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风骨与意趣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宋诗风骨与意趣
|
ISBN: | 978-7-5614-5773-3 |
条码: | |
作者: |
郄丙亮 解爽 陈星宇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18.00
折扣价:¥17.10
折扣:0.95
节省了0.9元
|
字数: |
148千字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180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17
|
出版日期: |
2012-05-01 |
|
内容简介: |
宋代是一个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历史时期,在“右文”政策的背景下,文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宋代文人的“使命感”格外强烈,士人普遍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进取精神。受其影响,当时某一时期的士风亦颇为随情任性,一部分仕途失意的士大夫以张扬、狂放的方式寄托其政治抱负、人生理想,表现在诗歌创作领域,则涌现了郑燮等一批士人兼诗人的诗风突变与创新。与此同时,宋代武力不兴的残酷事实,使得身居高位的文人逐渐丧失了沙场建功的幻想,转而追求内省、雅致的精神生活,表现在诗作的吟咏对象上则从自然风物向人工器物过渡,尤以文房器物为重。本书分风骨、意趣两部分。风骨篇以“宋代诗歌与皇祐士风”为内容,以郑獬诗歌研究为例,以北宋中期为研究背景,将郑燮从所属的狂放不羁、诗酒风流的诗人群体中独立出来,通过对郑獬生平、宦游经历的考察,结合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创作情况以及艺术成就,揭示其在北宋诗歌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意趣篇以“宋代文人与文物意象”为主题,以宋诗中的文房四宝诗为研究对象,从吟咏对象向人文意象转向的角度,考察文人意趣的转变方式,在诗作中的表现手法及其背后的深层历史、社会原因,以及宋代灿烂的器物文化及文人对器物文化的卓越贡献。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风骨篇宋代诗歌与皇祜士风 ——以郑獬诗歌为研究对象 第一章 郑獬的生平与思想 第一节 北宋皇祐士风的代表——“滕屠郑沽” 第二节 “滕屠郑沽”的诗歌风格 第三节 郑獬的家世、仕宦与思想 第二章 郑獬诗歌创作特色论 第一节 郑獬的古体诗创作 第二节 郑獬的近体诗创作 第三章 郑獬在宋诗发展史上的意义 第一节 郑獬的诗学观念 第二节 仁宗朝豪纵狂怪诗风的遗响与新变 第三节 郑獬在北宋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 意趣篇宋代文人与文物意象 ——以文房四宝诗为例 第四章 宋以前文房四宝诗的发展概沉 第五章 宋代文房四宝诗的概况 第一节 历史环境的促成与文人的推动 第二节 发达文房制造业的推动 第三节 宋代文房四宝诗的特色 第六章 宋代文房四宝诗分类研究 第一节 作为吟咏对象的文房四宝 第二节 作为社交载体的文房四宝 第三节 作为赏玩对象的文房四宝 第四节 作为历史载体的文房四宝 第五节 作为认知对象的文房四宝 第七章 笔诗专题 第一节 毁誉参半的鼠须笔 第二节 黄庭坚笔下的猩猩毛笔 第三节 历尽沧桑的宣城笔 第四节 深情款款的赠笔工诗 第八章 澄心堂纸的前世今生 第九章 藏墨与墨砚中的文人意趣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