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虚拟世界:动画电影与跨文化传播 - 影视新视野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对话虚拟世界:动画电影与跨文化传播
影视新视野丛书
|
ISBN: | 978-7-5657-0300-3 |
条码: | 978-7-5657-0300-3 |
作者: |
葛玉清 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46.00
折扣价:¥42.78
折扣:0.93
节省了3.22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16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1-10-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关注动画电影与文化传播之间的特殊关系,探讨动画电影生存的文化语境、呈现的文化价值、有效的传播途径以及构成的文化交流方式,努力发现和认识动画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存在意义。
|
作者简介: |
葛玉清,女,祖籍江苏,生于河北,长于北京。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影视美学研究。曾就学于中国传媒大学,本科学习新闻学,后在攻读研究生时转行学习影视艺术。至今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三十余篇,著有《动画电影叙述艺术》一书。
|
章节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引论:动画电影与跨文化传播的本体论 第一节 关于动画电影的历史回溯 第二节 关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的概念、研究历史及意义 第三节 动画电影的艺术特性与文化作用 第四节 动画电影中的跨文化因素与传播方式 第二章 文化语境:动画电影艺术表现的生存空间 第一节 文化全球化视野中的动画电影 第二节 动画电影艺术空间的本土化 第三节 动画电影在语境文化中的形式与表达 第三章 文化隐喻:动画电影的文本结构与意义解构 第一节 动画电影的叙述特征 第二节 动画电影文本的建构 第三节 超越显性意义的文化隐喻 第四章 接受与认同: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意义旨归 第一节 接受者的审美间性 第二节 “我者”与“他者”的认知分野 第三节 跨文化接受与认同的意义整合 余论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诚然,动画电影是属于大众的艺术,是众人可以享用的文化财富。动画电影用巧妙的虚构方式编织故事,富于趣味性与教育性,它们其中有的贴近实际生活,有的饱含神奇幻想,有的诙谐幽默,有的寄寓哲理。纵观其展示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首先,动物是动画王国中的主角,有的影片完全以动物为角色,以描绘奇特有趣的动物世界来吸引人们。这个动物世界并非动物自然生态的再现,而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折射。它们“形似”动物世界,却“神似”人间百态,成为两个世界的巧妙融合,并由此寄寓丰富而深刻的社会人生哲理。比如《小猫钓鱼》、《猴子捞月》、《麦兜的故事》、《百变狸猫》、《快乐的大脚》、《马达加斯加》、《小马精灵》等等。有的影片则让人类与动物同台“演出”,巧妙编织富于象征意义的故事,与直接叙说人类社会生活故事相比,它们更具有概括意义,更耐人深思体味。比如《过猴山》、《国王与小鸟》、《熊的传说》等等。从这些影片的创作过程来看,故事中的动物或其他事物的形象都是以拟人手法构成的。正如一位研究者所指出的,它们是“劳动人民在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中既概括了动物的习性,又注入了人的思想的一种艺术创造。这种拟人化的结果,就使这些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呈现出复杂的状态。那就是它既是动物,又不是动物;既不是人,又是人。它是人和动物的统一,是现实和幻想的统一。” 其次,如果细数早期的动画影片,我们会发现许多影片中有一些拥有变幻莫测的魔法和种种不平凡技艺的人物角色,而且他们成为故事发展的推动器。像《神笔马良》中手持神笔的马良、《白雪公主》中拥有魔镜的恶毒王后、《石中剑》中预测未来的魔法师、《灰姑娘》中摆弄魔棒的仙女……似乎没有这些人的存在,百姓就不能除暴安良,公主就不会遇到白马王子,亚瑟王在童年就不能经受历练,灰姑娘也不再会穿上水晶鞋……正是这些超自然的人物和宝物让动画电影在虚幻世界中走得更远更久。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