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税法
|
ISBN: | 978-7-5628-3354-3 |
条码: | |
作者: |
瞿炎辰徐鸣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9.80
折扣价:¥35.82
折扣:0.90
节省了3.98元
|
字数: |
473千字
|
出版社: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2-08-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在近两年税法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编写的,内容涵盖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等等。本书注重阐述税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注重分析各种税收法律政策精神,以及现行税制的难点和重点。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税收的基本原理 / 第一节税收的概念 / 第二节税收原则 / 第三节税收负担与转嫁 / 阅读材料: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 / 第二章税收要素和税制结构 / 第一节税收要素 / 第二节税制结构 / 阅读材料:2011年税收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缩写) / 第三章税收经济效应 / 第一节税收经济效应的基本原理 / 第二节税收的经济效应 / 阅读材料:梁发芾:从窗户税到房产税 / 第四章税收法制 / 第一节税法的特征和地位 / 第二节税法的渊源和效力 / 第三节税收法律关系 / 阅读材料:税收基本法框架及内容逐渐清晰 / 第五章税收管理 / 第一节税收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 第二节税收管理体制 / 第三节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 / 阅读材料:美国税务管理 / 第六章增值税 / 第一节增值税概述 / 第二节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 第三节应纳税额的计算 / 第四节出口货物退(免)税 / 第五节征收管理 / 第六节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 / 阅读材料:上海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3个月,减轻税负20亿元 / 第七章消费税 / 第一节消费税概述 / 第二节纳税义务人和征税范围 / 第三节税目和税率 / 第四节计税依据 / 第五节应纳税额的计算 / 第六节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 / 第七节征收管理 / 阅读材料:“抑大扬小” 汽车消费税调整或难彰实效 / 税法00目录00 第八章营业税 / 第一节营业税概述 / 第二节纳税义务人和征税范围 / 第三节税目和税率 / 第四节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 第五节税收优惠 / 第六节征收管理 / 阅读材料:取消营业税改革试点明年启动 / 第九章企业所得税 / 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概述 / 第二节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 / 第三节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 第四节资产的税务处理 / 第五节税收优惠 / 第六节应纳税额的计算 / 第七节征收管理 / 阅读材料:新企业所得税法精神宣传提纲(节选) / 第十章个人所得税 / 第一节个人所得税概述 / 第二节纳税义务人 / 第三节征税项目 / 第四节税率 / 第五节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计算 / 第六节税收优惠 / 第七节征收管理 / 阅读材料:个税起征点“落定”,收入差距调整任重道远 / 第十一章关税 / 第一节关税概述 / 第二节征税对象与纳税义务人 / 第三节进出口税则 / 第四节关税完税价格和税额计算 / 第五节税收优惠 / 第六节征收管理 / 阅读材料:WTO与我国关税改革,二十三年风雨兼程 / 第十二章房地产税 / 第一节土地增值税 / 第二节契税 / 第三节城镇土地使用税 / 第四节房产税 / 第五节耕地占用税 / 阅读材料:房产税第二季:京穗进入试点阵容 / 第十三章其他税种 / 第一节车船税 / 第二节车辆购置税 / 第三节印花税 / 第四节城市维护建设税 / 第五节资源税 / 第六节烟叶税 / 阅读材料:新资源税暂行条例全面施行影响几何?
|
精彩片段: |
第一章税收的基本原理
本章学习要点:★ 税收的概念和性质★ 税收的职能和原则★ 税收的负担和转嫁
第一节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一个人们十分熟悉的经济范畴,从它产生发展到如今,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税收是当今世界各国最重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其占各国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在许多国家,这一比重在90%以上。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税收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公民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1.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国家的存在并履行其职能,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为了满足国家一般的社会公共需要,税收、公债、国有企业利润上缴等多种形式都曾经被政府采用,以取得必要的物质资财。在这些财政收入形式中,产生最早、运用最普遍、筹集财政资金最有效的形式首推税收,税收始终是各国政府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2. 政府征税凭借的是公共权力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可以凭借两种权力来取得财政收入,即财产权力和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与财产权力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强制的,它的行使不必经过被执行者的同意,而财产权力的行使则是建立在自愿、有偿基础上的。税收分配可以超越所有制形式,向单位和个人征收实物和货币。3. 政府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公共职能的需求税收的作用在于应付政府开支的需要而筹集稳定的财政资金,税收也是为了全体纳税人的福利而征收,税收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另一方面,国家的职能是多方面的,而税收一般是用于满足属于公共职能范围的支出,不属于此范围的支出,就不应通过税收来满足,而应当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如果国家把任何支出都通过税收来筹集,势必会加重纳税人负担,破坏经济关系。4. 税收必须借助法律形式来进行政府为行使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强制地向经济单位和个人征税,以取得财政收入,但这种收入的取得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之内进行,征税主体既不可多征,纳税主体也不可少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通过税法来规范、约束和调整。税收只有通过法律形式,才能使统治阶级各个成员在利益上得到统一,并通过政府使每个纳税人接受。
二、税收的性质税收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称为税收的“三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成其为税收。1. 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政府的公共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强制性来自政府公共权力的强制性。税收是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收入形式和分配活动。在税收分配活动中,政府是征税主体,单位和个人是纳税主体,两者并非处于一种完全平等的地位,而是一种权力与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强制性缴纳关系。2. 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对具体的纳税人来说,纳税后并未获得任何报酬,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是不具有偿还性或返还性的。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考察,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是并存的,实际上政府从社会取得的一切税款都会通过财政支出的安排,直接或间接地返还给社会,这里又反映出有偿性的一面,但这种返还决不是对每个纳税人所缴税款的等价补偿,而是从社会公共需要出发,集中统一支配使用的。3. 税收的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也称规范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一般说来,纳税人只要取得了税法规定的收入,发生了应税的行为,拥有了应税财产,就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不得违反;同样,政府也只能按预定标准征税,不得随意更改。税收的强制性必须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和约束。税收是一种典型的依法分配的财政收入形式,为了防止税收强制性的滥用,就需要国家制定科学、公正、规范的法律制度,把国家的征税权力与纳税人的纳税行为纳入法律的轨道。三、其他财政收入形式1. 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通过发行公债筹集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与税收相比,发行国债必须按约定的期限归还并支付利息,不具有无偿性。债权人自愿购买发行的国债,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平等互利,必要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不像税收那样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2.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利润上缴是国家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提取国有企业利润收益的一种分配形式。税收与利润上缴虽然都是国家参与企业纯收入分配的形式,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税收分配是以国家公共权力为依托,以国家法律为后盾,适用于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同时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而利润上缴只适用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条件下,其强制性相对较弱,其有偿性和灵活性比较明显。3. 政府性收费政府性收费是政府机关为单位和居民个人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是批准使用国家的某些权利等而收取的报酬或经济补偿,目前大体有以下几种:规费,指政府机关为公民提供特定服务,而向受益人收取的费用,如牌照工本费、手续费等;事业收费,指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为公民提供公益服务而收取的费用,如医药费、学杂费等;国有资源和财产的使用权转让收费,如林木采伐费、土地使用权出让费等。政府性收费,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但“费”与税两者也是有区别的:税是无偿的、固定的,一般由税务部门集中征收,国家统筹使用;而费的基本特征是有偿的,收费的标准可随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数量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且一般由提供服务的政府机关实行定向收费,专款专用。4. 罚没收入罚没收入是对违章、违规行为实施的一种经济处罚,罚没收入比税收具有更明显的强制性和无偿性,是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与税收相比,罚没收入缺乏固定性,具有定向性、一次性的特征,对取得财政收入缺乏稳定、可靠的保证。5. 财政发行财政发行是国家利用货币发行权,以弥补财政赤字为目的而增加货币发行、筹集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与财政发行具有明显的区别:(1)税收对现有社会产品在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分配,不改变社会产品的价值总量;而财政发行必然会使被分配的名义价值量发生虚增。(2)税收和财政发行都会引起商品物价的变动,但税收对物价的影响是局部和结构性的;而财政发行对物价的影响则是全局的、普遍性的,由于增发的货币没有相应的社会产品作基础,容易出现盲目膨胀的趋势,其结果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和社会经济生活紊乱。四、税收的职能税收的职能是指税收这种分配本身所固有的功能,它是由税收本质所决定的,内在于税收分配过程中的功能。税收的职能可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首先,税收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有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价值补偿所具有的功能;其次,税收作为政府履行职责的政策工具所具有的功能,税收的这种功能可概括为财政收入职能、调节经济职能、监督反映职能。税收的职能是税收本质所固有的内在属性。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无偿和规范的分配。税收的这种本质属性,必然要体现在税收职能之中。税收职能与税收共生共存,不可分割。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税收有四个职能:(1) 筹集资金的职能。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满足财政支出的主要手段。(2) 资源配置的职能。税收在筹集财政资金的过程中,客观上改变了经济资源原来的配置。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税收应尽量减少对资源配置的干扰;在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就要有目的地运用税收这一职能,来改变原有的资源配置。(3) 再分配的职能。税收可以改变国民收入或社会财富的分配情况,从而适当调整由市场机制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情况。(4) 经济稳定的职能。增加税收会减少私人消费支出;反之,减少税收会增加私人消费支出。通过改变私人的需求水平,税收可以稳定经济,发挥“内在稳定器”的自动调节功能。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