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西部发展评论(2013)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西部发展评论(2013)
ISBN:7-5614-7436-5 条码:
作者: 罗中枢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4.00  折扣价:¥22.80
折扣:0.95 节省了1.2元
字数: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4-04-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该书为四川大学西部开发研究院2013年的研究成果汇编,主要收集了众多研究人员的论文,全书分四个部分:政策研究、区域发展研究、资源环境研究、民族发展研究、反贫困研究、专题研究六个部分,涵盖了西部研究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对西部开发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专稿
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选择
政策研究
四川省人口功能区划与人口管理政策研究
西部大开发
基于西部大开发视角下的“西兰乌”经济带建设研究
中国西北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研究
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效性的比较研究:以中国西部和波兰东部为例
资源环境研究
成都市公众典型生活方式的碳排放研究
《里斯本条约》后欧盟环境政策的变化及对中国西部环境保护的意义
灾害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
区域发展研究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与劳动力流动的相互影响
——基于1986年-2010年的数据
我国各省区经济发展对比较优势战略的有效性检验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非均衡发展问题——节选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区域差异及其均等化对策
——基于浙江和四川的数据
农产品市场形成的区位因素与区位空间分析
——以成都市两个批发市场为例
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电子参与发展报告
西部反贫困研究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社区扶贫模式研究
脆弱性、贫困动态与西部农村贫困研究转变

精彩片段:
 (四)欧盟对外绿色贸易壁垒逐步凸显
  《里斯本条约》生效以来,欧盟及各成员国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各类环境保护标准和指标体系逐步健全。随之而来的是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不断上升,绿色贸易壁垒也不断涌现。据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欧盟共召回565项纺织服装产品,比2011年同期增长48%,其中涉及中国大陆纺织服装产品271项,比2011年同期增长60%。①一些类似产品因环保、安全等问题,频频遭遇绿色贸易壁垒。例如,瑞典化学品管理局就曾于2012年8月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提交禁止含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纺织品出口到欧盟的文件,而中国的绝大多数纺织品中均含有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早在2011年,中欧就已经互为双方最大的贸易伙伴,日益增多的绿色贸易壁垒势将影响双方的贸易关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欧盟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已逐渐渗透到越来越多的相关事务之中;另一方面也与近年来欧洲经济的不景气相关,欧债危机爆发以来,除德、法等少数国家经济恢复正常外,欧盟大部分成员国都受其拖累,一时还难以走出泥潭,因此也不排除其有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想法。而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内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还会持续存在。
  (五)由区内政策转向全球视角
  从《里斯本条约》遏制气候变化目标的提出,到呼吁发展中国家加入有约束力的减排框架从而推动哥本哈根、坎昆、德班的气候谈判,再到“碳排放趋同”规则的提出,可以发现欧盟在气候谈判领域变得更加积极。事实上,欧盟已经开始主导国际气候问题的谈判,并且逐步将这一问题在技术上转化为“碳排放权”的全球博弈,希望获取主导全球“碳政治”的领导权。所以,反过来看,《里斯本条约》中明确提出将遏制气候变化作为欧盟的政策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欧盟将气候问题作为环境问题的重点,并以其作为突破点从而推动全球合作这一做法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单纯的环境保护范畴,获取了政治上的成功。以气候变化问题为例,21世纪以来,欧盟已经更加全面地融入了全球事务中。对于欧盟而言,环境政策已经不再单单是“区内政策”,而是转向了更加成熟的全球视角。相应地,其环境政策也变得更加成熟,欧盟在这方面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正不断上升。
  四、欧盟环境政策变革对西部地区的经验启示
  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日益减少和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等重大问题。例如,近年来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各地的PM2.5指数也屡创新高,特别是我国广大西部地区,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此不少地方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粗放型经济。经济总量虽然不断攀升,但是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据统计,西部地区拥有全国85%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并且生态服务价值占全国总量的65%以上,但是目前全国大约63.34%的贫困县和一半以上的生态脆弱县都位于西部地区。①西部地区是中国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供给区,同时也是中国生态系统最为脆弱、气候条件最为复杂的区域。尽管国家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对此,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用制度保障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在确保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持续不断供给的前提下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是西部地区面临的重大挑战。
  《里斯本条约》作为欧盟立宪失败后退而求其次的一个折中方案,虽然并未实现立宪的初衷,但也保留了《欧洲宪法条约》的精髓,仍然称得上是一次重要的体制创新和改革。在此背景下,欧盟环境政策做出了许多重大调整,接连出台多项环境保护法规,将欧盟的环境保护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其中有不少措施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转变政绩考核观念,实行地区差别对待我国现行的政绩考核办法有两大缺陷,一是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盲目追求GDP总量和增长速度;二是一刀切,全国一套标准,没有考虑地区差异。简单地讲,就是只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并且东、西部实行同一套考核标准,西部地区也要求像东部一样追求高速的经济发展。但实际情况是,西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其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那么其治理的代价将会极其高昂,如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2013年以来,国家已经连续两年调低了经济增速,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多顾及环境和民生等问题,说明“唯GDP论”的观念正在逐步转变。但在地区差别对待上,西部地区则应将考核重点更多地放在环境保护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
  ……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