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公共危机管理(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公共危机管理(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ISBN:978-7-300-14506-8 条码:
作者: 王宏伟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6.00  折扣价:¥32.40
折扣:0.90 节省了3.6元
字数: 434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145068 每包册数: 9
出版日期: 2012-0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该书从解析公共危机入手,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公共危机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阐述。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共危机的定义、机理与特征,公共危机管理的阶段与原则,公共危机的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公共危机预警,公共危机沟通,公共危机中的协调与合作,公共危机中的社会动员,公共危机中的调查评估,国内外重大危机案例解析。


作者简介:

王宏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公共安全研究所副教授、博士,河北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主持或参与多项危机与应急管理科研项目,著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反思2008:挑战中国的重大突发事件》等著作,翻译《管理的终结》等国外著作,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中国应急管理》、《中国减灾》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讲授<<公共安全管理>>、<<恐怖主义与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概论>>、<<公共危机管理>>、<<国外危机与应急管理>>、<<危机决策>>、<<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等课程。


章节目录:
第1篇 基础篇第1章 公共危机与管理 1.1 危机与公共危机的内涵 1.2 公共危机的特征与分类 1.3 公共危机管理的阶段与原则1.4 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与研究 第2章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2.1 危机管理体制的基本理念 2.2 国外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2.3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第3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社会动员 3.1 危机社会动员的理论基础 3.2 应急社会动员的对象与网络 3.3 国外社会动员 第2篇 过程篇第4章 风险管理 4.1 风险社会与风险管理流程 4.2 风险的减缓 4.3 风险减缓措施 第5章 危机应急规划与演练 5.1 应急规划的作用与流程 5.2 gt; 5.3 应急预案演练 第6章 公共危机预警 6.1 预警的功能 6.2 预测预警系统 6.3 预测预警的人本理念 第7章 危机响应与决策 7.1 危机响应的战略与目标 7.2 危机响应的活动与功能 7.3 危机响应的保障体系 7.4 危机决策的挑战与特点 7.5 危机决策的模式与要求 7.6 危机决策的关键问题 第8章 危机恢复与调查评估 8.1 恢复的概念与理论 8.2 恢复的分类与维度 8.3 恢复的过程与管理 8.4 危机恢复中的重要问题 8.5 调查评估的内涵与意义 8.6 调查评估的原则与流程 第3篇 问题篇第9章 危机沟通与协调 9.1 危机沟通概述 9.2 危机的信息发布 9.3 应急网络与协调 第10章 危机的媒体公关与舆情引导

精彩片段:
第1章 公共危机与管理 1.1 危机与公共危机的内涵 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里,风险无处不在,危机时有发生。从gt;事件到gt;马德里事件、孟买恐怖袭击,从SARS到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从印度洋海啸、卡特里娜飓风、gt;汶川特大地震到gt;东日本大地震,各类公共危机频繁发生,给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挑战着社会系统的核心价值与运行能力,也考验着各国政府的执政能力。1972年出版的《社会科学国际百科全书》从不同角度,比较全面地描述了危机的特点:危机gt;此后,世界各国学者以不同的学术眼光,对危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截至目前,人们对gt;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首先,gt;意味着gt;还是gt;?gt;一词最早出现于希腊语(kappa;rho;?sigma;iota;sigmaf;),最初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其含义是病情变化的转折点。在英文中,gt;(crisis)的形容词形式是critical,意思是gt;。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危机是事物发生过程中的一个gt;--由于情势危急,它需要人们作出关键性的决断。危机究竟是由好变坏的转折点还是由坏变好的转折点,这涉及对危机的价值判断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gt;正如其字面意思显示的那样,既包括gt;(danger),也包括gt;(opportunity)。例如,史蒂芬middot;芬克(Steven Fink)认为,危机的出现gt;,是一种进入关键性阶段的情境。它是gt;。台湾学者詹中原也认为,危机具有价值的中立性。gt;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强调要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以实现转危为安、化危为机。在转化的过程中,风险作为危机变成灾害或灾难的可能性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些专家将灾害或灾难看作是危机不良管理的结果,认为可以通过良好的危机管理能力而得到避免。安危与危机在我国古代治国理念中,安危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易.系辞下》中说:gt;同理,根据辩证法的观点,危机与许多事物一样,包含着积极与消极两个发展方向。在冲突性危机中,一方的危险对另一方意味着机遇。同时,人们可以汲取危机的教训,开启机会之窗,推动管理创新。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gt;这一术语主要用来描述其负面影响。汉语词典对危机的解释是gt;《韦伯新国际词典》第2版对gt;(crisis)的解释是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