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苏州)书法史讲坛文集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苏州)书法史讲坛文集
ISBN:ISBN 978-7-5672-0583-3 条码:
作者: 华人德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 开本:0
定价: ¥120.00  折扣价:¥108.00
折扣:0.90 节省了12元
字数: 542千字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页数: 389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3-11-1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2008~2010年中国(苏州)书法史讲坛专家演讲内容,力图应用新材料,利用新的学术成果以寻求新的发现,阐明新的观点。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就历年来出土的各时期简牍帛书书法艺术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新论点,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2008中国苏州(相城)书法史讲坛
讲坛综述:当代中国书法学术活动的里程碑
在开幕式上的讲话/赵长青
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朱建华
上篇:怀素《自叙帖》之我见
下篇:书画船——古代书画家水上行旅与创作鉴赏关系/傅申
网络时代明清书法史研究的史料问题/白谦慎
艺术与学术/丛文俊
书法史料解读中的微观与宏观/黄悖
美术考古与中国古文字起源研究/张朋川
互动问答
附1 讲坛启事
附2 日程安排
附3 学员名单

2009中国苏州(吴江)书法史讲坛
讲坛综述:同里湖畔论书史
在开幕式上的讲话/陈洪武
书法:感悟与言说/邱振中
学术论著的选题与写作/白谦慎
市民文化与市民艺术/诸葛铠
碑刻的种类、演变以及与书法的关系/华人德
书学二题/祁小春
互动问答
附1 讲坛启事
附2 日程安排
附3 学员名单

2010中国苏州(沧浪)书法史讲坛
讲坛综述:沧浪之水再起书法波澜
在开幕式上的讲话/言恭达
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华人德
故宫藏法书研究近况/何传馨
黄庭坚《砥柱铭墨迹卷》的确认/傅申
志在破案——谈谈我的碑帖考证/曹宝麟
上篇:佛利尔美术馆藏宋元书法
下篇:雪庄的故事及其他/张子宁
图像资料的搜集与利用——以明清书法史研究为例/薛龙春
互动问答
附1 讲坛启事
附2 日程安排
附3 学员名单
后记

精彩片段:
(1)中国考古学和美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考古层位学的主要原则是:①不同时期堆积成的文化层及其中的遗迹和遗物,是按照文化层自下而上的顺序来排列时间的。还可根据各个遗迹单位(如墓葬、灰坑)之间的叠压或打破关系来区分遗迹单位的时间。②在区分不同时期形成的文化层时,着重辨识堆积内容的不同。③同一文化层或同一遗迹的出土物的年代会有早晚的差别,是以其中年代最晚的出土物,作为这一文化层或遗迹的最早年代。④同一文化层或遗迹的年代,是依据该文化层所压的或被压的上下层的年代来定其上下限的。类型学也称作形态学、标型学。这是一种科学地归纳、分析考古资料而加以分类、分型、分式,通过比较而排出器物的顺序和系列的方法论。现代考古学的科学研究,已不限于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方法,还运用了新的理论方法,我们看到中国考古学走向多角度的综合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2)中国美术考古学与金石学和甲骨文学。中国美术考古学与金石学有着不解之缘。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成为中国美术考古学和金石学的交接点,使中国古文字的研究步人了科学研究的境地。甲骨文学的发展和美术考古学的发展是并驾齐驱的。
  (3)考古新发现和对中国古文字起源的思考:①关于中国古文字起源的研究概况。在西安半坡村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距今六千多年的一些宽带纹彩陶钵上刻着符号,共有22种不同的样式。在黄淮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在一些陶器上刻有象形的符号。②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中游地区远古文化的符号文字。③东部沿海一带远古文化的符号文字。距今五千年左右,我国东部的鲁南苏北地区、环太湖地区的主要文化类型都发现了标于器物上的符号。④二里头文化的符号文字。考古界大部分人的意见认为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陶文,笔画简单,多以直线构成,大多为中轴左右对称结构,主要为指事性质的陶文,但也有少量象形的陶文,在二里头文化的陶文中,象形的以弧线构成的陶文有所增多。出现了由左右排列的两个不同的图纹组成的陶文,还出现了在两个方框中各自填着不同的符号,可能作为符号的外廓方框具有部首的意义。
  张先生的讲座引用了大量的彩陶、铜器、玉器等实物图片来加以说明。最后,他在结论中指出:(1)商代晚期出现的甲骨文已有四千五百余字,是具有“六书”法则特色的成熟的文字。此前应有一个长期的酝酿和发展的过程,在中国远古文化的器物上就有许多种刻画或书写的符号。(2)中国的古文字是世界古代文字中特点鲜明的自成系统的文字。在中国的广大地域中的许多远古文化都有一定数量的符号,各地区的古文化的符号的结构和形态不尽相同,不同地区的不同古文化的符号文字各有自己的特点,表明中国古文字的起源是多元的。(3)中国远古时期的符号文字根据使用功能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来计数和名物;第二类是祭器上的标识,大多为象形的符号,产生的时间相对较晚,是祭祀文化的产物;第三类是占卜使用的契刻文字,最早出现在龟甲上。也有用龟甲进行占卜的,多发现在东部沿海地区。从以上不同类别使用功能的中国远古时期的符号文来看,中国古文字的起源不仅来自多元的文化,而且来自多源的载体。(4)中国古文字形成的过程是由多元、多源的符号文字整合的过程。
  ……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