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公共基础知识
|
ISBN: | 978-7-5628-3314-7 |
条码: | |
作者: |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系列教材编写组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128.00
折扣价:¥115.20
折扣:0.90
节省了12.8元
|
字数: |
543千字
|
出版社: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2-08-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通过对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及常用国内外典型检索系统的介绍、通过对网上信息资源特征、类型、利用技巧及Web 2.0知识的相关阐述,比较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技术及功用。同时,本书对学术论文的撰写、投稿等学术活动的知识以及如何遵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侵权、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各类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和强调。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一篇政治知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节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 第三节唯物主义辩证法() 第四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五节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 农信考试真题精选()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农信考试真题精选()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二节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五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六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七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农信考试真题精选() 第二篇管理与科技知识 第四章管理知识() 第一节管理学概述() 第二节政府职能() 第三节行政领导() 第四节行政执行与行政监督() 第五章科技知识() 第一节科学常识() 第二节高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农信考试真题精选() 第三篇文学与历史知识 第六章文学知识() 第一节中国文学常识() 第二节外国文学常识() 第七章历史知识() 第一节中国古代史() 第二节中国近代史() 第三节中国现代史() 第四节中共党史() 第五节世界史() 农信考试真题精选() 第四篇行政能力测验 第八章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节片段阅读提醒解题思路() 第二节片段阅读题型精讲() 第三节文字排序题型解题思路() 第四节文字排序题型精讲() 第九章逻辑判断() 第一节逻辑判断题型解题思路() 第二节逻辑判断题型精讲() 第十章数量关系() 第一节数字推理() 第二节数学运算() 农信考试真题精选() 第五篇写作知识 第十一章公文写作与处理() 第一节公文基本知识() 第二节常用公文写作() 第三节机关常用文书写作() 第四节公文处理() 第十二章申论写作() 第一节申论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申论考试基本环节() 第三节申论应试的禁忌() 第四节申论复习迎考准备() 第五节申论材料的应试技巧() 农信考试真题精选() 第六篇法律知识 第十三章法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法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我国的法律渊源() 第三节法的实施() 农信考试真题精选() 第十四章宪法() 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国家机构() 第四节国家基本制度() 农信考试真题精选() 第十五章刑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犯罪构成要件() 第三节阻却违法性的事由() 第四节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五节共同犯罪() 第六节刑罚() 第七节几种主要罪名() 农信考试真题精选() 第十六章民法() 第一节民事主体() 第二节法人() 第三节代理制度() 第四节物权() 第五节债权() 第六节人身权() 第七节民事责任() 第八节诉讼时效() 第九节担保制度() 农信考试真题精选() 第十七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十节概述() 第十一节行政许可法() 第十二节行政处罚法() 第十三节行政复议法() 第十四节行政诉讼法() 农信考试真题精选() 第十八章银行法() 第十五节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十六节商业银行法() 农信考试真题精选()
|
精彩片段: |
第一节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世界观人皆有之,但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哲学是将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这样的世界观不仅要回答世界“是怎样”的问题,还要解决世界对人来说“应怎样”的问题,反映人的情感、愿望、理想和信念,所以哲学世界观同时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哲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源于知识,又高于知识,是知识的综合和升华,达到对世界、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自身本质的认识。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理解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即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革命是社会变革的前导。
2.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在于:它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是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它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原则,是引导我们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现实地变革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强大工具。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哲学史上有所谓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原,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
2)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要把作为一般世界观的唯物主义与它在各个时代的具体形态区别开来。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般世界观的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唯物主义与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无神论的哲学基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这种唯物主义以自然科学为依据,对唯物主义的论证比起朴素唯物主义有许多进步,但缺少古代哲学那种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观念。
3)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认为只有自我才是唯一存在的“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其所谓的客观精神不过是上帝的别名。
唯心主义之所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的过程,它不是直线式地进行的,而是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都可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这条直线会把人们引到唯心主义的泥潭,而反动或保守的阶级和势力的利益和政治需要则会把它巩固下来。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片断、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一般说来,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感觉经验,客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概念理性。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它却是生长在结果实的、活生生的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