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医学身体观解读——肾与命门理论的建构与演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医学身体观解读——肾与命门理论的建构与演变
ISBN:978-7-5641-4152-3 条码:
作者: 刘鹏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8.00  折扣价:¥36.10
折扣:0.95 节省了1.9元
字数: 300千字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页数: 280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3-05-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阐述了中医学身体观的内涵、特点以及中医学身体观研究的重点和意义,并选取了能集中体现传统中医学理论特色的肾与命门作为切入点作研究。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插图目录 5
引 言 1
第一章 绪论 3
一、中医学身体观的内涵及特点 3
(一)中医学身体观的内涵 3
(二)中医学身体观的特点 6
1.天人相应,贵在和合:时空的身体 6
2.天道周行,如环无端:循环的身体 8
3.体用兼备,重在释用:功能的身体 13
4.内外相系,各部相连:联系的身体 16
二、中医学身体观研究的重点及意义 18
(一)中医学身体观研究的重点 18
1.解析:身体构建中的诸多要素 18
2.明辨:身体的主体与阐释身体的方法 20
3.洞察:身体的演变 22
(二)中医学身体观研究的意义 23
1.基础意义:全面理解中医理论内涵的需要 23
2.现实意义: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基础 24
3.拓展意义:思想史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27
三、选取肾与命门作为身体观研究切入点的原因 29
(一)生殖之要:传统文化与医学的一面镜子 29
(二)摄生之要:大众思维中延续的肾与肾虚文化 32
(三)变化之要:易于洞悉身体观之演变 34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35
(一)研究方法 35
(二)研究思路 39
第二章 肾脏核心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所反映的中医学身体观演变 43
一、奠基:《黄帝内经》之前早期医学对肾脏核心理论构建的作用 43
(一)原始生殖崇拜与早期医学对生殖核心的论述 43
(二)用药特点与卵生图腾 48
二、承启:方技之学展现的社会文化思潮对肾脏核心理论构建的作用 51
(一)探寻方技与中医学身体观关联性的原因 51
1.连接:文献的断层与思维和技术的延续以及研究文本的选择 51
2.内求:中国人体验身体与宇宙的思维和方式 59
3.内景:游离于形气之间的中医脏腑图 62
(二)从“房中”看肾脏核心理论的构建 85
1.术与气:房中文献的论述重点 86
2.术气之要:丹田、肾、二阴 93
3.还精之法:生殖之精向广义肾精的转变 102
(三)从“神仙”看肾脏核心理论的构建 107
1.术与气:导引、行气文献的论述重点 107
2.术气之要:丹田与肾 113
3.收缩后阴:丹田、后阴、肾 124
三、过渡:水崇拜对肾脏核心理论构建的作用 127
(一)水生万物:水崇拜与生殖 127
(二)水几于道:水崇拜与古代宇宙生成论 130
(三)精水相类:肾藏精与肾主水 133
1.生殖之精内涵的递进与扩大 133
2.肾藏精向肾主水的过渡及肾主水的初始内涵 135
3.肾主水内涵的扩大和肾与膀胱脏腑相关的形成 138
四、归纳:数术对肾脏核心理论构建的作用 143
(一)天人相合:身体与早期的数术时空观 144
(二)时空藏象:身体与成熟的宇宙时空观 158
五、升华:肾为人身之本的终极塑造 164
六、小结:肾脏核心理论的形成所展现的中医学身体观演变 169
(一)由外向内转变的身体观 169
(二)由形器向气化转变的身体观 170
(三)由纷繁向系统转变的身体观 171
第三章 命门学说的形成发展及其所反映的中医学身体观演变 174
一、摄生之泉源:方技之学对命门学说形成的奠基作用 174
二、人身之太极:理学思想对命门思想成熟的促进 184
三、医随文变:命门学说的发展所展现的中医学身体观演变 189
四、医文离合:透过命门看徘徊于医文之间的中医学身体观 194
第四章 中西碰撞中传统中医学身体观的演变 202
一、误读与汇通:传统中医学身体观的失语 202
二、反思与解析:传统中医学身体观的自我阐释 212
结 语 218
主要参考文献 221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