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金融结构与中国金融政策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金融结构与中国金融政策
|
ISBN: | 9787564215057 |
条码: | |
作者: |
巴曙松 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49.00
折扣价:¥46.55
折扣:0.95
节省了2.45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3-09-01 |
|
内容简介: |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后危机时代经济研究: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金融结构与中国金融政策》作者试图在已有的对策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历史等多角度跟踪研究,分析国际经济金融结构变化的理论脉络,加深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及其演变趋势,特别是这个过程中的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变化趋势的理解和把握,为决策者把握未来国际经济金融结构调整方向、制定中国危机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一点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后危机时代经济研究: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金融结构与中国金融政策》中收录的文章,就是作者围绕“国际经济金融结构”这个主线,从不同侧面的一些思考。
|
作者简介: |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部经贸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招商银行和包商银行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巴曙松研究员还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
章节目录: |
第一编 后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金融结构变化 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金融结构新趋势 国际经济结构外部不平衡:渐近修复,阶段反复 后危机时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市场与政策因素 后危机时期亚洲金融发展的新环境 量化宽松环境下的国际金融市场结构变化 美元大幅波动:后危机时期国际金融结构变化的标志 《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与后危机时期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美国后危机时期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内容及评析 从繁复向简单回归:后危机时期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展望 第二编 后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及政策应对 从次贷危机到主权债务危机:国际经济“二次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宏观政策应对 在国际经济再平衡进程中立足内需,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需要金融结构转型 城市化与潜在增长率:基于长期视角的中国城市化增长效应评估 人口结构变化显著影响中国经济后危机时期走势 后危机时期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转型 从人地匹配角度观察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 中国保障性住房进入与退出制度的政策改进 第三编 后危机时期的中国金融结构重塑及监管改革 后危机时期的中国金融监管改革 中国金融结构重塑的重点应是促进双轨制利率体制的平稳渐进并轨 后危机时期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与时机选择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监管新标准下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缺口及其应对 金融结构重塑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挑战与路径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人民币有效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机制转换与趋势 第四编 后危机时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 加快制度建设步伐,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亟待金融业经营模式转型 在服务小微企业中寻求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和提高银行利润的双赢 将小微金融发展作为后危机时期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 后危机时期的中国债券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互动 后危机时期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改革发展趋势 后危机时期中国央企产融结合之道
|
精彩片段: |
三、监管改革将进一步促进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结构分化 2008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20国峰会上,与会各国就衍生品监管达成共识:CDS中央对手方的监管者应该减少CDS及其他场外衍生品交易的系统性风险,支持市场参与者通过交易所或电子交易平台进行CDS交易,扩大OTC衍生品市场的透明度,并保证OTC衍生品的基础架构能够支撑不断增长的交易量。伦敦峰会之后,新成立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和包括BI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ISDA)、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等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之间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对于现有的衍生品业务的国际监管提出了大量的改进建议,对衍生品监管提供了一些新的工具和手段。主要的改进情况如下:推动中央对手方结算机制、标准化CDS合约、强化中央交易对手(CCPs)标准、增强CDS市场的透明度并加大监管力度、修订对场外衍生品交易的资本要求以便充分反映衍生品的风险。英美等国也都将场外衍生品市场改革作为其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部分。目前,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基础建设正在得到加强,主要体现在建立中央交易机制、合约标准化、加强监管资本要求、建立交易信息库制度等方面。 1.中央交易机制方面 中央交易机制(CCP)的建立对CDS市场的规范运作和信息披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美国证券托管结算公司(DTCC)已承担了大部分CDS合约的清算业务。2009年3月9日,洲际交易所(ICE)也正式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批准,开始提供CDS清算服务。CDS等信用衍生产品的CCP清算正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