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魂--走近汉高祖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汉魂--走近汉高祖
|
ISBN: | 7-5614-7621-5 |
条码: | |
作者: |
刘降渝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56.00
折扣价:¥53.20
折扣:0.95
节省了2.8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4-05-01 |
|
内容简介: |
这是一本关于帝王之道的书,讲的是儒道、王道等正道的形成过程,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不靠祖荫而靠能力、由庶民而成为帝王将相们如何拨乱反正地治理国家。秦末汉初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个大转折点,是汉文化的发萌期。刘邦祭孔子,兴儒学,仅以8年之期,“以仁为本”“循礼而治”地奠定了前所未有的汉文化,汉民族赖之集结了二千二百多年。本书反映了汉皇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经过,它以史实为本,是可以当作信史来读的。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1回 泣葬项羽承尧运 刘邦本原是“王孙”(公元前202年2月) 第2回 刘邦施仁赦天下 戚姑原来是义女(公元前202年3月) 第3回 解甲归田大裁军 偃旗息兵示大安(公元前202年3月) 第4回 英雄神仙唯子房 殊途同归济天下(公元前202年3月) 第5回 分权分治定国策 立法宽民诫王孙(公元前202年3月) 第6回 救民水火有夙愿 不矜已功赞三杰(公元前202年3月) 第7回 萧曹之隙有原委 汉皇初尝大米饭(公元前202年4月) 第8回 心诚意笃请田横 精兵简政念士卒(公元前202年4-5月) 第9回 刘邦秉政试啼声 贵不忘贱真丈夫(公元前202年5月1 第10回 田横高节传千秋 五百壮士泣鬼神(公元前202年5月) 第11回 精励图治能得士 太公教子素有方(公元前202年5月) 第12回 患难易共分享难 大动雷霆怒颁诏(公元前202年5月) 第13回 汉国西迁归本土 刘邦得道在芒砀(公元前202年6月) 第14回 皇室虽弱有家教 拨乱反正定国是(公元前202年6月) 第15回 高祖手敕“勤学习” 御驾亲定臧荼乱(公元前202年7-9月) 第16回 始建新都长安城 不忘先烈葬陈胜(公元前202年10月) 第17回 贤士豪杰出乱世 话说梁楚赵三王(公元前202年7-10月) 第18回 母贤子孝薄夫人 刘邦父子好蹴鞠(公元前202年10-11月) 第19回 城隍人神乃纪信 韩信拒封犯众怒(公元前202年11月) 第20回 杀鸡驯猴执楚王 刘邦拟诏赦韩信(公元前202年12月) 第21回 帝师张良论公私 盖公纵谈治国术(公元前201年1-3月) 第22回 韩信被贬淮阴侯 叔孙请儒兴朝仪(公元前201年2-4月) 第23回 陆生执教掌国师 汉人从此重教化(公元前201年4月1 第24回 汉人五日拜父母 以孝治国传千秋(公元前201年5月) 第25回 朝仪肃然是大观 礼仪之邦始自汉(公元前201年7-10月) 第26回 高祖壮志灭胡虏 陈平受计脱危困(公元前201年10-11月) 第27回 刘邦谢罪奉春君 刘敬建言和亲策(公元前201年12月) 第28回 刘邦失礼于赵王 贯高欲弑汉高祖(公元前201年12月) 第29回 刘邦为子择相国 汉廷徙都至长安(公元前200年1-2月) 第30回 韩信含恨谋作乱 刘邦归葬死难士(前200年3月-前199年12月) 第31回 刘邦二次险遭刺 禁止炫富下三令(公元前198年1-3月) 第32回 汉廷初安逢三喜 国士刘敬又献策(公元前198年10-12月) 第33回 贯高事发遭酷刑 刘邦敬重忠义士(公元前198年12月) 第34回 刘邦召见十刺客 不诛重用为卿相(公元前197年2月) 第35回 私爱如意议更储 托妻寄子于周昌(公元前197年9月) 第36回 七王朝觐定皇威 陈稀果反称代王(公元前197年10-12月) 第37回 韩信事泄诛长乐 彭越误求吕娥姁(公元前195年1-2月) 第38回 颁诏减赋并求贤 陆生受命使南越(公元前195年2-5月) 第39回 陆生文化南越国 英布谋反杀荆王(公元前195年6-8月) 第40回 带病亲征定淮南 冲锋在前又中箭(公元前195年8-9月) 第41回 高祖返乡吟大风 畅道故旧为笑乐(公元前195年10月) 第42回 报恩丰沛众乡亲 带病抚伤拜孔子(公元前195年11月) 第43回 卢绾误听小臣言 怒系萧何于狱中(公元前195年12月) 第44回 心忧天下颁遗诏 高祖难料身后事(公元前194年1-3月) 后记
|
精彩片段: |
南宫殿堂内,每人一矮几,陆续坐下,或跽或踞于方席垫上。 东坐为主席,刘邦居中。从左至右的座次是:陈平、周昌、王陵、郦商、张良、刘邦(居中)、萧何、卢绾、刘交、樊哙、滕公。 其余将校,分踞三面。 刘邦奉酒:“今天,萧何是主客,他在栎阳为我们守国三年。我为劳苦功高的萧相国接风,一敬为止,诸公自便。相国万寿!” 七零八落的附和声:“相国万寿!”却并无热情。 刘邦看在眼里。 刘邦:“诸公哇,我等秦二世元年九月起事,迄今六年又八月。这些岁月,战事频仍,天各一方。这是我等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宴会,人最多,也最齐,难能可贵……" 他手举一觞,大喊一声:“万岁!” 刘邦是个善于演讲、擅长鼓动的人,他的激情顿时煽起大臣们的热情,众皆举觞齐声呼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没有一定的口才和见识是不能从政的,遑论当领袖和皇帝? 那时“万岁”是欢呼词,并非帝王所专享,民间通用。 刘邦出自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刘清是魏国大夫,祖父刘仁是丰邑县令。太史公说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他的人文知识相当丰富,情商尤高,他是扛着一本厚厚的人生词典人世的。 全场顿时热气腾腾。 刘邦:“老规矩,饮酒作乐,边食边议事。” 西席的审食其问道:“陛下,要不要召太乐率鼓乐们进来,以助酒兴?” 刘邦:“不啦!今日要议的事多。” 萧何笑着道:“陛下如今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成天都在考虑天下事。” 张良:“虽不能心静如水,万不可心乱如麻。陛下从来都有定人之力的。” 刘邦:“孟子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大乱之余,田园荒芜,遍地荆棘,我这个老樵夫还不知从何处开路呢。萧相国,你治汉国有文理,治天下,你得拿主意啊!” 萧何莞尔一笑:“其实,陛下已有主意了,还是你讲吧!你是君子,我们来动手。” 滕公:“萧兄之言差矣,率军打仗,陛下每战必与,跟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动手不动口的小人!” 众皆哈哈大笑。 刘邦也笑道:“老夫当了六年多的小人,现在来学当君子啦!” 樊哙不满地对滕公:“陛下想议天下的正事,你就别插科打诨啦!” 滕公吐吐舌头做怪相,顿时不再言语。 刘邦:“下围棋,讲布局。” 西席的灌婴小声问周勃:“陛下怎么总拿围棋说事?” 周勃:“围棋是陛下七十六世祖尧帝发明的,代代相传,宫内的人都得学。” 灌婴颔首。 刘邦:“这天下曾有两个布局,一是周天子,一是秦始皇。周天子与八百诸侯分权、分治、分享,各自为政,和谐共生,维系了八百多年。而秦皇怀贪婪之心,废王道,立私权,将天下据为一己之私有,并欲传之万世而不绝,结果呢?只有十四年而亡。看来,私霸天下,此路不通!” 王陵:“连吕不韦都反对私霸天下。《吕氏春秋》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一人私拥天下,亿兆之人皆不服呀!” 王陵,沛县豪强,将军,长刘邦一岁,刘邦以兄事之。王陵与雍齿交好,一度与刘邦有隙。但刘邦临终时,特嘱吕后,萧、曹之后,王陵为汉右相,陈平为左相辅之。 王陵乃有德之人,刘邦能捐弃前嫌,能识人用人,他的成功,实为做人与用人的成功。 刘邦:“王兄说得对,所以我这个皇帝,绝不能学秦始皇。” 刘邦稍顿,富有哲理地:“人在世上,首先要立志,问一问我该怎么活。其次要问一问,我们该怎么一起活。” 众皆屏息静气地听。 刘邦:“为了长治久安,布局仍按周制,郡王们各领其地,各治其国。八位郡王都各归其国了,你们这些功臣,都等着封侯吧!” 顿时全场振臂欢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始皇不封不建,他建立的是一个灭绝文化、高度专制的军国主义国家。周代的八百诸侯,实为八百部族,真正意义上的分封而建国,始自汉代。西汉末年,分封而建国的王侯共达344位,尚不计上千的乡侯、亭侯,故刘邦是封建制度的奠基人。 刘邦亦兴奋了,他起身说道:“相国萧何,太尉卢绾,御史大夫周昌,由你们按军功簿评功。注意两个字,公平!” 三人不约而同地欠身道:“臣领旨。”但均未起身。 刘邦:“当务之急,是要为天下立个法度。孟子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入咸阳时,定了个三章之法。但那毕竟是权宜之计,太粗了,网漏吞舟之鱼!” 众皆哈哈一笑,气氛活跃。 刘邦:“汉国之法,由萧相国制定。” 萧何玩笑地:“编法网,这法网的粗细,陛下可得明示。” 刘邦侧身问萧何:“法网是做什么的?” 萧何:“是惩治奸吏刁民的呀!” P36-37
|
书 评: |
|
其 它: |
|
|
|