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无机及分析化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无机及分析化学
ISBN:978-7-5628-3087-0 条码:
作者: 杜志坚吴瑛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9.80  折扣价:¥35.82
折扣:0.90 节省了3.98元
字数: 486千字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1-08-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基本运算,介绍稀溶液的性质、胶体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热力学初步、动力学初步、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水溶液的酸碱平衡,酸碱滴定;沉淀平衡,沉淀滴定;配合配合,配合滴定;氧化还原平衡及其滴定;分析化学概论和误差理论;吸光光度分析法等。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1章绪论


1.1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

111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 /

112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地位和作用 /

113怎样学好无机及分析化学 /

12法定计量单位 /

13溶液的组成标度 /

131物质的量 /

132物质的量浓度 /

133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 /

习题 /




第2章稀溶液的依数性和胶体分散系


2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

211溶液的蒸气压 /

212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律 /

22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

221溶液的沸点升高 /

222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

23溶液的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

24胶体分散系 /

241分散系的分类 /

242胶体分散系 /

243溶胶的基本性质 /

244胶团结构及溶胶的稳定性 /

习题 /




第3章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31热力学系统和状态函数 /

311系统、环境和过程 /

312状态函数 /

313热和功 /

32能量守恒和化学反应热 /

321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

322系统的焓和等压反应热 /

323反应进度与热化学方程式 /

324Hess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 /

33熵和Gibbs自由能 /

331自发过程及其特征 /

332系统的熵 /

333系统的Gibbs自由能 /

34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平衡常数 /

341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标准平衡常数 /

342用标准平衡常数判断自发反应方向 /

343实验平衡常数 /

344多重平衡 /

345化学平衡的移动 /

习题 /



第4章化学反应速率

4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

411化学反应速率 /

412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 /

413化学反应的瞬时速率 /

42反应机理和元反应 /

421简单反应与复合反应 /

422元反应与反应分子数 /

423质量作用定律与速率方程式 /

43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及其特点 /

431一级反应 /

432零级反应 /

44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

441有效碰撞理论与活化能 /

442过渡态理论简介 /

45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451Arrhenius方程式 /

45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

46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461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

462催化作用理论 /

习题 /




第5章分析化学概论

51分析化学的任务、方法及发展趋势 /

51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

512分析方法的分类 /

513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

52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

521试样的采集 /

522试样的制备 /

523试样的预处理 /

524分析测定 /

525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 /

53定量分析的误差 /

531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

532分析结果的评价 /

533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

54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

541有效数字及位数 /

542有效数字的修约及运算规则 /

543可疑值的取舍 /

55滴定分析概述 /

551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 /

552滴定分析的方法分类 /

553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基本要求 /

554滴定分析的方式 /

555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

556滴定分析的计算 /

习题 /




第6章电解质溶液及滴定分析

61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

61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

612强电解质溶液理论要点 /

613离子的活度和活度因子 /

62酸碱质子理论 /

621酸碱的概念 /

622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


623酸碱的强度 /

63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

631酸碱溶液pH值计算的一般方法 /

632一元弱酸或弱碱溶液 /

633多元酸碱溶液 /

634两性物质溶液 /

64酸碱滴定法 /

641酸碱指示剂 /

642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

643酸碱滴定法的操作过程及应用 /

65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

651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

652沉淀平衡的移动 /

66沉淀滴定法 /

661Mohr(莫尔)法 /

662Volhard(佛尔哈德)法 /

663Fajans(法扬斯)法 /

习题 /




第7章缓冲溶液

71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

72缓冲溶液及缓冲原理 /

721缓冲溶液及其组成 /

722缓冲原理 /

73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

731缓冲容量 /

732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及缓冲范围 /

74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

741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公式 /

742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

75缓冲溶液的配制 /

751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

752缓冲溶液配制实例 /

76缓冲作用在生物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

习题 /





第8章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

81氧化还原反应 /

811氧化值 /

812氧化还原反应 /

81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

82原电池与电极电位 /

821原电池 /

822电极电位的产生 /

823标准电极电位 /

83电池电动势与Gibbs自由能 /

831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Gibbs自由能变的关系 /

832用电池电动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性 /

84电极电势的Nernst方程式及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

841电极电势的Nernst方程式 /

842电极溶液中各物质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

85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 /

851常用参比电极 /

852指示电极 /

853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 /

86氧化还原滴定法 /

861高锰酸钾法 /

862碘量法 /

习题 /




第9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91氢原子结构 /

911氢原子光谱和玻尔模型 /

912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

913测不准原理 /

914氢原子的波函数 /

92量子数和原子轨道 /

921量子数 /

922原子轨道的图形 /

923原子轨道的径向分布 /

93电子组态和元素周期表 /

931多电子原子能级 /

932原子的电子组态 /

933元素周期表 /

9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941有效核电荷 /

942原子半径 /

943元素的电负性 /

习题 /




第10章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101现代价键理论 /

1011氢分子的形成 /

1012现代价键理论的要点 /

1013共价键的类型 /

1014键参数 /

102杂化轨道理论 /

1021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

1022轨道杂化类型及实例 /

103分子间的作用力 /

1031分子的极性与分子的极化 /

1032范德瓦尔斯力 /

1033氢键 /

习题 /




第11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11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

1111什么是配位化合物 /

1112配合物的组成 /

1113配合物的命名 /

112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

1121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

1122配合物的形成和空间构型 /

1123外轨型配合物与轨型配合物 /

1124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和磁性 /


113配位平衡 /

1131配位平衡常数 /

1132配位平衡的移动 /

114螯合物 /

1141螯合效应 /

1142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

115配位滴定 /

1151EDTA的性质 /

1152配位滴定曲线 /

1153金属指示剂 /

1154提高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

1155应用实例 /

习题 /




第12章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121物质的吸收光谱 /

121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

1212物质的吸收光谱 /

122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

1221透光率和吸光度 /

1222LambertBeer定律 /

123可见分光光度法 /

1231分光光度计 /

1232测定方法 /

124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

1241分光光度法的误差 /

1242选择适当的显色剂 /

1243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 /

1244共存离子的干扰及其消除 /

125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介 /

1251751G型分光光度计 /

1252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

1253定性鉴别 /

1254定量测定 /

1255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

习题 /




第13章重要的生命元素

131概述 /

1311必要元素 /

1312有毒元素 /

1313有益元素和中性元素 /

132s区元素 /

1321s区元素的通性 /

1322氢 /

1323碱金属 /

1324碱土金属 /

133p区元素 /

1331p区元素的通性 /

1332硼族元素概述 /

1333碳族元素 /

1334氮族元素 /

1335氧族元素 /

1336卤族元素 /

134d区元素 /

1341d区元素的通性 /

1342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

135ds区元素 /

1351ds区元素概述 /

1352铜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

1353锌族元素 /

习题 /



部分习题答案 /


附录 /

附录一一些物质的基本热力学数据 /

附录二溶度积常数 /

附录三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 /

附录四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

附录五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 /

附录六化学相关网站 /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第1章
绪论


11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11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人类的生活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化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众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化学研究的范围扩展到宇宙空间、人类社会、微观世界的各个领域,化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化学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是处于当今世界决定着科技发展方向的三大学科(材料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环境学)的中心。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