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优势产业——四川优势产业的选择和扶持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优势产业——四川优势产业的选择和扶持研究
ISBN:978-7-5614-6192-1 条码:
作者: 唐志红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定价: ¥15.00  折扣价:¥14.25
折扣:0.95 节省了0.75元
字数: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3-0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在从时间和空间纬度定义区域优势产业内涵的基础上,提炼出区域优势产业的评价指标,应用科学方法采集并透视四川省最新统计数据,对本省优势产业及其优势程度进行科学的测定和评估,最终为相关部门制定四川优势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一、问题引出
二、区域产业趋同化和发展区域优势产业
三、本书框架

第二章 区域优势产业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分工理论
一、区域分工的基础
二、区域分工理论
三、区域分工的类型及意义
第二节 竞争优势理论
一、竞争优势的基本内涵
二、竞争优势的建立
三、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

第三章 区域优势产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第一节 区域优势产业现有定义的研究述评
一、市场竞争力角度
二、综合角度
三、指标角度
第二节 区域优势产业的定义
一、区域优势产业研究的假设前提
二、区域优势产业的定义
第三节 区域优势产业的基本属性、特征以及形成机制
一、区域优势产业的基本属性
二、区域优势产业的特点
三、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机制
第四节 区域优势产业与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的比较
一、区域优势产业与主导产业
二、区域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
三、区域优势产业与支柱产业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节 区域优势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
一、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优势产业
二、区域产业系统与区域优势产业的构建

第五章 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
第一节 区域优势产业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二、相对性原则
三、市场需求导向原则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原则
五、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 区域优势产业的评价思路及方法
……
第六章 四川优势产业的选择
第七章 西部后发县域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
第八章 促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精彩片段:
(二)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纳克斯在1953年提出著名的“一个国家之所以穷是因为它穷”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一个国家因为收入水平低下,就会通过两种途径回到收入水平低下的起点:其一,因为收入水平低下,储蓄不足,导致资本缺乏,投资力度不够,造成生产率得不到提升,最终回到收入水平低下的起点;其二,因为收入水平低下,购买力不强,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对投资的吸引力不够,抑制了生产率的提高,最终陷入收入水平低下的恶性循环之中。
  纳克斯指出,要摆脱贫闲的恶性循环,就需要全面加大投资力度.使各产业部门同时扩大生产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以从根本上解决导致收入水平低下循环产生的问题。
  纳克斯的理论提出之后,虽然遭到一些质疑,但是仍然受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也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可以解释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原困,并能够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不论是罗丹的大推进理论还是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都突出了投资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不仅在当时很有价值,而且对于现阶段我国的西部等后发区域来说,同样具有启发性。区域均衡理论注重社会各产业部门的平衡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区域之问的差距,但是这种理论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其一,强调均衡发展,投资分散,抑制了竞争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其二,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或者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前期通常缺乏足够多的资本来推动所有地区和产业均衡发展;其三,从理性观念出发,采用静态分析方法,没有考虑到阶段性和时限性,
  ……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