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浙皖高校创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沪苏浙皖高校创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
ISBN: | 978-7-5628-3278-2 |
条码: | |
作者: |
课题组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8.00
折扣价:¥34.20
折扣:0.90
节省了3.8元
|
字数: |
150千字
|
出版社: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2-05-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国际比较、案例研究、政策研究、实践总结等多个维度,探究了创业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起到的作用及程度。 本报告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创 业教育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研究” (项目编号: BIA100064)的子课题“沪苏浙皖高校创业教育状况调研”的研 究成果。报告部分内容作为附录收录于总课题研究成果《大学 与创业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战略》之中。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一、 沪苏浙皖高校创业教育状况概述/1 (一) 四地状况概述/1 (二) 上海市大学生创业现状/3 (三) 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现状/13 (四) 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现状/18 (五) 安徽省大学生创业现状/23 (六) 四省市大学生创业现状比较/27二、 沪苏浙皖高校创业教育外部因素的PEST分析/29 (一) 政策环境/29 (二) 经济环境/42 (三) 文化环境/54 (四) 技术环境/62三、 沪苏浙皖高校创业教育内部因素的分析/69 (一) 认识定位/69 (二) 运行体制/70 (三) 课程实施/71 (四) 实践活动/73 (五) 师资建设/74 (六) 成效评价/75四、 上海高校创业教育状况的SWOT分析: 基于四省市的比较/77 (一) 内部因素的优势和劣势/78 (二) 外部因素的机会和风险/79 (三) SWOT分析表/83五、 上海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85 (一) 外部因素的对策建议/85 (二) 内部因素的对策建议/89附录沪苏浙皖创业教育典型高校案例/91后记/138
|
精彩片段: |
(一) 四地状况概述
2011年3月29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上海明确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推动创新”的理念,把“全程创业教育”、“生存型创业转向促进自身发展的创业”、“通过分类指导提升创业品质”三条作为政府推动创业教育的导向。早在2006年5月,为了加快推进大学生科技创业工作,上海成立了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目前基金规模已达5亿元。2007年,上海市决定实施“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由市教委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助1000个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2009年,上海市教委、市科委和杨浦区政府共同搭建了服务创业者的高校技术市场,通过多年来的逐步探索,上海明确了构建以“覆盖全面、层次合理、运行有效、特色鲜明”为发展目标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江苏省坚持把科教与人才强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在创业教育方面率先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省财政每年划拨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还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工程”纳入《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创业教育,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科研成果孵化基地,到2015年,建设40所省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30个省级创业实践基地及孵化基地。江苏省提出,必须坚持完善机制、管理创新,必须积极构建政府、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支撑与服务体系,必须依托社会、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必须积极倡导“创业光荣”的良好创业氛围,提高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浙江省作为“浙商文化”的发源地,民间创业氛围浓厚,浙江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人数,给创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浙江省也设立了1亿元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以利息支持高校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浙江省以实践作为重要抓手,推进高校创业教育,逐步探索形成了三种特色模式。第一种是“全真环境下”的创业与创业教育: 学校提供创业经营场所,学生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所创办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第二种是“模拟环境下”的创业与创业教育: 学校提供场地,完全模拟社会创业与管理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第三种是“混合环境下”的创业与创业教育: 在校生既有申办的法人公司,也有在校内成立的工作室,更有利用与依托学校周边市场开展创业活动。
安徽省拥有创业求变的历史积淀,在新时期随着跨区域资源的深入整合及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安徽省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制定了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加大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投入,并积极引导各高校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利用和依托高校科技园、软件园、产业园、产学研基地等现有条件,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和孵化基地,帮助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安徽省的创业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涌现出不少自主创业的优秀大学生典型。该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也比较重视,开展了省内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的评选活动。不过,也必须正视安徽省的创业教育尚未形成类似江浙沪三地的独特模式和做法,这与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一定关系,创业教育在安徽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对沪苏浙皖高校创业教育的状况有了概要的了解之后,我们将进一步聚焦到创业教育的成效中一种比较显性的表现形式,即大学生的创业情况,这也是本课题与同类相关课题相比更具特色和创新性的地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和成果相当丰富,但先前的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创业者的个体角度,或者一部分大学生创业者的小群体的角度进行研究,得到了关于创业意愿、创业原因、创业感受、创业遇到的问题等方面的资料,这些研究确实反映了大学生创业者或者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所具有的一些共性问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一个地区或几个地区范围内大学生创业整体情况的研究还很少见,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创业本身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比较晚、还没有建立起各地统一的专门负责部门或机构、能够获得的第一手材料较为有限等因素造成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课题组根据当前我国就业创业信息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从毕业生就业统计的方向入手调查。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4〕7号)、《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的说明》、《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6〕13号)等文件中,明确规定了毕业生就业的7种形式(派遣、合同、定向委培、灵活就业、升学、出国出境、项目就业),其中“创业”作为“灵活就业”的一种方式纳入统计范围。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在毕业伊始就选择创业,那么在教育部门中主管毕业生就业的机构就会积累大量原始的统计数据。
课题组从这点着手,在相关省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和支持下,基本获得了2008年至2010年四地大学生创业的相关统计数据。江苏省相关统计仅收集到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且数据内容存在一些残缺和不完善的情况。上海地区在大学生科技创业方面,因为有上海市科技创业基金作为重要扶持力量,因此启动较早,也积累了很多宝贵数据,我们也将其纳入一并考察的数据范围。虽然现有数据并不能完全包括当年所有创业的毕业生统计数据反映的是沪苏浙皖四地截止到当年9月1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情况,9月1日之后的情况未进入统计数据。因此,毕业生毕业时已经落实工作单位后又辞职进行自主创业,且未向相关教育部门进行申报的情况,也未能统计在内。,但是这些由官方途径上报、有书面材料支撑的一手资料仍可作为分析当地大学生创业现状的重要参考依据。下面将主要从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学历层次、学校类型、创业行业等方面,对不同地区大学生的创业现状进行比较研究。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