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生物效应 - 电磁兼容理论与应用技术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电磁生物效应
电磁兼容理论与应用技术丛书
|
ISBN: | 7-5635-0502-4/TN·201 |
条码: | 7-5635-0502-4 |
作者: |
刘亚宁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23.00
折扣价:¥15.41
折扣:0.67
节省了7.59元
|
字数: |
162千字
|
出版社: |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2-01-01 |
|
内容简介: |
近年来,电磁兼容的概念已悄然渗透到了生物医学和生态学的领域。本书介绍了电磁辐射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物效应,并从环境电磁辐射对人体各层次局部小电磁兼容系统施行骚扰的概念出发,介绍了电磁生物效应的机理、应用和防护。为便于理解人体内外环境的电磁兼容,还简述了生物电和电生理知识;同时介绍了生物芯片中的电磁场,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目录 1绪 论 1.1 生命——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有序运动2 1.2 弱的相互作用和亚稳态3 1.3 站在物理学的高度看问题4 2 电磁波与电磁波生物效应 2.1 电磁波的生物效应11 2.1.1 平战时机体可接触到的电磁波11 2.1.2 瞬间电磁脉冲15 2.1.3 电磁波生物效应20 2.1.4 电磁波生物效应机理34 2.2 电磁波对神经系统的效应48 2.2.1 电磁脉冲对学习记忆相关指标的影响48 2.2.2 电磁辐射对学习记忆相关指标的影响49 2.3 电磁波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效应51 2.3.1 流行病学调查51 2.3.2 动物实验方面56 2.3.3 对心肌组织细胞的影响59 2.3.4 对酶类的影响61 2.3.5 EMP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效应63 2.4 电磁波对免疫系统的效应66 2.4.1 非电离辐射对T,B淋巴细胞的作用67 2.4.2 非电离辐射对NK细胞的作用72 2.4.3 非电离辐射对巨噬细胞的作用72 2.5 电磁波对昼夜节律的影响74 2.5.1 电磁辐射对昼夜节律的影响74 2.5.2 电磁脉冲的生物效应与昼夜节律77 2.6 电磁场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79 2.6.1 电磁场诱导凋亡79 2.6.2 电磁场影响细胞周期变化80 2.6.3 电磁场引起细胞凋亡、周期改变的可能机制81 2.7 静电场与人体静电81 2.7.1 静电产生机理82 2.7.2 人体带电方式84 2.7.3 静电场的测量86 2.7.4 静电防护90 2.7.5 静电场生物效应与临床应用92 3 电磁场(波)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3.1 连续波及脉冲电磁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93 3.1.1 连续波电磁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93 3.1.2 脉冲电磁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98 3.2 微波的基础理论与医学应用101 3.2.1 微波基本理论101 3.2.2 微波生物效应113 3.2.3 微波的热效应117 3.2.4 微波的非热效应119 3.2.5 微波用于治疗恶性肿瘤121 3.2.6 分米波和毫米波的医物学应用124 3.3 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的原理126 3.3.1 射频消融治疗的物理学和医学基础概况126 3.3.2 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134 3.4 磁场在理疗学上的应用135 3.4.1 磁疗的物理基础136 3.4.2 磁疗器械144 3.4.3 磁疗方法147 3.4.4 磁疗的作用机制与治疗作用150 3.4.5 磁疗的临床应用155 3.5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157 3.5.1 磁共振成像原理入门158 3.5.2 弛 豫161 3.5.3 磁共振成像序列162 3.5.4 磁共振频谱分析180 3.5.5 磁共振设备182 3.6 电子自旋共振原理及应用184 3.6.1 原 理184 3.6.2 ESR的应用191 4电磁场(波)生物效应的机理 4.1 有关的物理学基础知识194 4.2 非热效应的几种理论和假说197 4.3 从生物医学角度看电磁生物效应202 5 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研究中的计算方法和安全防 护标准 5.1 射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214 5.1.1 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的特殊性214 5.1.2 电磁辐射热效应的作用原理216 5.2 电磁辐射热效应标准223 5.2.1 电磁辐射热效应标准制定方法223 5.2.2 电磁辐射热效应标准226 5.2.3 电磁辐射热效应的防护229 5.3 电磁辐射的危害效应232 5.3.1 中短波电磁场辐射的危害232 5.3.2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性232 5.4 电磁辐射生物防护容许值标准234 5.5 毫米波的生物学作用243 5.6 微波电磁场的防护244 6 生物电及人体电生理 6.1 细胞膜与膜电位249 6.1.1 生物膜脂双层的流动镶嵌结构(液晶模型)249 6.1.2 细胞兴奋与可兴奋细胞251 6.1.3 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251 6.2 细胞电位及其生物电的测量256 6.2.1 细胞电位记录技术257 6.2.2 微电极技术259 6.2.3 微电极放大器261 6.2.4 干扰及其消除261 6.2.5 细胞电位记录和分析262 6.2.6 人体皮肤电位的测量和方法263 6.2.7 生物大分子的电导率和生物半导体266 6.2.8 生物磁学267 6.3 心脏的生物电及心电图268 6.3.1 心肌兴奋与心脏生物电268 6.3.2 心动周期与心脏节律性269 6.3.3 正常心电图及各波形成机理270 6.3.4 心电图测量原理272 6.3.5 心电图的临床含义276 6.4 脑电现象277 6.4.1 大脑皮层电活动的生物及物理基础277 6.4.2 大脑皮层电活动的特征297 6.4.3 大脑皮层的电位变化298 6.4.4 脑的高级功能298 6.4.5 脑电图303 6.4.6 诱发脑电图的测定及意义312 6.4.7 脑地形图的测定及其意义314 6.5 血液的电特性316 7 生物芯片中的电磁场 7.1 什么是生物芯片322 7.2 生物芯片的种类324 7.3 生物芯片中的电磁场325 7.4 生物芯片的应用前景334 参考文献336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