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指路:语文教育观念的革命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理念指路:语文教育观念的革命
|
ISBN: | 978-7-5614-6847-0 |
条码: | |
作者: |
张先华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25.00
折扣价:¥23.75
折扣:0.95
节省了1.25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3-07-01 |
|
内容简介: |
《理念指路·语文教育观念的革命:语文教育的25组不等式》论述的语文教育的25组不等式,就是语文教师要转变的25个语文教育观念。 (1)语文教学≠其他教学:立足工具性,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 (2)语文≠火车:抓住人文性,人文性是人的语文能力发展的“强身”之本。 (3)知识≠力量:思想才是力量,为思想而语文。 (4)知识≠智慧:为发展学生的语言智慧而语文。 (5)阅读≠理解:有创意地阅读,为创新而语文。 (6)课文内容≠教学内容:从教课文走向用课文教。 (7)原生价值≠教学价值:从语文课程的角度去开发文章的教学价值。 (8)课文题目≠教学题目:明确教学题目,走出教课文的误区。 (9)课文思路≠教学思路:写文章与教语文这两种行为的性质及价值取向不同。 (10)拓展训练≠内容延伸: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知识能力的拓展延伸、迁移巩固。 (11)板书设计≠课文图解:板书设计不是课文内容的提纲或图解。 (12)文本解读≠内容分析:真正解读文本是教出语文性的前提。 (13)课本≠权威:动摇权威,开放创造、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 (14)语文≠《语文》:找回人的生活,为生活而语文。 (15)要求≠方法:要求是愿望或条件,方法是方式或手段。 (16)方面≠方法:方面是角度或要素,方法是方式或手段。 (17)提法≠方法:提法是主张或理念,方法是方式或手段。 (18)语文教学≠图像教学:找回人的想象,为想象而语文。 (19)磨刀石≠刀:语文教师可以不是刀,但必须是磨刀石。(20)教师≠讲师:莫做文章讲师,要做读写教练。 (21)淡化语文知识系统≠不要语文知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22)自我生成≠不要目标:目标可以预设;但目标达成必须自我生成。 (23)思想≠内容:区别思想与内容,培养语感的品质。 (24)观察≠观照:观察只能写其形,观照才能写其神。 (25)写曲折≠曲折,教给曲折写的方法,走出写曲折的误区。 这25个语文教育观念分为6篇:课程观、价值观、教材观、教学观、教师观、知识观。要真正理解这25组不等式的内涵,彻底转变语文教育观念,还需要通读、细读张先华专著的《理念指路·语文教育观念的革命:语文教育的25组不等式》。
|
作者简介: |
张先华,绵阳师范学院教育文化研究所负责人、文学院教研室主任,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四川省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绵阳师范学院班)首席专家,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四川同心·专家服务团”专家,绵阳师范学院创新实践教育专家组成员、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基础教育研究院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出版了20本书,至少拥有23)5-读者,应邀赴全国各地作学术报告469场,听众达11.65万余人次(截至2013年6月)。
|
章节目录: |
第一篇 课程观 第一章 语文教学≠其他教学:立足工具性,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 第二章 语文≠火车:抓住人文性,人文性是人的语文能力发展的强身之本 第二篇 价值观 第三章 知识≠力量:思想才是力量,为思想而语文 第四章 知识≠智慧:为发展学生的语言智慧而语文 第五章 阅读≠理解:有创意地阅读,为创新而语文 第三篇 教材观 第六章 课文内容≠教学内容:从教课文走向用课文教 第七章 文本解读≠内容分析:真正解读文本是教出语文性的前提 第八章 课本≠权威:动摇权威,开放创造合理有效利用教材 第四篇 教学观 第九章 语文≠《语文》:找回人的生活,为生活而语文 第十章 要求、方面、提法≠方法:方法不明,能力不成 第十一章 语文教学≠图像教学:找回人的想象,为想象而语文 第五篇 教师观 第十二章 磨刀石≠刀:语文教师是刀,还是磨刀石 第十三章 教师≠讲师:莫做文章讲师,要做读写教练 第六篇 知识观 第十四章 淡化语文知识系统≠不要语文知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第十五章 思想≠内容:区别思想与内容,培养语感的品质 第十六章 观察≠观照:观察只能写其形,观照才能写其神 第十七章 写曲折≠曲折写:教给曲折写的方法,走出写曲折的误区 后记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