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计算机导论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计算机导论
ISBN:978-7-5628-3322-2 条码:
作者: 郭卫斌 杨建国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9.80  折扣价:¥35.82
折扣:0.90 节省了3.98元
字数: 420千字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2-08-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计算机导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刚进入大学就能全面了解计算机领域的专业知识、最新发展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今后要学习的主要知识、专业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为后续课程构建一个基本知识框架,为以后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1章绪论
1.1计算机学科发展历程与趋势
1.2计算机学科知识体系
1.2.1计算机学科的基本学科能力要求
1.2.2不同专业方向的问题空间与知识取向
1.3计算机学科的重要理论和计算模型
1.3.1图灵模型
1.3.2可计算性理论
1.3.3停机问题
1.3.4计算复杂性
1.3.5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
1.3.6虚拟机
1.4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内容组织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计算机文化
2.1计算机发展史
2.1.1早期的计算工具
2.1.2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2.1.3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2.1.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2.2计算机的定义
2.2.1计算机的概念
2.2.2计算机的分类
2.2.3计算机的特点
2.2.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2.3中国计算机的发展
2.4著名的计算机公司与学术组织
2.4.1计算机公司
2.4.2计算机学术组织
2.5知名计算机专业学院与计算机领域杰出人物
2.5.1知名计算机专业学院
2.5.2计算机领域杰出人物
2.6计算机领域重要奖项、竞赛和期刊
2.6.1计算机领域重要奖项
2.6.2计算机领域重要竞赛
2.6.3计算机领域著名学术期刊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计算机数据
3.1数据表示
3.1.1数据表示的由来
3.1.2数字系统
3.2数据存储
3.2.1数值型数据的存储
3.2.2文本的存储
3.2.3音频的存储
3.2.4图像的存储
3.2.5视频的存储
3.3数据运算
3.3.1逻辑运算
3.3.2移位运算
3.3.3算术运算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计算机系统
4.1计算机硬件系统
4.1.1机箱与电源
4.1.2主板
4.1.3中央处理单元
4.1.4主存储器
4.1.5输入设备
4.1.6输出和存储设备
4.2计算机软件系统
4.2.1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4.2.2系统软件
4.2.3应用软件
4.3计算机体系结构
4.3.1CISC结构
4.3.2RISC结构
4.3.3流水线结构
4.3.4并行结构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计算机网络
5.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5.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5.1.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5.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5.2.1早期的网络体系结构
5.2.2现代计算机网络结构
5.3典型的计算机网络
5.3.1ARPANET(阿帕网)
5.3.2internet(互联网)
5.3.3Internet(因特网)
5.4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
5.4.1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5.4.2TCP/IP参考模型
5.5计算机网络硬件
5.6IP地址及其子网划分
5.6.1IP地址、子网掩码
5.6.2IP地址子网划分和CIDR协议
5.6.3IPv6协议
5.7网络组建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6.1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
6.2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历史
6.3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
6.3.1按语言级别分类
6.3.2按年代特征进行分类
6.4常见的计算机语言介绍
6.4.1C语言6.4.2C++语言
6.4.3Java语言
6.4.4C#语言
6.4.5Python语言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计算机操作系统
7.1计算机系统概述
7.2操作系统概述
7.2.1操作系统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7.2.2操作系统的发展
7.2.3操作系统的结构及类型
7.2.4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基本特征
7.3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
7.3.1中断7.3.2用户态和核心态
7.3.3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7.3.4分时技术
7.4操作系统的管理与控制
7.4.1进程与线程
7.4.2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7.4.3死锁与饥饿
7.4.4进程调度
7.4.5存储管理
7.4.6输入输出管理
7.4.7文件系统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软件工程
8.1软件工程的产生
8.1.1软件危机
8.1.2软件工程
8.1.3软件工程的目标
8.1.4软件工程的内容
8.2软件生存周期和过程模型
8.2.1软件生存周期
8.2.2软件过程模型
8.2.3过程模型新发展
8.3软件开发方法
8.3.1结构化方法
8.3.2面向对象方法
8.3.3基于构件的方法
8.3.4软件开发新方法
8.4软件开发工具
8.4.1建模与软件开发
8.4.2结构化建模工具
8.4.3面向对象建模工具
8.4.4工具与环境
8.5软件工程管理与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
8.5.1软件工程管理
8.5.2软件工程的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算法与数据结构
9.1概述
9.2算法基础
9.2.1算法的定义和特征
9.2.2算法的表达
9.2.3算法的分析
9.2.4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
9.3数据结构基础
9.3.1什么是数据结构
9.3.2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9.3.3抽象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0章数据库系统
10.1数据库技术概述
10.1.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0.1.2有关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0.1.3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
10.2数据模型
10.2.1概念模型
10.2.2结构数据模型
10.3关系型数据库
10.3.1关系运算
10.3.2数据库查询语言SQL
10.3.3SQL应用举例
10.4数据库的设计
10.4.1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10.4.2关系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
10.5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
10.5.1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
10.5.2Web数据库
10.5.3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
10.5.4空间数据库
10.5.5多媒体数据库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1章嵌入式系统
11.1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及特点
11.1.1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11.1.2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11.2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11.2.1嵌入式处理器
11.2.2嵌入式外围设备
11.2.3嵌入式系统软件
11.2.4嵌入式应用软件
11.3典型的嵌入式微处理器
11.3.1ARM
11.3.2MIPS
11.3.3PowerPC
11.3.4X86
11.4典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11.4.1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
11.4.2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11.4.3典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11.5嵌入式系统的启动流程
11.6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
11.6.1嵌入式系统的一般开发流程
11.6.2嵌入式Linux的开发流程
11.7嵌入式软件的交叉编译环境
11.7.1交叉编译
11.7.2“宿主机/目标机”开发模式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2章人工智能
12.1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12.1.1人工智能的起源
12.1.2人工智能的发展
12.2图灵测试
12.3人工智能的分类
12.3.1强人工智能
12.3.2弱人工智能
12.4人工智能研究学派与代表人物
12.4.1人工智能研究学派
12.4.2人工智能研究的代表人物
12.5机器人定律
12.6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2.6.1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
12.6.2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
12.7人工智能的应用
12.7.1自动定理证明
12.7.2专家系统
12.7.3智能机器人
12.7.4难题求解
12.7.5自动翻译
12.7.6智能控制
12.7.7智能管理
12.7.8智能决策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3章信息安全
13.1信息安全概述
13.1.1信息安全概念
13.1.2信息安全现状
13.1.3信息安全威胁
13.2数据加密与认证技术
13.2.1密码学基本概念
13.2.2数据加密算法
13.2.3安全认证
13.3防火墙
13.3.1防火墙概述
13.3.2防火墙关键技术
13.3.3防火墙的选择
13.4入侵检测
13.4.1入侵检测概述
13.4.2入侵检测技术
13.4.3入侵检测发展
13.5计算机病毒
13.5.1计算机病毒概述
13.5.2常见病毒
13.5.3反病毒技术
13.6VPN及其安全
13.6.1VPN概述
13.6.2VPN关键技术
13.6.3VPN的应用领域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4章计算机职业和道德规范
14.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职业选择
14.1.1计算机产业
14.1.2计算机职业
14.1.3计算机职业素质要求
14.1.4计算机职业健康
14.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职业规划
14.2计算机职业道德规范
14.2.1计算机职业道德
14.2.2知识产权
14.2.3隐私和公民自由
14.2.4计算机犯罪
14.2.5相关法律规范
本章小结
精彩片段:
计算机学科发展历程与趋势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了信息社会。作为信息化的核心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举足轻重。国家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和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都将取决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专门培养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专业人才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称计算机专业),支撑该专业的学科是计算学科(Computing Discipline,又称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简称计算机学科)。自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率先开办“计算装置与仪器”专业起,五十多年间,计算机学科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学科之一。学科内涵不断丰富,多个分支学科已经和正在形成,专业点广,学生人数多。截至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1 908 所,本科院校740所,其中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院校有598所,共有847个专业点,信息类专业的在校生总数已超过278万人。目前已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安全、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多个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1. 起步阶段(1956—1960)1956年,国务院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确定了56项重大研究任务和发展电子计算机等6项紧急措施。全国共有14个计算机专业应运而生,其教育特点归纳为:(1)专业的创建借鉴了国外的办学模式;(2)专业发展采取了“以任务带学科,以科研带队伍”的专业发展模式,主要培养面向国防和科学研究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3)专业培养目标强调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专业设置大多在自动控制系,形成了与应用系统结合的计算机教育。在一些重点大学开始设立计算数学专业,专门培养从事算法设计方面的人才。2. 发展阶段(1978—1986)在《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将电子计算机列为8个影响全局的综合性课题。全国共开办了74个计算机专业,这一时期的教育特点为:(1)计算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课程随着内外交流的增加不断被引进;(2)计算机软件开始得到重视,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开始普及;(3)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始起步,部分重点大学开始招硕士和博士,初步形成多层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3. 腾飞阶段(1994—)随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计算机教育进入全新发展时期。人才需求大,课程更新快,“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与“电子商务”等新专业兴起。专业发展特点为:(1)计算机专业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不断强化网络、多媒体、信息安全等新技术);(2)办学单位和学生人数大幅增加,许多教师陆续补充到教学队伍中;(3)教育内容正逐步与国际接轨。总结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可以发现,计算机专业教育发展以国家需求为目标和驱动力,注重学习国际先进技术,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得到充分认识,认识到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内容更新快等特点贯穿于学科的整个发展过程。同时,计算机学科也是情况最复杂的学科,学科涵盖面宽,应用层次跨度大,生源跨度大,办学条件差异大,条件偏下的居多。计算的概念在过去1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教学计划的设计和教育方法具有深刻的影响,计算的概念已经拓展到难以用一个学科来定义的地步。与此同时,ACM、AIS和IEEECS等国外组织推出的CC2005(Computing Curricula 2005)对计算机科学学科教育的研究认为:(1)可将计算教育分为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CS)、计算机工程(Computer Engineering,CE)、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SE)、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IS)和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等五个方向;(2)计算机教育的各个方向除了科学技术本身内容外,还包含社会和职业生涯方面的知识体,并涉及与计算相关的哲学、历史、社会变化、职业和道德责任、知识产权、隐私和公民自由、计算机犯罪等内容,其中要求许多内容为必修;(3)国外对计算教育的学术研究十分重视,在一些全国性的计算机学术组织中都有计算机教育的分会或特别委员会,如ACM中的计算机科学教育特别兴趣组;(4)设立了许多权威的认证机构,如美国的ABET(Accreditation Board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和英国的QAA(Quality Assurance Agency)等;(5)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高,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表达和写作技能等的培养。但是,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和广泛,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计算机日益平民化,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优势正在丧失,“会计算机”已经不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独有的优势,计算机专业的危机感正在加深,计算机专业何去何从,已经摆在我国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1.2计算机学科知识体系〖1〗1.2.1计算机学科的基本学科能力要求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中,提出了以“培养规格分类”为核心思想的计算机专业发展建议。依据该思想,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分为三种类型、四个不同的专业方向,即科学型(涵盖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工程型(涵盖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和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和应用型(涵盖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如图11所示。科学型以计算机技术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为基本使命,致力于发现规律;工程型关注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原理在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综合应用,致力于构建系统;应用型建立针对特定应用环境的信息系统以及提供信息化服务,注重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功能与性能、系统的集成与配置、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等方面,致力于实现服务。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