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预防——我国儿童性侵犯研究报告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为了预防——我国儿童性侵犯研究报告
|
ISBN: | 978-7-5628-3089-4 |
条码: | |
作者: |
陆士桢李玲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68.00
折扣价:¥61.20
折扣:0.90
节省了6.8元
|
字数: |
307千字
|
出版社: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1-09-01 |
|
内容简介: |
1.研究内容上;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令很多研究者对此研究望而却步,能够掌握到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实足不易。但笔者需要强调的是本研究并不是去揭露“家丑”,而是去面对事件、正视问题,展示受害者真正的生存状态。 2.文化视域上;可能因文化的不同,国外学者在对儿童性侵犯问题上的研究比较深入,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资料,但也需要我们从自己的文化视域下对儿童性侵犯问题做系统的经验性研究。期望从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出发,探索和揭示我国儿童性侵犯事件的发生状况以及所带来的影响。 3.研究立场上,儿童性侵犯事件的隐蔽性极强,很少有及时揭露的,这常常是性侵犯遭受者内心的一个不为人知的痛,常常为此而无能为力,对于家内性侵犯更是如此。因为害怕、恐惧,因为面子,因为没有有效的途径,他们只能将他们的痛苦压抑在内心深处。在本研究中,我们努力站在一位聆听者的位置上,听他们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4.实践层面上,旨在丰富国内学术界关于“儿童性侵犯”领域的研究的同时,也为从事儿童工作的人士提供可参考的范本,强化儿童性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制止和遏制儿童性侵犯创造最有力的环境和条件,减少儿童性侵犯事件的发生!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前言1 第一部分研究准备 第一章文献回顾 第一节文献回顾的方法 第二节成果性文献 第三节儿童性侵犯问题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研究框架 第一节研究视角 第二节概念框架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设计 第二节研究实施 第三节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第二部分 研究呈现与讨论 第四章网调的研究成果 第一节资料描述 第二节数据分析 第三节总结 第五章儿童性侵犯事件 第一节案例介绍 第二节儿童性侵犯事件的成因分析 第三节儿童性侵犯事件的分类 第六章儿童性侵犯的创伤经验 第一节创伤与创伤经验 第二节受访者的创伤症状 第三节性侵犯创伤中的创伤 第四节性侵犯创伤生成的原因 第七章性侵犯事件的应对经历 第一节应对与应对经历 第二节受访者被性侵犯时的应对经历 第三节受访者被性侵犯后的应对经历 第四节隐瞒与披露的应对经历 第五节应对经历的影响因素 第八章儿童性侵犯创伤中的成长与变迁 第一节个体的成长变迁与儿童性侵犯创伤 第二节受访者被侵犯后的成长印记 第三部分 研究结论 第九章我国社会文化下儿童性侵犯问题 第一节我国儿童性侵犯问题的状况 第二节家庭文化与儿童性侵犯问题 第三节传统性文化与儿童性侵犯问题 第四节时代变迁下的儿童性侵犯问题 第十章对我国儿童性侵犯问题的建议 第一节受访者的建议 第二节我国儿童性侵犯的干预性对策 第三节我国儿童性侵犯问题的预防性建议 后序 附录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访谈邀请 附录3知情协议书 附录4致访谈对象的感谢信 附录5前期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一、 缘起 长期以来,儿童性侵犯常常是一个被社会忽视的问题,大家都感觉这样的事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边。但在报刊网络的屡屡报道中,一些恶劣的儿童性侵犯事件经常会震撼人们的心灵。应该说,随着儿童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随着大陆学者的不断努力,我国儿童性侵犯问题的研究已不是一片空白。即便如此,相对国外的研究来说,我们对儿童性侵犯问题的研究还是非常有限,值得继续讨论和深入探索。 2004年,陆士桢教授主持开展了2004—2005年度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少年儿童性骚扰及性侵犯解决方案”,此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大陆地区儿童(校园)性骚扰及性侵害解决方案研究报告》。然而我们并没有满足于这份研究成果,而是希望继续对儿童性侵犯问题作更深入的研究。 牛顿曾说过:“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此,我们更为敬佩那些走在我们前面的朋友,正是他们对儿童性侵犯问题孜孜不倦的研究,为我们更进一步的探讨打下了基础。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性在人们心目中充满着神秘感和隐蔽性,研究者们在从事此方面的研究时往往感到非常棘手。从收集的文献来看,目前我国对于儿童性侵犯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采用定量研究中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在校的大学生、大专生或中专生,以调查他们遭受性侵犯的经历为研究内容,向我们呈现了我国儿童性侵犯的基本发生状况。龙迪女士开创性地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校园性侵犯儿童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其研究勇气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在这些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我们决定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儿童性侵犯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我们将研究主题界定为儿童期性侵犯经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次主题: (1) 性侵犯事件发生的情景; (2) 性侵犯事件发生后带来的一些影响(自己、亲人、整个家庭); (3) 受害者对这些经历的看法、受害者遇到的困难及受害者处理这些问题的办法等。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