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ISBN: | 978-7-5620-4535-9 |
条码: | |
作者: |
宋朝武 主编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3-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53.00
折扣价:¥47.70
折扣:0.90
节省了5.3元
|
字数: |
69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517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2-12-01 |
|
内容简介: |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典自1991年4月9日正式颁布后的第二次修正。为及时介绍此最新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特对本教材第二版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修订过程中,本教材对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管辖、调解制度、保全制度、法律监督程序、证据制度、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特别程序和执行程序等方面的新增条文与修改条文进行阐释,并对相关司法解释进行了及时、充分的更新与解释。本次修订,力求全面反映新理念、新理论,较为充分地展现了民事诉讼法学新的理论与新的观点,具有全面性、体系性、实用性的特点,是一本质量上乘之作。
|
作者简介: |
宋朝武 男,汉族,山东省陵县人。198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后获法学博士学位,现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研究所所长。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执行行为研究会会长、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在中国政法大学从事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公证与调解制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多次参与《民事诉讼法》、《仲裁法》、《人民调解法》等法律的立法与修改工作,主要著作包括《民事诉讼法学》、《民事证据法学》、《仲裁法学》、《中国仲裁制度:问题与对策》、《调解立法研究》等,并已在《中国法学》、《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学家》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
|
章节目录: |
理 论 编
第一章 民事诉讼
第一节 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第二节 民事诉讼目的
第三节 民事诉讼价值
第四节 民事诉讼模式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与适用范围
第五节 民事诉讼法学
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法律事实
第四章 诉与诉权
第一节 诉
第二节 诉权
第五章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各诉讼法共通原则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特有原则
制 度 编
第六章 民事诉讼基本制度
第一节 公开审判制度
第二节 两审终审制度
第三节 合议制度
第四节 陪审制度
第五节 回避制度
第七章 当事人
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
第二节 共同诉讼人
第三节 诉讼代表人
第四节 第三人
第八章 法院与管辖
第一节 法院的组织及职权
第二节 主管
第三节 管辖概述
第四节 级别管辖
第五节 地域管辖
第六节 裁定管辖
第七节 管辖权异议与管辖恒定
第九章 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概述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与种类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第四节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第五节 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
第六节 证据规则
第七节 证明程序
第十章 诉讼调解与和解
第一节 诉讼调解概述
第二节 诉讼调解的原则
第三节 诉讼调解的程序
第四节 调解协议、调解书及其效力
第五节 诉讼和解
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第一节 保全与先予执行
第二节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三节 期间与送达
第四节 民事诉讼代理制度
第五节 诉讼费用
通常程序编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 第一审普通程序概述
第二节 起诉与受理
第三节 审理前的准备
第四节 开庭审理
第五节 撤诉与缺席判决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节 简易程序概述
第二节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 简易程序的特点
第四节 简易程序的适用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
第二节 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
第四节 上诉案件的裁判
第十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概述
第二节 人民法院提起的审判监督程序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抗诉提起的审判监督程序
第四节 当事人申请再审
第五节 再审案件的审判
第十六章 审判程序中的特殊情形
第一节 反诉
第二节 诉的合并、分离、变更与追加
第三节 延期审理、诉讼中止与诉讼终结
第十七章 法院裁判
第一节 法院裁判概述
第二节 判决与判决书
第三节 裁定与裁定书
第四节 决定与决定书
特殊程序编
第十八章 特别程序
第一节 特别程序概述
第二节 选民资格案件
第三节 宣告公民失踪、宣告死亡案件
第四节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第五节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第六节 确认调解协议案件
第七节 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第十九章 督促程序
第一节 督促程序概述
第二节 支付令的申请与受理
第三节 支付令的发出和效力
第四节 债务人异议与督促程序终结
第二十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一节 公示催告程序概述
第二节 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程序
第三节 除权判决
民事执行程序编
第二十一章 民事执行程序概述
第一节 民事执行
第二节 民事执行法
第三节 民事执行的基本原则
第二十二章 民事执行主体
第一节 民事执行主体概述
第二节 民事执行机构
第三节 民事执行当事人
第二十三章 民事执行开始
第一节 民事执行的根据
第二节 民事执行的管辖
第三节 民事执行开始的方式
第四节 委托执行
第二十四章 民事执行阻却
第一节 执行担保与暂缓执行
第二节 执行中止
第三节 执行和解
第二十五章 民事执行结束
第一节 民事执行结束概述
第二节 民事执行结束的方式
第三节 民事执行结束的效力与期限
第二十六章 民事执行措施
第一节 民事执行标的
第二节 实现金钱债权的执行措施
第三节 实现非金钱债权的执行措施
第四节 保障性的执行措施
第五节 参与分配
第二十七章 民事执行救济与民事执行回转
第一节 民事执行救济
第二节 民事执行回转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编
第二十八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第一节 涉外民事诉讼与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第二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
第二十九章 涉外民事诉讼管辖
第一节 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概念和原则
第二节 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种类
第三十章 涉外送达与期间
第一节 涉外送达
第二节 涉外期间
第三十一章 司法协助
第一节 司法协助概述
第二节 一般司法协助
第三节 特殊司法协助
|
精彩片段: |
第三版说明
一本好的教材、一套好的教学方法和一个敬业的老师,就等于一门好课。毋庸置疑,好的教材,在本科生教学阶段具有基础意义;好的教材,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教材。当代法学本科生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有其独特性,法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为宗旨,体现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理论性与操作性结合紧密的学科,又是法学本科教育阶段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作为民事诉讼法学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着怎样才能写出更好的教材。结合多年来从事民事诉讼法学教学的实践经验,我意识到,好的民事诉讼法学教材应该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征。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社会上纷繁复杂的诉讼现象充满好奇心,但由于没有健全的思维习惯与齐备的分析工具,又常常陷于困惑之中。从诉讼现象入手,让学生理解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这是一本好的民事诉讼法学教材首先应该具备的特征。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理性认识能力正在逐渐增强。好的民事诉讼法学教材应该在法律文本与诉讼实践、诉讼理论与诉讼制度、诉讼理念与程序设计之间架起桥梁。这也需要教材语言文字与大学生阅读能力相适应,尽量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民事诉讼法的理论、原则、制度、程序,避免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抵触心理。民事诉讼理论研究日新月异,民事诉讼立法也在不断推进。好的民事诉讼法学教材,应该立足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中的主流学说,同时兼顾前沿问题与观点,体现前沿性;好的民事诉讼法学教材,应该全面、细致地反映最新立法动态,并对民事诉讼运行实践进行公允地分析与阐述。基于上述考虑,我组织编写了这本民事诉讼法学教材。
这本教材系统、准确、精炼地阐释了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全书共分六编,即理论编、制度编、通常程序编、特殊程序编、民事执行程序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编。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力求全面覆盖教学内容,又注意突出重点。本教材按照本科生民事诉讼法学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妥当安排各部分在教材中的权重。对于法学本科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力求写清楚、写透彻、写充分。力求精炼、简洁、明快是这本教材的一大特点。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典自1991年4月9日正式颁布后的第二次修正。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立足于解决困扰司法实践的“申诉难”和“执行难”问题而对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进行了部分修改,涉及面比较小,未达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期望。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保证当事人诉权与法院审判权的合理平衡。放宽民事诉讼的门槛、保障当事人的诉权是制度设计者的基本指导思想。为此,法律规定了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起诉权的行使,创设了公益诉讼制度、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和小额诉讼制度。同时,法律也建立确保法院审判权正当行使的一些措施,比如扩大回避的适用范围、增加证据种类、引进举证时限制度、诉前证据保全和行为保全、规制恶意诉讼、缩短再审申请期限等。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亮点是强化了检察院的监督功能,将适用领域延伸至民事执行领域,将适用范围扩大到调解协议书,检察建议作为监督方式得到正式认可,检察院的调查取证权也获得了制度认同。另外,法律还吸纳了司法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的政策和措施,比如规定先行调解、创立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和担保物权实现程序等。
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背后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时代变迁与理念更新。本教材力求全面反映新理念、新理论,在理论编中,较为充分地展现了民事诉讼法学新的理论与新的观点;同时,对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管辖、调解制度、保全制度、法律监督程序、证据制度、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特别程序和执行程序等方面的新增条文与修改条文进行了阐释。此外,也全面梳理了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解释,对这些司法解释进行了及时、充分的更新与解释。
这本教材另一个特点是实用性强。为了增强实用性,这本教材在编写体例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在每章的开篇之际,撰写一段导语,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有总体的把握;在每节的开篇之际,有一个引例,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有直观、形象的把握,并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在基本理论、重要制度部分,穿插背景资料,使学生对所学理论与制度的源流有清晰的把握;在每章末尾,有拓展思维的训练题,通过拓展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本教材由我担任主编,吸收了中国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国家法官学院的权威学者参加编写,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有突出优势。本书编写团队学术层次比较高,知识结构合理,在合作撰写本书之前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学都有较深程度的研究,有较为深厚的民事诉讼实践经验。本教材的编写发挥了每位作者的研究专长,他们将自己的学识、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多年来的思考都凝炼在本教材中。尽管如此,本书的不足之处仍在所难免,欢迎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撰稿人为(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
宋朝武 第一、十一章;
杨秀清 第二、十二~十六、二十八~三十一章;
韩 波 第三、五、六、十七章;
纪格非 第四、七、九章;
金俊银 第八、十章;
谭秋桂 第十八~二十七章。
宋朝武
2012年9月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