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教程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教程
|
ISBN: | 978-7-5606-2648-2 |
条码: | |
作者: |
孙建仁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5.00
折扣价:¥33.25
折扣:0.95
节省了1.75元
|
字数: |
546千字
|
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365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13
|
出版日期: |
2011-12-01 |
|
内容简介: |
全书内容分为基础篇、实验篇和习题篇。第1篇为基础篇,共8章,内容分别为金属切削的基本定义、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金属切削基本条件的合理选择、机械加工精度、机床夹具设计原理、典型零件加工、机械加工方法及设备、典型阶梯轴类零件加工项目设计。第2篇为实验篇,共23个实验,内容分别为外圆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切削变形、车削力测定、切削温度的测定、车床三向力静刚度测定、加工误差统计分析的常规方法、切削用量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安装方法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线切割机床加工操作实验、切削加工质量的综合实验、组合夹具拆装实验、机床夹具运用实验、曲轴状态检查实验、平面度误差测量、用投射仪检查轴系两端同轴度误差、用激光导向准直仪确定轴系理论中线、数控操作实验、数控车床加工实验、数控铣床加工实验、数控机床伺服系统控制、卧式车床结构剖析、滚齿机床的调整、机床几何精度的检验。第3篇为习题篇,共5个模块,内容分别为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理论习题与参考答案、金属切削加工工艺理论习题与参考答案、机床夹具设计习题与参考答案、机械加工设备及刀具习题与参考答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实验实训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机械制造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1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定义 2
1.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2
1.1.1 工件的表面形状 2
1.1.2 切削运动 4
1.1.3 工件上的加工表面 4
1.1.4 切削用量 5
1.2 刀具角度和刀具的工作角度 5
1.2.1 刀具角度的静止参考系 5
1.2.2 刀具角度 7
1.2.3 刀具的工作角度 9
1.3 刀具角度换算 12
1.3.1 法平面与正交平面内前、后角的关系 12
1.3.2 任意剖面与正交平面内前后角的关系 13
1.4 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 15
1.4.1 切削层参数 15
1.4.2 切削方式 16
1.5 旋转刀具的角度 17
1.5.1 螺旋齿圆柱铣刀的角度 17
1.5.2 麻花钻的结构和角度 18
第2章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 20
2.1 金属切削层的变形 20
2.1.1 切屑的形成 20
2.1.2 切屑的形态 21
2.1.3 切削过程中三个变形区的变形特点 22
2.1.4 积屑瘤 25
2.1.5 影响切削变形的主要因素 27
2.2 切削力 29
2.2.1 切削力的来源 29
2.2.2 切削力的分解 29
2.2.3 切削力的经验指数公式 31
2.2.4 单位切削力和切削功率 31
2.2.5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32
2.2.6 切削力的测量 34
2.3 切削热及切削温度 35
2.3.1 切削热的来源 35
2.3.2 切削温度 35
2.4 刀具磨损和刀具耐用度 38
2.4.1 刀具磨损的方式 38
2.4.2 影响刀具磨损的因素 39
2.4.3 刀具磨损的原因 40
2.4.4 刀具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 41
第3章 金属切削基本条件的合理选择 45
3.1 刀具材料、类型及结构的合理选择 45
3.1.1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45
3.1.2 常用刀具材料的种类、特点及适用范围 45
3.2 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 46
3.2.1 概述 46
3.2.2 前角及前角形状的选择 46
3.2.3 后角的选择 47
3.2.4 主偏角、副偏角及刀尖形状的选择 48
3.2.5 刃倾角的选择 50
3.3 刀具耐用度的选择 51
第4章 机械加工精度 52
4.1 概述 52
4.1.1 概念 52
4.1.2 获得零件加工精度的方法 53
4.2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其分析 54
4.2.1 加工原理误差 54
4.2.2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55
4.2.3 机床传动链误差 58
4.2.4 调整误差 58
4.2.5 刀具制造误差与磨损 58
4.2.6 夹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 59
4.2.7 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59
4.3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61
4.3.1 基本概念 61
4.3.2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62
4.3.3 内应力重新分布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66
4.3.4 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措施 67
4.4 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68
4.4.1 工艺系统热变形的热源 68
4.4.2 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68
4.4.3 对工艺系统热变形的控制 69
4.4.4 工件内应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69
4.5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 70
4.5.1 加工误差的分类 70
4.5.2 加工误差的分布图分析法 71
4.5.3 加工误差的点图法统计分析介绍 75
第5章 机床夹具设计原理 79
5.1 机床夹具概述 79
5.1.1 机械加工工艺装备及其作用 79
5.1.2 机床夹具及其组成 79
5.1.3 机床夹具的分类 81
5.1.4 机床夹具的功能 81
5.1.5 专用夹具的组成 81
5.2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82
5.2.1 定位原理 82
5.2.2 根据加工精度要求,确定工件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数目 82
5.2.3 定位元件限制工件自由度 83
5.2.4 几种不同的定位形式 89
5.2.5 工件定位时的几种情况 91
5.2.6 定位表面的组合(组合定位分析) 91
5.3 定位误差的计算 94
5.3.1 概述 94
5.3.2 定位误差及其产生原因 95
5.3.3 定位单个典型表面时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 97
5.3.4 工件以一面两孔定位时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 101
5.3.5 夹紧装置的设计计算 106
5.4 典型数控机床夹具设计要点 115
5.4.1 数控铣床夹具 115
5.4.2 数控钻床夹具 116
5.4.3 加工中心机床夹具 117
5.5 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及步骤 117
5.5.1 设计机床夹具的基本原则 117
5.5.2 机床夹具设计的程序 118
5.5.3 总图上的标注 119
第6章 典型零件加工 121
6.1 轴类零件加工 121
6.1.1 概述 121
6.1.2 典型主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123
6.1.3 主轴加工中的几个工艺问题 126
6.1.4 CA6140车床主轴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 127
6.1.5 CA6140车床主轴主要加工表面加工工序安排 128
6.1.6 轴类零件的检验 128
6.1.7 丝杠加工 129
6.2 箱体加工 130
6.2.1 概述 130
6.2.2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31
6.2.3 箱体加工工艺过程及分析 133
6.2.4 箱体类零件的孔系加工 134
6.2.5 孔系加工的精度分析 137
6.3 齿轮加工 140
6.3.1 概述 140
6.3.2 齿轮的材料、毛坯及热处理 141
6.3.3 齿轮加工的一般工艺路线 142
6.3.4 齿坯机械加工 143
6.3.5 圆柱齿轮齿面(形)加工方法 145
6.3.6 圆柱齿轮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示例 145
6.4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 147
6.4.1 概述 147
6.4.2 套筒类零件的内孔加工 148
6.4.3 孔的精密加工 150
6.4.4 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153
6.5 连杆加工 156
6.5.1 概述 156
6.5.2 连杆的加工工艺过程 157
6.5.3 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57
第7章 机械加工方法及设备 158
7.1 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 158
7.1.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 158
7.1.2 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的编制 158
7.1.3 机床的传动系统与运动计算 162
7.1.4 机床的传动联系及传动原理图 164
7.1.5 机床的基本要求 165
7.2 车削加工与车床 165
7.2.1 车床的用途及分类 165
7.2.2 CA6140型卧式车床的工艺范围及其组成 166
7.2.3 CA6140型卧式车床概述 167
7.3 磨削加工与磨床 170
7.3.1 砂轮的特性 170
7.3.2 磨削原理 171
7.3.3 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 173
7.4 齿轮加工与齿轮加工机床 173
7.4.1 齿轮的加工方法与齿轮加工机床的类型 173
7.4.2 Y3150E滚齿机 174
7.4.3 齿形的其它加工方法 177
7.5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177
7.5.1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一般步骤与方法 178
7.5.2 数控加工零件工艺性分析 178
7.5.3 加工方法的选择与加工方案的确定 179
7.5.4 工序与工步的划分 179
7.5.5 零件的安装与夹具的选择 180
7.5.6 刀具的选择与切削用量的确定 180
7.5.7 对刀点与换刀点的确定 181
7.5.8 加工路线的确定 182
7.5.9 数控加工工序与数控加工工步的划分 182
第8章 典型阶梯轴类零件加工项目设计 185
8.1 选择车刀、车床和工件安装方式 185
8.1.1 车刀类型与选用 185
8.1.2 工件的安装 189
8.2 拟定加工工艺 189
第2篇 实 验 篇
实验1 外圆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194
实验2 切削变形 200
实验3 车削力测定 204
实验4 切削温度的测定 210
实验5 车床三向力静刚度测定 215
实验6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的常规方法 220
实验7 切削用量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224
实验8 安装方法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227
实验9 线切割机床加工操作实验 229
实验10 切削加工质量的综合实验 232
实验11 组合夹具拆装实验 234
实验12 机床夹具运用实验 236
实验13 曲轴状态检查实验 239
实验14 平面度误差测量 244
实验15 用投射仪检查轴系两端轴 同轴度误差 247
实验16 用激光导向准直仪确定轴 系理论中线 251
实验17 数控操作实验 252
实验18 数控车床加工实验 256
实验19 数控铣床加工实验 264
实验20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控制 270
实验21 卧式车床结构剖析 276
实验22 滚齿机床的调整 280
实验23 机床几何精度的检验 288
第3篇 习 题 篇
习题或模拟试题 294
模块1 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理论习题 294
模块2 金属切削加工工艺理论习题 302
模块3 机床夹具设计习题 303
模块4 机械加工设备及刀具习题 324
模块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模拟试题 338
参考答案 341
模块1 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理论习题
参考答案 341
模块2 金属切削加工工艺理论习题
参考答案 342
模块3 机床夹具设计习题参考答案 345
模块4 机械加工设备及刀具习题
参考答案 347
模块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 348
附录一 综合实验典型零件图 352
附录二 组合夹具元件及其功能 355
参考文献 359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在机械工程学科的教学体系改革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进与提高,尤其是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进与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将课程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建立科学的实验思路、认识先进的实验系统和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与技能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程实验改革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创新,即创建一批具有高新技术水平的、采用计算机处理的、高度信息化的,同时又能揭示课程内容所阐述的基本原理的现代化教学实验系统。这样的实验系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改变传统的只看不做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实践能力。 本书力求保持教材和生产实际、实验实训相结合,专业理论为专业技能服务的基本原则,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能满足生产第一线的需要。 本书在内容的选择上以工程实践的“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全书的结构编排充分考虑了学科的综合性及体系的完整性,一方面补充了相关章节的习题和答案,另一方面对原有的实验进行了补充和改进。 本书共3篇,即基础篇、实验篇和习题篇。其中基础篇分为8章,实验篇有23个实验,习题篇有5个模块。在结构上尽可能做到紧凑和精练;在内容上把握了基础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注重实例分析和应用技巧的介绍;在表达形式上尽可能地简化推导过程,侧重方法分析和结论引用,同时配有大量图表,充分保证学生易学、易懂。 本书由孙建仁、薛旺录主编,梁补女、程仲文、刘立美、马淑霞参编,徐创文教授主审。其中基础篇第1、2章由孙建仁、马淑霞编写,第3、4章由刘立美、梁补女编写,第5、6章由薛旺录、程仲文编写,第7、8章由孙建仁编写,实验篇由薛旺录编写,习题篇由梁补女、刘立美编写。全书由孙建仁、薛旺录统稿。 本书可作为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实验实训教材,也可作为机械制造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