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生育文化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傣族生育文化研究
|
ISBN: | 978-7-5482-1195-2 |
条码: | |
作者: |
郭山, 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49.00
折扣价:¥44.10
折扣:0.90
节省了4.9元
|
字数: |
380千字
|
出版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342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2-10-01 |
|
内容简介: |
常规的人口理论认为,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基于生产力低下,家庭对劳动力均有较大需求,反映在生育行为上总是表现出追求多育,且具有男性偏好的倾向。在中国,普遍观点认为,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家庭在生育行为上不仅追求高生育水平,而且存在明显的男性性别偏好特征,即追求“多生、生男”。然而,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家庭的生育行为在事实上是存在着多样性的,云南省的傣族家庭生育行为就是一个案例。 长期以来,中国傣族农村社会的经济形态是典型的传统农耕经济,稻田是人们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人们的生活是远离工业化的传统农业生活,但他们在生育行为上却没有追求高生育水平的动机,也没有男性性别偏好的特征。 本书通过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丰富的田野资料和独特的民族生育史调查,在充分展示整个20世纪中国傣族社会人口变迁图景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农业社会中傣族传统低生育行为形成的机理,同时以人类学文化相对论和心理学需求层次论作为解释工具,构建出傣族传统生育行为的解释框架,进而对人类生育行为的多样性作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研究表明,生育行为是人类基于其生存环境作出的理性选择,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并不一定存在确定的对应关系,即在农业社会中也能形成低生育水平的生育模式;家庭生育观念的形成与生育行为的实现取决于社会价值观的主导,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社会中,生育行为更多地受到文化价值取向的规约,即文化是影响其生育行为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本选题为我们认识文化多样性世界中的人类生育行为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是一项难得的少数民族生育文化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 |
郭山,1963年生,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贝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长期从事民族人口与社会发展、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