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教育论(工具书及其它) - 工具书及其它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法律教育论(工具书及其它)
工具书及其它
|
ISBN: | 978-7-5620-5145-9 |
条码: | |
作者: |
乔克裕 曹义孙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36.00
折扣价:¥32.40
折扣:0.90
节省了3.6元
|
字数: |
28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331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4-01-01 |
|
内容简介: |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是当提出的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标志着中国法治建设已经进入性的历史境界,由此,我们迫切需要整合社会的法治教育资源,形成于社会主义法律相配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体系,由此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教育水平和法治教育层次。因为“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体系的形成,为法治生活方式提供了制度的可能性,而要将法治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还有赖与一个支持和保障体系的有效运作,及必须得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体系”的有力支撑。本书便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系统论述法律教育的意义、作用、具体实践,对法律教育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再版序言 第一章 法律教育学的双重母体 法学论中的法律教育学 (一)法学反思的意义 (二)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三)法学的性质和特征 (四)法学的功能和作用 (五)法学的结构和体系 教育科学中的法律教育学 (一)现代教育及其与传统教育的差别 (二)现代主要教育理论 (三)教育科学的概念、对象和构成 (四)学科教育学和法律教育学 法律教育学的若干问题 (一)性质:边缘学科和分支学科 (二)对象:法律教育的事实和问题 (三)体系: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四)方法:五种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 法律教育的事实分析 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一)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和什么是教育的问题之间的区別 (二)对教育起源问题的几点思索 (三)教育本质问题的种种观念及其悖论 (四)教育的质、本质和规律 法律教育的特质和类型 (一)法律教育的特质 (二)法律教育基本类型的划分 法律教育的基本职能 (一)研究法律教育职能的意义 (二)法律教育职能的性质 (三)法律教育对人的发展的职能 (四)法律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职能 (五)实现法律教育职能的条件 第三章 法律教育的价值分析 法律教育价值的概念、类型和评价 (一)法律教育的双重主体 (二)法律教育价值的概念和类型 (三)法律教育价值的评价问题 法律教育的目的和理想 (一)法律教育目的及其性质 (二)法律教育目的层次的划分 (三)法律教育的理想问题 现代法律人才 (一)现代法律人才的类型和结构 (二)现代法律人才的素质 (三)现代法律人才的特征 (四)变更培养法律人才的观念 第四章 法律教育的教学 教学理论与法律教学理论 (一)一般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法律教学的理论与概念 法律教学过程 (一)法律教学过程的性质 (二)法律教学过程的动力 (三)法律教学过程的主体 法律教学课程与教材 (一)法律教学课程及其地位 (二)法律课程设置 (三)法律教材的编制 法律教学原则的几个问题 (一)法律教学原则及其性质和作用 (二)制定和解释法律教学原则的依据 (三)法律教学应遵循的五条基本原则 法律教学方法 (一)法律教学方法和法律教学方法论 (二)现代启发式教学法 (三)法律教学的四种教学方法 (四)法律教学手段 (五)法律教学模式 第五章 法律教育的管理 法律教育管理的概念和模式 (一)法律教育管理的特性和概念 (二)法律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 法律教育管理的主体和民主管理 (一)现代法律教育管理者的两条标准 (二)对现代法律教育管理者数量的分析 (三)民主管理 法律教育管理的对象和职责 (一)法律教育管理的对象 (二)法律教育管理的职能 法律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一)法律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二)法律教育管理的三种基本方法 第六章 不同层次法律教育简述 大学本科的法律教育 (一)大学本科法律教育概述 (二)大学本科法律教育的目的与原则 (三)大学本科法律教育体制及其改革 (四)大学本科法律教学的内容 (五)大学本科法律教学的方法 (六)大学本科法律教学质量评估 成人法律教育 (一)成人法律教育的特点和目的 (二)成人法律教育的指导思想 (三)成人法律教育的管理体制 (四)成人法律教育的动力源泉 (五)成人法律教育的管理方法 (六)成人法律教育的种类 (七)成人法律教育的教学 普法教育 (一)普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普法教育的对象 (三)普法教育的要求 (四)普法教育的主要内容 (五)普法教育的措施 主要参考书目
|
精彩片段: |
再版序言 曹义孙 本书首版出版于1993年年底。在20年前初春的一天,时任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主任的乔克裕教授,邀我与他一起完成关于“法律教育理论”的国家教育科学“七五”研究项目;我欣然答应,并放下对自然法学的探索,转向法教育学的研究。经过数月的努力,研究成果终于以《法律教育论》书名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于次年获得五年一届的湖北省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其中部分章节曾以“关于元法学基本问题的思考”、“论哲学化的法理学”、“从法学研究对象看法学体系”、“法律教育学的性质、对象和体系”、“教育科学的概念、对象与构成”、“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种种观念及其悖论”、“论教育目的的性质和层次”、“简论现代启发式教学法”、“论教学管理的特性和概念”论文的形式分别发表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政法论坛》、《法商研究》、《中国监狱学刊》、《中南民族学院学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煤炭高等教育》、《南方冶金学院学报》等刊物。“关于元法学基本问题的思考”、“哲学化的法理学”曾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和《法理学、法史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刊物转载。 本书之所以再版,是因为其仍然存在着积极的意义。因为本书不仅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法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为构建我国法教育学提供了基本的学理框架,而且通过对法学教育自身境况的反思而探明其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并以清晰的语言加以表达,为法学教育者、管理者与受教育者对自身活动的理解提供了知识。此外,再版本书既是为了提醒自己已经从事法学教育的实践与研究20周年了,更是为了纪念18年前故去的乔克裕教授。 本次再版,对原书的基本内容并没有做出改动。只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调整:一是适应最新的学术规范,对部分注释、索引和字句进行修改;二是原书没有序言,为了说明本书的缘起和再版的目的,这次再版增加了序言;三是对本书当时的撰写分工做了说明。 本书为合作作品。乔克裕教授与我共同商定总体框架。依据学科教育学理论,我们认为法教育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质,本书的内容也因此分成两个部分,共10章;由我负责撰写理论部分的5章,乔教授负责实践部分的5章。由于乔教授担任法律系主任工作繁忙,最后本书撰写的实际情况是,我撰写了第1、2、3、4、5章;操敬德研究生撰写了第6章第1节,蔡定国副处长撰写了第6章第2节,尹丽华讲师撰写了第6章第3节。乔克裕教授对全书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与统稿。 在此,我要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同仁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为本书再版付出的劳动;我更要向读者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对法教育学的关注。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