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语言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日本语言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
|
ISBN: | 978-7-5628-3298-0 |
条码: | |
作者: |
王军彦,崔红花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48.00
折扣价:¥43.20
折扣:0.90
节省了4.8元
|
字数: |
254千字
|
出版社: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2-07-01 |
|
内容简介: |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从2008年开始计划每年出一本论文集,力图全方位展示学校日本语言文化研究者们的最新学术成果,本次《日本语言文化研究论集》为第三辑。本次论文集共收录论文23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日本语言、日语教育、日本文学、日本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日本江户时代的文化及其特色…………………………… 王军彦(1) 中日踏歌比较论………………………………………… 翁敏华(31) 《胡适全集》日文记载举误……………………………… 石立善(44) 黄遵宪《茶道》诗琐谈…………………………………… 曹建南(52) 明朗健康的文学———梶井基次郎其人和作品………… 张云凤(63) 夏目漱石《道草》的“契约”伦理………………………… 胡兴荣(72) 儒学看文学———以福泽谕吉的诗歌为线索…………… 陈毅立(86) 民间故事《桃太郎》的发展演变………………………… 刘云鸽(96) 关于日语自动词的中相………………………………… 金 灵(106) “会”と「ものだ」——そのモダリティによる考察…… 加藤聰(115) 汉语区别词与日语连体词的对应关系研究…………… 崔红花(127) “VP的好”和“VPほうがいい”的汉日对比…… 石慧敏,杨蕾(139) 「(名词)Xを(形容词)させる」句式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 ………………………………………………………… 陈文栋(148) 汉语名词“人气”的词源与发展………………………… 杨抑扬(156) 世态变迁中的日本人的取名…………………………… 张杭萍(171) 日本企业文化管理中的儒家文化因素………………… 万玲华(184) 浅析日本ODA对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蔡 亮(198) 日本动画《かんなぎ》中神道教的表现形式…………… 郑怡明(214) 从访谈节目看中日提问方式的异同…………………… 臧 昉(221) 浅谈江户时代朱子学官学教育………………………… 黄 逸(234) 大学日语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黄春玉(246) 试论“场景化”与“个人化”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以初级推量表现“かもしれません”为例……… 严世良(254) 附录……………………………………………………………… (270)
|
精彩片段: |
日本江户时代的文化及其特色 王军彦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34) 摘 要:日本的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时代,是从明 治维新起走向近代和现代的前奏,研究和了解日本江户时 代的文化对于研究现代日本文化的形成根源及其文化底流 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帮助。纵观整个江户时代日本文化的 各个领域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一、江户时代的 文化是以对前面的室町文化、桃山文化的传承为基础形成 的。二、总体上说江户时代文化的中心是都市,主角是武士 和町人阶层,并显示出文化向地方和全体国民扩散的动向 和趋势。三、江户时代的文化分为三个时代高峰:宽永期文 化、元禄文化、化政文化。 关键词:江户时代;文化;特色 日本的江户时代是从1603年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开始江户 幕府到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为止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是日本历史 上的近世,是日本的幕府政治时代即武士封建时代的最后时期。这一 时期的文化在继承了前一个时期的文化即室町文化和桃山文化的基 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对于后来的近代和现代日本文化有着极大的 影响。因此,了解和研究江户时代的文化,对于研究近现代日本文化 的形成根源及其文化底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巨大帮助。江户时 代的文化是以对前面的室町文化桃山文化的传承为基础形成的。 十七世纪初,由德川家康开设的江户幕府确立了士农工商等身 份制度,在大将军权威支配下,各藩侯(大名)和朝廷对支撑封建社会 日本语言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 ·1· 的农民进行了全面彻底的统治。外交政策方面,起初奉行以贸易为中 心的协调外交,德川家光通过锁国政策将日本与海外隔离,在幕藩体 制之下构建起一个完备无缺的封建社会。当德川家族的统治强大起 来,确立了集权式幕藩体制之后,便由以前的武断政治转向由通晓学 问的官员和学者操控政治,对于民众也在以武力为背景的同时表面 上采取了依靠朱子学精神的教化政策,实行了所谓文治政治。当国内 稳定后,农业以及产业交通和城市有了显著发展,还使得货币经济发 达起来。这种经济的发达甚至动摇了以农村经济为基础的幕藩体制。 到了十八世纪,货币经济也波及农村,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开始崩 溃,农民贫富差距拉大,封建农村开始显示解体征兆。因此农民起义 和暴动频频发生,靠收租维生的武士经济越发艰难,威胁到幕府和各 藩的财政。在此形势之下幕府为了重整封建制度反复实施改革,但最 终抵抗不住时代的潮流。随着货币经济在全国的发展,在富豪和町人 (城市居民)中呈现出文学艺术的兴隆辉煌。 众所周知,日本江户时代是一个被称作幕藩体制的封建集权体 制确立并发展起来的时代。因为它是一个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漫长时 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方面的特色性格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说 其主角是武士和町人(城市居民)阶层,显示出文化向全体国民扩散 的动向和趋势。在江户时代初期的17世纪前半即第三代将军德川家 光当政的宽永年间(1624—1645),形成一个小的文化高峰———宽永 期文化。之后在17世纪后半至18世纪的元禄时代(1688—1704)形成 江户时代发展期的文化———元禄文化———以具有强劲经济力的上方 (京都大阪一带)町人(城市居民)为中心的文化。再到19世纪初的江 户时代动摇期的文化文政年间(1804—1831)形成另一个文化高峰 期———化政文化———以江户(东京)町人(城市居民)为中心的文化。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