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产学创新的平台:从硅谷到中关村 - 走近新科技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产学创新的平台:从硅谷到中关村 走近新科技丛书
ISBN:7-81075-260-X/F.031 条码:
作者: {中}李建军  相关图书 装订:软精装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定价: ¥20.00  折扣价:¥19.00
折扣:0.95 节省了1元
字数: 290千字
出版社: 江西高校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2-05-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硅谷产学创新体制的正反馈疚,探索这种体制形成的种种历史因素,从理论上对这种高技术创业激励体制的内在构成和集群效应做了深刻地分析,既有助于我们领悟硅谷高技术创业的成功之道,又能激发我们推动高技术产业的热情和思路。结结合中关村的高技术创业实践,从产学合作创新的视角分析中关村高技术创业存在的种种体制“缺位”现象提出了中关村激励高技术创业的基本思路,也是本书关注的焦点。此外,为了帮助读者更客观地理解硅谷目前所面对的形势,针对网络泡沫所引发的硅谷“寒流”,本书还从产学创新体制的总体构架,对硅谷高技术产业创新和网络经济的未来提出了相对乐观的看法。

作者简介:
李建军,哲学博士,现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科学副教授、副主任。

章节目录:
1.激动人心的创业年代(一、硅谷疆域的开拓者;二、个人电脑时代的创业者;三、网络时代的创业者)
2.求解硅谷成功之道(一、产业界主导型的研究生考试计划;二、学术界主导型的大学科技园计划;三、政府推动型的工业园计划;四、硅谷成功的因素)
3.惊涛拍岸,堆起产学创新的集群(一、硅谷产学创新的生态系统;二、硅谷产学创新系统的集群效应)
4.点石成金,功在产学创新体制(一、社群资本:产学体制运行的基础;二、激励技术创新的正反馈机制;三、硅谷产学创新体制)
5.体制建设的“第一推动力”(一、产学创新和政府激励;二、推进产学创新的几种招数)
6.硅谷热中的中关村(一、挺身而出的第一代;二、才情并举的第二代;三、中西合壁的第三代;四、创业大潮中的新生代)
7.中关村问题:体制缺位(一、中关付发展中的问题;二、建设高效运作的产学创新体制)
8.潮起潮落论硅谷(一、“寒流”突袭中的硅谷;二、西方不亮东方亮)

精彩片段:
 
书  评:
 《产学创新的平台——从硅谷到中关村》,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硅谷产学创新体制的正反馈效应,探索这种体制形成的种种历史因素,从理论上对这种高技术创业激励体制的内在构成和集群效应进行深刻分析;结合中关村的高技术创业实践,从产学合作创新的视角分析中关村高技术创业存在的种种体制“缺位”现象,提出了中关村激励高技术创业的基本思路和假设高效运作的产学创新体制的目标。

 李建军的《产学创新的平台——从硅谷到中关村》一书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硅谷产学创新体制的正反馈效应,探索这种体制形成的种种历史因素,从理论上对这种高技术创业激励体制的内在构成和集群效应进行了深刻分析。读者通过该书可以了解到:1.产学结合的创新体制是硅谷信息产业公司高效运作的基石;2.硅谷建立了独特的社群网络与开放体制;3.在硅谷,知识和人才进行着高速流动;4.硅谷产学集群的构成和发育呈现出巨大的非平衡性,等等。该书的特点在于突出了当代“新科技”的特点,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真知灼见,又有解决科技政策和社会实践的新思路。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