本质长期缺乏认识,因而发展缓慢。真正使发酵工业崛起的因素是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需用大量火药原料(丙酮、甘油的需要),促使丙酮、丁醇发酵的诞生;然后随着工业酒精的生产,发酵工业成为向化学工业发展的开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盘尼西林)用于医疗的需要,以青霉素发酵工业的诞生为转机,引发了一系列发酵工业的出现,使发酵工业成为合成化学的独特领域而席卷制药工业界。

通观发酵工业,产生于食品酿造工业,因有抗生素工业而大大发展,又随着采用控制发酵技术的氨基酸、核酸发酵的出现而使技术水平更加提高。目前涉及多分支生物化学反应的发酵工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已处于向人类提供粮食资源这一空前的方向发展。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