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现代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
ISBN: | 7-5606-1067-6 |
条码: | |
作者: |
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0 |
定价: |
¥15.00
折扣价:¥14.25
折扣:0.95
节省了0.75元
|
字数: |
291千字
|
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133800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1-11-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当今和未来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及网络技术,特别突出了HFC网络及双向传输问题,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有线电视的系统设计给出实际应用举例,最后论述了有线电视网络的综合业务实现。 本书内容新颖、技术实用、层次分明、易于掌握,对现代广播电视网络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广电部门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也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1章 概论 1 1.1 广播电视网络的概念 1 1.2 有线电视系统技术指标 6 1.3 有线电视的邻频传输技术 11 1.4 有线电视系统的未来发展 15 思考与练习 16 第2章 网络及网络技术 17 2.1 电视广播系统总传输链路 17 2.2 传输网 18 2.3 接入网 35 思考与练习 41 第3章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42 3.1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概述 42 3.2 光缆传输系统的组成与技术指标分配 48 3.3 光缆与光纤传输特性 55 3.4 光纤传输设备 59 3.5 AM - VSB光传输链路的总损耗与系统性能分析 75 3.6 HFC用户分配网络的形式 79 思考与练习 81 第4章 双向传输电视系统 82 4.1 双向传输技术 82 4.2 双向传输电缆电视系统 84 4.3 HFC双向传输电视系统 90 4.4 HFC用户双向分配网络 96 4.5 对网络的基本要求及网络管理 100 思考与练习 101 第5章 有线电视网络系统设计 102 5.1 概述 102 5.2 前端系统设计 105 5.3 光纤干线网络设计 109 5.4 同轴电缆用户分配网络设计 127 思考与练习 130 第6章 有线电视综合业务的实现 131 6.1 多媒体技术 131 6.2 基础性业务 133 6.3 扩展性业务 145 6.4 增值性业务 157 6.5 有线电视网综合业务例证 173 思考与练习 177 附录1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178 附录2 我国上空可收视卫星节目及参数表 188 参考文献 191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序 中国有线电视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有线电视用户国。目前,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经达到了8000多万,有线电视网络的里程超过了300万千米。 有线电视由最初的共用天线系统经过了闭路电视系统阶段,再到今天全新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网络阶段。实践证明,HFC网络是当今技术经济环境下,能够为有线电视用户提供更好传输质量和更高可靠性的传输手段。光缆网起到高速连接的作用,电缆网起到方便和低廉的高速入户的作用,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有线电视网的基础。HFC结构的有线电视网能够直接把750MHz甚至1GHz的带宽送入用户家中,提供了开展多种业务的频道资源。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正进入网络媒体时代,它以网络为标志。有线电视网络为高速交互式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实现大规模联网的条件,又是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输形式,由于大规模的网络传输设备和双向传输技术的开发成功,又由于因特网的出现,使人们看到了交互式网络的社会价值。因此,有线电视网的发展必将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个影响可以产生三个飞跃,一是技术的社会价值的飞跃,二是社会进步的飞跃,三是经济的飞跃。 正因为广播电视已经有了发达的网络,所以当人类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的时候,广播电视作为传播媒体就具有了与新媒体结合的最佳基础。有线电视网络既是广播媒体的载体,又是网络媒体的载体。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就得对我国现有的广播电视各种体制进行改革,首先完成的是有线电视网络的产业化改革。目前国家级、省级的有线电视网络的产业化改造正在进行当中。 我国广播电视的经营体制几十年来一直是一种粗放式的经营体制,这种体制已经不适宜网络媒体的发展需要,必须向集约式方向发展。所谓广播电视的集约式经营,主要体现在:将广播电视的有线和无线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更加精细合理地分配使用;针对用户的不同需要尽可能多地开展不同的业务,并对这些业务进行精细的与效益相联系的管理;对每一个用户进行个性化管理,使他们尽量地各取所需,按需分配,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经营者的收益。实现集约式管理的技术关键是早日推出体制统一、标准统一、成本低廉、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机顶盒。 在播出体制上,将从时分制为主向频分制为主的方向发展。在新体制下,各类广播电视节目不仅可以按时间分配进行播出,而且可以按频道分配进行播出,越来越多的播出体制是以频道为主进行播出的。 在宣传模式上,必须从单向式向交互式方向发展,用户的主体意识将大大增强。 在业务体制上,必须从单一模式向多模式方向发展。未来的业务可分为:基本业务、扩展业务和增值业务。基本业务的特点是具有喉舌功能和公益性质,它是我国广播电视在网络媒体时代的主流业务,任何一个传输机构都必须保证它畅通地传输到每一个用户,并且采取公益性服务;扩展业务是采用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务形式,为特殊用户群体提供的专业频道服务业务;增值业务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的网络资源,为社会提供数据信息服务,其中包括计算机联网、因特网接入,也包括数据广播、出租电路和其它各种网络信息服务。 在管理体制上,必须从块块为主向系统为主的方向发展。系统管理为主不是系统性平衡,而是由系统统一制定经营规范、统一业务模式和统一社会称谓等规范市场形象。 广播电视的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广播系统的一件重要工作,我们应当在新媒体的大潮真正来临之际完成好自身的体制改革,为广播电视系统在新媒体时代的新发展中创造新的基础。 《现代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及其应用》一书,抓住了当今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的主流,全面论述了当前和未来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的技术问题,特别突出了HFC网络及双向传输问题,并结合实际给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例证,同时对有线电视网络综合业务的开展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一定会接触到一个全新且实用的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一定会在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中感受到该书的价值,从中受益。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内容新颖、技术实用、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各级广电部门技术干部的培训教材,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技术参考资料。 我深信作者为之付出的辛勤劳动一定能在社会上结出丰硕的成果,为广播电视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前 言 信息化社会离不开浩大的信息网的支撑,而广播电视网又是信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提出的“村村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播电视网也在不断扩大,家家户户通电视不再是梦想。 在我国,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的干线网络已基本形成,各县级的网络也在逐步完成之中。本书将从广播电视网的基本知识讲起,论述传输网和接入网的技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